在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或事或物,令我们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的让我们怀疑是那个时代的BUG存在。
今天,我整理了华夏文明史上最疑似穿越的15件文物,这些文物可能会颠覆大家对历史的认知,其中每一件都能令人惊掉下巴,你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最创造出来的吗?
第一件,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
郑州马庄遗址出土,距今约四千余年。杯为直口,圆唇,深腹,直壁,杯下部略收束,圈足。杯腹部有一条带形鋬,腹部饰竖条纹。其器型与如今啤酒杯、马克杯极为相像,让人难免联想到穿越。现存于郑州博物馆
第二件,古蜀国,青铜太阳轮。
这件文物出土于三星堆,直径85厘米,中部呈半球状突起,周围有五条幅呈放射状,外侧有一圆圈和条幅相连接,其形状类似于如今的方向盘,是三星堆铜器中最令人费解的几件器物之一。关于它的用途有多种猜测,如车轮、盾牌上的盾饰等,但主流学者们认为这是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用于神秘的祭祀仪式,现存于三星堆博物馆。
第三件,殷商时期,三通陶水管。
1972年出土于安阳殷墟白家坟,距今已有3000多年,水管每节长42厘米,管外径21.3厘米。出土时三通水管呈“T”形,南北一条水管保存17节,全长7.9米;东西向的一条保存水管11节,全长4.62米。两者交接处有一个三通水管连接,与现今常见管件三通一模一样,让人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不免有一种穿越的错觉。
第四件,战国,水晶杯。
1990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水晶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其外观与现代的玻璃杯极为相似,刚出土时甚至有人怀疑是盗墓贼留下的现代物品,但经过鉴定确为战国时期文物,现存于杭州博物馆。
第五件,西周,云纹铜五柱器。
这是一件出土于安徽,断代为西周的文物,长方形扁脊的两侧和方座四壁,均饰双钩云纹。上面有五根等高圆柱,间距也是等距相同的,方座是中空的,这个器型在任何典籍中都没有记录,也不清楚它的用途是干嘛的,外形酷似现代的高配版路由器,现存于安徽博物院。
第六件,东周战国时期,青铜棘轮(齿轮)。
1976年出土于洛阳东周王城的粮仓遗址,距今已经2400年,这套青铜机械构件由齿轮、钩卡组成,机械学上叫做棘轮、棘爪。棘轮为圆形,分布40个斜齿,齿距均匀,中间方孔,轮径4.2厘米、方孔边长2.5厘米;棘爪呈弓状,一端有用来安装圆轴的圆孔,另一端有钩爪,背部有小圆鼻,长5.9厘米。考古人员认为,二者配搭完全吻合,显然是机械上相当精密的制动零件——棘轮机构。其做工精巧细致,与现在常见的棘轮组合几乎一样,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第七件,战国,青铜手钳。
1979年出土于陕西凤翔,战国时期秦国文物,其造型与现代的老虎钳相差无几,且做工精湛,很难想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制作的工具,因为这件青铜器结构简单,没有纹饰,显然可以判断是日常使用的工具,不过古人用它来做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第八件,西汉,分格鼎。
2009年出土于西汉刘非墓中,设计独特,其内部以四块隔板和一件圆筒独立分区,类似于现代的鸳鸯锅,分格鼎还带有两套蘸料器,说明汉代也有火锅蘸料的吃法,现存于南京博物馆。
第九件,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因其文字与现代的某种联系而显得神秘。现存于新疆博物馆。
第十件,汉代,青铜游标卡尺。
1992年5月在扬州市西北8公里的邗江县甘泉乡(今邗江区甘泉镇)一座东汉早期的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铜卡尺,它看上去和现代的游标卡尺非常相似,这比西方公认的游标卡尺发明时间早了1600多年。因此有人猜测其与穿越有关,也有说法称是王莽发明的,现藏于扬州市博物馆。
第十一件,三国时期,越窑青瓷方格盒。
1984年出土于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墓中,因当时的一场暴雨,冲出了这座古墓,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马组织考古专家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地发掘。墓中出土了140多件文物,大多都是精美漆器,其中的越窑青瓷方格盒,让专家们目瞪口呆。不是因为该方格盒的价值,而是由于它的形状太像现在食堂用的餐具,简直是一模一样。现存于杭州博物馆。
第十二件,北宋,刻花玻璃瓶。
1969年在河北定州静志寺的地宫中出土。此文物瓶高9.8厘米,属于钠钙玻璃,浅蓝色,通体透明光洁。直颈,折肩,筒形腹,平底。颈、腹和底部均有几何花纹。极像咱们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插花玻璃瓶,又像是迷你版的矿泉水桶,现存于定州博物馆。
第十三件,元代,琉璃瓶。
元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这件琉璃瓶的造型独特,颜色和形状都与现代的啤酒瓶极为相似,至于其具体用途,目前还是个谜。现存于西安博物院。
第十四件,古蜀国,三星堆龟背形网格状器。
这件文物是2022年6月14日从三星堆7号坑出土的“被称之为“镇坑之宝”的龟背形网格器。“龟背形网格器”并不是这件文物的本名,由于出土至今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文字印证,所以,考古工作者根据这件出土物的外形描述暂时命名如上。龟背形网格器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格子,都无比精细,几乎达到了现代机械加工的精确度。并且在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上,考古团队用X光技术,发现了青铜器焊接技术,焊接!!!大家能想象得到吗?
第十五件,明末,扯淡碑。
扯淡碑,是相传为明末清初一位著名人物的墓碑。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6个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别明显,因此民间称其为“扯淡碑”。而碑文的表述方式,很像我们现代人的口语,给人一种非常确定属于穿越者的感觉,该碑无墓主人姓名,也无立碑时间,墓主人信息至今也无从考证。
完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