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追溯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时,不得不提及两部古老而神秘的典籍——《三坟》与《五典》。
朋友们,古书《幼学琼林》这样子讲道:《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它们不仅承载着远古先贤的智慧与思想,更是连接我们与那段遥远历史的桥梁。
《三坟》和《五典》被认为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典籍,虽然这些典籍的具体内容和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但它们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坟》通常被解释为三皇之书,即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古代帝王或部落首领的著作或档案。
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坟》包括《山坟》、《气坟》和《形坟》,分别对应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的著作。
另一种说法则将《三坟》等同于易经的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但连山和归藏两部分现已失传。
《三坟》作为三皇时期的文献,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原书已失传,但后世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复原和解读其内容,以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
另外,《三坟》里的"坟"字,其实是指当时的图书载体和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种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也包括石头,因此《三坟》之书,也可能采用石板载体。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头上作画写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画,在洞穴上和岩石上作画,在卵石上写字。
这种有字的石头,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而古希腊人所说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获得的《十戒》,也是刻写在石板上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汉字的坟,也可以解释为有文字的泥版。原始先民作述于石板或陶板上,着土坑埋石于其上,基部坟起,以"坟"代指,可备一说。
《五典》则是指五帝之书,即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位古代帝王或部落首领的著作或档案。
这些典籍可能包含了五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五典》作为五帝时期的文献,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宝贵线索。
可以说,《三坟》和《五典》作为三皇五帝时期的典籍,虽然原书已失传,但它们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些典籍不仅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后世学者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通过不断地挖掘和解读这些典籍的残存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辉煌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