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冲出了汉军包围,为何还要乌江自刎?那八千子弟兵是他的九族

映菡历史趣闻 2024-06-29 10:26:54

楚汉相争持续了四年,随着战争的持续,项羽的得力部下英布、范增、龙且,或叛出,或请辞,或战死,只剩下项羽自己率领大军疲于奔命。

而此时的刘邦,依靠着韩信在侧翼的攻城掠地,彭越在项羽后方的游击骚扰,以及萧何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已经逐渐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公元前202年的十二月,率领十万孤军的项羽被围困垓下,而此前面对项羽从未胜过的刘邦最终将总指挥权交给了韩信,项羽大概不会想到,曾经来投的少年成了扼住他咽喉的利剑。

英雄末路之际,美人殉情,一曲霸王别姬让这战场上的厮杀多了一丝柔情,多了一声哀叹,也使得项羽没有和众多战败者一样,湮灭在历史中。

那么,作为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霸王项羽是如何一步步身陷绝境的?刘邦又为何撕毁中分天下的盟约,最终围困项羽的?

这一切,要从韩信攻克齐国,龙且战死说起。

中分天下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兵攻打齐国,龙且战死,这一战使得楚汉战争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刘邦夺取了北方大部分土地,而项羽则失去了一半的兵力。

汉军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却依然选择坚守城门不肯迎战,在粮食补给上占有绝对优势。而项羽军队几乎全部来到了荥阳前线,补给的急速消耗给楚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摆脱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项羽迫切地想要逼迫刘邦出城迎战。

这日,项羽下令,将彭城之战的俘虏刘邦的父亲带到了荥阳战场,用家人威逼利诱并不是项羽一贯的作风,但此时,他已经无计可施。

将刘太公架上刑架后,项羽向着鸿沟对面的刘邦喊道:“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事发突然,鸿沟西岸的刘邦也没有料到项羽会如此行事,一时之间,偌大的战场鸦雀无声,双方将士都在等待刘邦的回答。

此刻,刘邦也明白,这是项羽在逼迫他出兵,若是应付不当,轻则影响汉军士气,重则导致战场局势骤变。

于是,他淡然地回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这样无耻的回答让项羽不由一惊,眼见威胁恐吓起不了作用,烹杀太公太过残忍,项羽只好命人将刘太公押了回去。

无奈之下,项羽向刘邦下了战书,要求两人单挑,一决胜负,可结果又让项羽失望了。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或许项羽也猜到了刘邦的回复,因此,他又派出了三个敢死队员,轻装立于汉军阵前叫阵。

此举惹得汉军将士忿忿不平,都摩拳擦掌想要与楚军决战。但是,广武山上,一条深深的鸿沟隔绝了两军,根本无法交战。

这时,刘邦派出精于骑射的武士楼烦,第一箭便将楚军大将丁公射落马下,而后又接连射楚军两员大将,传令兵当即将情况报告项羽。

项羽一听大惊,当即来到帐前,怒吼道:“阵前何人?”

项羽的怒音穿越鸿沟传到了楼烦耳中,霎那间,楼烦便目不敢视,手不敢发,策马回了大营,再不敢出。

在这紧要关头,刘邦突然大胆地站了出来,他以为自己所在的位置在楚军的射程之外,所以小心翼翼地站在鸿沟边,朝着项羽喊话。

他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项羽描绘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罪人,听完刘邦编造的十条罪状,项羽怒火攻心,示意埋伏在旁的楚军弓弩手发动偷袭。

这一次,刘邦是算了,楚军一箭正中刘邦胸口,险些要了他的命。剧痛之下,刘邦依旧头脑清晰,主帅当众中箭,若是处理不当,便会扰乱军心,楚军定会趁乱攻杀。

因此,刘邦迅速反应,当即弯下腰来,怒斥刘邦射中了自己的脚。鸿沟对面,项羽半信半疑,好不容易能取刘邦的命,没想到却被他躲过一劫。

眼看功亏一篑,项羽只好退回营中,而刘邦为了不让汉军知道自己的伤情,只得回到关中栎阳养伤,这是他第三次从项羽手中逃脱。

同年十一月,在平定齐国之后,韩信萌生了裂土封王的野心,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往咸阳觐见刘邦,使者报告了潍水之战的胜利,又奉上了韩信的书信。

刘邦读着读着,脸色却越来越难看,韩信在心中写道:“齐国百姓狡诈多变,这里临近楚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压制他们,局势很难控制,我可以作为暂时代管齐国的假王。”

