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以包产到户闻名,却靠集体经济实现脱贫,农村之路在何方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10-28 04:32:32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生死状”,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时代大幕,并因此闻名天下。

然而,小岗村从1978年实施大包干(又名“包产到户”,全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开始到2003年,经过25年的发展,全村人均收入却仅有2300元,村集体存款更是为零。

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04年之前,小岗村依旧还有部分农户住的是草房,甚至还有贫困户住着危房。

▲“包产到户”丈量土地现场

也就是说,作为全国包产到户的领头村、标杆村的小岗村,在长达25年间,并没有因包产到户而脱贫致富,而且还是在多方扶持的情况下。

2004年2月,安徽省财政厅副调研员(副处级)沈浩,以挂职的形式,被任命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这种任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属于首开先例。

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村两委干部以及党群代表,到华西村、南街村、红旗渠等地参观学习。

那么,华西村和南街村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他们学习的呢?下面就来简单说一下这两个村最大的发展优势。

江苏华西村,坚持走集体所有制的道路,通过兴办乡镇企业,从而成为了中国著名富裕乡村的一张名片。河南南街村,同样依靠集体所有制的道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并在1991年的时候,就成为了河南省的第一个“亿元村”。虽然,在之后的发展中,南街村也曾出现过一些波折,但很快就又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很显然,小岗村向华西村和南街村学习的就是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发展道路。

▲沈浩

从2004年到2009年的6年间,在沈浩的努力下,小岗村先后引进了美国GLG集团,建设了一个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广州从玉菜业,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一个1500亩的蔬菜种植核心示范区;深圳普朗特集团,投资6亿元,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了一个占地43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滁州商人,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240亩的小岗村培训中心。

自此,才彻底改变了小岗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小岗村也从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2003年的230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6600元。而且,村内的教学条件、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也是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当然了,这一切的变化,沈浩这个小岗村的致富带头人,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不幸的是,2009年11月6日,年仅45岁的沈浩,却因积劳成疾,永远地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小岗村

也因此,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荣誉号。

虽说,带领小岗村脱贫致富的沈浩,确实称得上感动中国人物,但他带领小岗村脱贫致富所走的道路却是集体所有制的道路。

以此来看,集体所有制的道路对农村的全面发展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否也对全国其他农村都有优势呢?

那么,农村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是回头走集体所有制的道路好呢,还是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道路好呢(似乎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或是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呢?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30

历史爱好者祥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