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春秋》一字千钧:荣贬之间见微言大义。

迎曼溪学 2024-09-17 12:24:32

朋友们,你们听过“一字千金”这个说法吗?在《春秋》这本书里,每个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宝石,价值连城!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古书《幼学琼林》就是这样形容《春秋》这本书的: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

这话如何理解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是说《春秋》里头的某个字,能让一个人荣耀得就像穿上了最华贵的礼服一样。

可以说,要是《春秋》里头夸了某个人一句,那他可就真的像是穿上了皇帝赐的华服,走到哪儿都倍儿有面子!

至于“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嘛,是指《春秋》里头的某个字,能让一个人立刻感受到斧钺的威严。

这好比《春秋》里头批评了某个人一句,那他真的像是被皇帝亲自拿着斧钺指着,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朋友们,你们了解《春秋》这本书吗?

《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同时也涉及了其他诸侯国的重大事件。

这部史书语言简练,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精微的言辞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和重要道理,简称“微言大义”。

比如书中“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这句话中,“克”字的使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按常规,“克”字可解释为战胜,但在此处却 暗示了对郑庄公(郑伯)以不义手段对付自己弟弟共叔段的批评。

正常的兄弟相争应称为“征”或“伐”,而“克”字的使用体现了春秋笔法的微妙谴责。

这反映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强调君主应遵循的仁爱与公正原则,批判了骨肉相残的行为。

由于《春秋》原文的语言过于简约,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所著《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所著《春秋公羊传》及谷梁喜所著《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总之,《春秋》是一部儒家的经典之作。

0 阅读:1

迎曼溪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