刘邦看完来信后大发雷霆,当着使者的面骂道:“我被困于咸阳,每日忧心忡忡,盼着你来救援,你竟然想要自立为王。”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集解张晏曰:“发信使者所赍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此时,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偷偷踩了一脚刘邦,暗示他不要当着使者的面如此说,刘邦连忙改口,继续骂道:“大丈夫攻灭诸侯,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随后,刘邦派遣张良前往齐地,将韩信立为了齐王。韩信接到封赏,心中大喜,随即派出兵马援救刘邦,大举进攻项羽。

此时,项羽最后的得力干将龙且被韩信消灭的潍水,而齐地也收归汉所有,因此,汉军对楚军形成了战略合围。

与此同时,彭越在后方对楚军展开了游击战,截断楚军粮道,使得项羽军队的补给严重匮乏。而此时,已经归顺刘邦的英布又在淮南以东徘徊,使得项羽进退两难,腹背受敌。

此时,北地尽归刘邦所有,粮草士兵源源不断,而项羽远离自己的国都彭城,而刚刚被封为齐王的韩信也在齐国集结兵力,准备攻打彭城。

对项羽而言,唯一剩下的便只有楚地了,一旦彭城失守,楚军面对局面只会更加危急、

忧惧之下,项羽只得派遣使者前往齐地劝说韩信能够保持中立,与楚汉三分天下。可面对项羽的使臣,韩信拒绝道:“汉王待我如此优厚,我岂能为一己私利背信弃义!”

项羽的使者费尽口舌也没能劝动韩信,只好悻悻而归。

以当时韩信的威望和实力来看,足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可得封齐王后,韩信对刘邦死心塌地,其麾下谋士蒯通见状,劝说韩信,希望他能接受项羽的建议。

听了蒯通的话,韩信思索良久后,仍然拒绝了蒯通的提议。眼见韩信再三不听自己规劝,蒯通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离开了韩信,隐姓埋名做起了游医。

项羽的这次策反以失败告终,原以为只能在战场上和刘邦一决胜负,可就在此时,刘邦却向项羽提出了和谈的要求。

尽管项羽此时已经落于下风,但是以他强悍的性格,想要接受和谈并不容易。

据《史记》记载: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

刘邦先后派出了两名说客,陆贾和侯生,陆贾出楚人,能言善辩,他自信满满地接受了任务,想要凭自己的口才说动项羽,结果无功而返。

刘邦仍不死心,又派出侯生再度和项羽谈判,这一次,侯生提出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这种分界虽然粗糙,但在当时紧张的局势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最终,项羽同意了侯生的提议。

这场战争历时两年之久,楚汉双方投入的兵力达百万以上,但从最终结果来看,项羽无疑是败了。

刘邦集团伐谋攻心,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三管齐下,坚持正面相持,后方袭扰,不断地调动和削弱楚军的力量,实现了双方根本力量上的反转,楚弱汉强的局面就此形成。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将刘邦的家人释放回汉营,驻守荥阳两年多的楚军终于开始了大撤退,天下就要迎来许久未见的和平。

从荥阳到彭城要经过彭越部队所驻守的梁地,虽然路程较近,但是两军若是相遇,麻烦必不可少,于是项羽决定退入陈县,在绕道回彭城。

于是,项羽率领十万楚军向南绕道,经固陵向楚地迂回撤退,而刘邦则率军返回关中。就在此时,张良、陈平等人在一旁激劝刘邦,莫要放虎归山,穷寇必追。

刘邦原本就不是一个讲信义之人,因此稍作考虑,便同意了二人的建议,遂当即派大军追击项羽。

在撤退途中,项羽也接到了刘邦撕毁盟约,指挥大军越过鸿沟前来追击的消息。项羽意识到,自己苦苦寻觅两年多的决战机会就在眼前。

汉军一路追至夏南后,刘邦派遣军中使者命韩信与彭越共同南下,配合汉军一起歼灭楚军。但是当刘邦一路追到固陵的时候,也不见韩信、彭越的军队前来。

项羽见刘邦背信弃义,怒发冲冠,当即率领楚军全力反击,一举斩杀汉军近两万人,迫使刘邦退入陈下,重新龟缩不出,高沟自垒。

面对楚军的滔天怒意,刘邦心惊胆战,当即向张良问计,张良回道:“楚兵将破,韩信、彭越二人定是没有得到大王分地封王的明确承诺,因此才按兵不动。”

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再派使者对韩信和彭越做出了允诺,封地封王,二人得到准信后,果然立刻尽起精锐之兵,南下攻楚。

当时,齐王韩信兵力最强,他亲率大军南下,很快就占领了包括彭城在内的楚国北部地区,兵锋直指项羽侧背。

梁王彭越则率领数万大军与刘邦汉军主力会师,对楚军形成了压制性态势。

此时,祸起萧墙,原本替项羽镇守南线的大司马周殷突然背信弃义,转投了汉国,最终,使得刘邦形成五路大军,七十万大军对项羽形成了合围之势。

项羽大军此时距离江东五郡路途遥远,即便能够冲出汉军的包围圈,也很难在追兵不断的情况下,及时回到楚国的核心地带。

可正面迎战,饶是项羽再勇猛,也终是寡不敌众,于是,他只能率领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可以说,此时的十万楚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孤军了。

很快,楚汉双方齐聚垓下,为了方便统一指挥,刘邦命韩信为全军统帅。

审时度势后,韩信命刘贾、英布在垓下以南,封住楚军外围的出路,同时还下令彭越阻挡楚军北出的去路。

随后,韩信将六十万军队分为三重纵深的六军阵。第一道军阵三十万人马由韩信亲率,自己居中,孔熙居左,陈贺居右,与项羽正面对抗。

第二道军阵十万人马,作为后备队由刘邦率领,支援第一道军阵。第三道军阵二十万人则由周勃、柴武率领,防止项羽骑兵背后偷袭。

而项羽方面,由于兵力悬殊,无法将军队进行纵深布阵,只能集中兵力主动出击,一举攻破韩信的军阵。

由于兵力的劣势,项羽的军队不能像联军一样进行纵深布阵,而是必须集中兵力主动出击,一举攻破韩信的军阵。

一切准备就绪,韩信当即率领本部兵马向楚军发起总攻。项羽则立刻率领楚军正面交锋,力图从中央冲破,直插韩信中军。

原本,项羽想要通过凌厉的冲锋攻势,一举将韩信的中军击溃,直接摧毁汉军的指挥中枢。可让项羽没想到的是,和楚军简单接触后,韩信便命令汉军后撤。

当项羽率领军队深入后,一直整装待发的孔熙、陈贺二人从左右两翼向楚军发起猛攻,与此同时,韩信与后备军一起杀回,对楚军发动总攻。

战到最后,楚军前后军脱节,侧翼受到汉军重创,深陷包围圈的楚军无法做出有力的抵抗,项羽只得率领残部退回垓下营寨。

最终,楚军被汉军完全包围,陷入十面埋伏。

此时,项羽的身边已经没有像范增这样的谋士,也没有像英布、龙且这样的猛将,经过一天的苦战,他身心疲惫,从未感到如此无力。

休整过后,醒来已是深夜,万籁俱静,远处渐渐传来楚人的歌声,渐渐地营地四周也响起了歌声,项羽不禁有些疑惑,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国了吗?

项羽不愿相信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面对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虞姬,他难以言语。对于虞姬,他既有难以割舍的情义,又有兵败时能陪伴在身边的欣慰。

在倍感苍凉的楚音中,英雄已至末路。

这是虞姬与霸王最后相聚的时刻,虞姬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存在就如同昙花一般,平平淡淡的出场,又惊鸿一瞥地谢幕。

一歌,一舞,一饮剑,便是她短暂的一生。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最终死在了项羽的怀中,望着陪伴自己多年的爱人,项羽仰天悲呼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属于西楚霸王最后的宴席在泪水和悲歌中落幕了,显然,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霸王比起刘邦更多了份人情味,更具个性的光彩。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收起眼泪,项羽随即率领壮士八百余骑,趁夜突围南奔。次日清晨,汉军才得知项羽已经率兵溃围而出,当即派遣追兵一路追击。

当时,韩信派遣将军灌婴率五千轻骑飞速追击项羽部队,经过一路血战,在渡过淮河后,项羽手下仅剩一百骑兵。

逃至阴陵时,项羽等人迷路了,于是下马问路。田中正在干活的老农让他向左走,仓皇之余,项羽未辨真假,按照老农所指方向疾驰而去。

结果,南辕北辙,项羽等人陷入大湖沼中,等到奋力挣脱,只剩下二十八骑。

追兵已至,眼见自己无法逃脱,项羽对仅剩的二十八骑发出最后的宣言:“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将仅剩的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四向对敌,而汉军人数是他们的几倍之多,见此情形,项羽朗声大笑道:“吾为公取彼一将。”

紧接着,项羽率领二十八骑从四面驰骋而下,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骑兵中,顿时队形大乱,万马军中,项羽当即手刃一员大将。

当时,汉军之中有位叫杨喜的郎中骑将,紧追项羽不放,项羽回头怒目斥之,杨喜竟然被吓得人马惧惊,一路狂逃数里,如丧肝胆。

杀过一围后,项羽便与手下骑兵汇为三处,以迷惑汉军追兵。汉军也将追兵分为三路,重新将项羽包围起来,项羽又纵马冲杀,再次斩杀一名汉军都尉,并阵斩一百多人。

此战,项羽手下二十八骑仅损失两人,项羽将冲下重新召集起来,大笑着问道:“何如?”

众将士高声回道:“诚如大王所言!”

此时,项羽心中还抱有一丝幻想,想要东渡乌江。项羽东南突围,来到乌江亭渡口,看着滔滔江水和对岸的家乡,项羽无尽感慨。

曾经跟随自己渡江西进的八千子弟兵,如今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自己半生戎马,却落得如此结局,自己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

从叔父项梁起事开始到今日陷入绝境,曾经的八千子弟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在他面前倒下,他们也许是叔伯兄弟,也许是良师益友,他们有妻子,有父母,有孩子,是父老乡亲。

他回到家乡,该如何面对他们的询问,他们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也许他们不会怪他,但是沉默的悲痛更会让他羞愧难当。

过了江,也许他只是战败的项羽,仍是项氏一族的王,可若不过江,他就仍是西楚霸王!心意已决,项羽在乌江岸边迎来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生涯的最后一战。

在最后这场如史诗般壮烈的战斗中,项羽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斩杀汉军将士数百人,受伤始十余处,血流如注。

就在此时,他看到汉军中一位名叫吕马童的骑司马,便笑着朝这个背主的小人喊道:“若非吾故人乎?”

吕马童心虚不已,不敢直视刘邦,于是朝着身边的王翳说道:“此项王也。”

项羽继续笑着喊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说罢,项羽带着自己最后的尊严,横刀,自刎而死。

见霸王已死,王翳当即下马,将项羽的首级割去。之后,其余汉军也争相上前,瓜分霸王的尸体,众将士相互争斗,引发冲突,互砍而死者达数十人。

最终,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郎中杨武以及汉将王翳各抢得一块项羽的肢体,这五位卑鄙胆小的宵小皆被刘邦封为侯爵。

公元前202年,乌江边的一抹鲜红让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于结束了。也正是这一年,布衣出身的刘邦登基称帝,一个全新的帝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史称西汉。

最后

一场楚汉之争,最终以五个卑鄙小人抢得霸王的尸体而结束,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五个分尸鼠辈个个都善终于家,被汉朝追谥为壮侯。

试问,分尸鼠辈,何壮之有?

一代霸王,乌江自刎,年仅三十岁。

回顾项羽的一生,他确实是天生的武将,其作战能力和作战效率都是空前绝后的,但唯独一样,他不懂政治,看不透人心。

曾经,韩信、陈平、英布都在项羽麾下效力,就连刘邦手下的第一谋士张良也曾与项羽交情深厚。

如此多的文臣武将都与项羽失之交臂,未能为其所用。而唯一生谋远虑的亚父范增最终也被汉军施以离间计,与项羽离心离德,气死在归家途中。

而项羽所重用的龙且,周殷,一个因为贪功,死于潍水之战,一个到关键时刻,归降刘邦,如此,项羽不败也难。

项羽以凶悍之姿登上历史舞台,他屠襄城,屠城阳,在新安屠杀二十万降卒,入关中后火烧咸阳宫,杀尽秦朝宗室子弟,可谓是肆逞杀欲,以快己心。

可视人命如草芥的项羽,对于手下和百姓却特别仁义,知恩图报,如此矛盾的性格表现,最终被韩信一语道破:项羽如此,实属妇人之仁!

性格决定命运,在政治方面的短视和其嗜杀成性的行为,最终使得项羽失去民心,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失败。

然而,也正是项羽高人一等的军事才能和复杂多变的人性,才能在千载之下,依旧令他勃勃如生!

0 阅读:0

映菡历史趣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