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央决定打游击,有同志不想离开苏区,谭震林将军:必须打

博士探百年 2024-02-08 06:55:29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2月,中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分出9路部队打游击。

其中有一路,是陈潭秋和谭震林两位同志领导,他们非常支持这一决定,随后在南方展开了3年的艰苦战斗。

在抵达目的地后,他们立即开了个会,点明了之前的错误路线。

此前,有同志仍坚持要打正规战,要集结兵力,可红军的力量已经不能支持与国军正面对战了。

长征已经开始,他们这些留在苏区的同志,也待不下去了,有人舍不得走,说苏区是他们的家。

面对这种说法,谭震林将军点明情况,他说红军不是空谈家,没有房子住,没有家,如何保护苏区?

谭将军的这句话一针见血,那么闽西三年游击战,他是如何打下来的,中途遭遇了哪些困难?

保存力量

1935年5月,国军的“清剿”部队蠢蠢欲动,他们向永定出发,也就是谭震林等同志的据点所在地。

他们的目标是,打击闽西当地的军政委会,还有与当地的红军游击队成功会合。

其实,在陈、谭二人尚未抵达闽西永定时,一路上都有国军袭击,还有地主武装也参与了袭击。

他们带着红24师71团2营,常常昼伏夜行,迂回前进,这才穿过了敌人的重重封锁,从2月中旬一直走到3月下旬。

他们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与张鼎丞同志的队伍顺利会合。

1935年4月12日,他们抵达当地后,立刻开了一个会。

这场会议的主题是纠正错误思想,制定未来在闽西南地区发展计划和方针。

谭将军等领导同志认为,应该尽快纠正错误的思想路线,集中兵力的正规战不要再打,要改变组织的形式,还有斗争方法。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部队和根据地更好地发展?

面对敌人再度来袭,战士们并不害怕,毕竟他们已经同国军交过手了,了解他们的作战方式。

他们从三个方面入手,军事、政治、组织上应对。

在军事上,谭将军建议张鼎丞同志,可留在委员会,邓子恢同志到东部,而他自己则带队去上杭。

这样一来,便可分兵游击,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如果一整支部队都在同一地方活动,很容易被发现和围攻。

与其这样,不如每个领导同志带一支队伍,各占一个山头。

以永定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两边的同志也好及时支援。

这样一来能保证有生力量,还能适时扩大队伍,粉碎敌人“围剿”的阴谋。

在政治上,要坚持毛主席的思想道路,发动群众,走到人民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做出行动。

组织上,则关注闽西南地区的领导,因此,原本的闽西军政委员会,改成了闽西南地区,谭将军担任军事部长。

这一套方案是有效的,当敌人再次大规模进攻时,他们将改革领导同志安排到了不同作战分区,避开了敌人的锋芒。

其中第4作战区是由谭将军领导的,他们在永定、上杭附近活动。

1935年5月27日,正值敌人的第一波“围剿”,他们遭遇了国军黄启三部300余人。

由于长期游击,战士们对当地的地形十分熟悉,他们迅速占领了有利制高点,即山头。

局势扭转,敌人很快便招架不住了,他们歼灭了100多名敌人了还收缴枪支。

这一次胜利后,大家心中都十分高兴,提议乘胜追击。

于是,在这之后,谭将军同群众一起,在一条道路上设伏。

这条公路修建在丰稔到汤湖的路段上,据侦察兵观察,这条路是敌人的必经之地。

在分岔路上,他们设伏毙伤当地顽固民团10余人。

就这样,他们靠着游击战术,还有当地群众的帮助,在当地逐渐站稳脚跟,发展起来。

这无疑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他们的第一次“围剿”计划,也在7月初失败告终。

而在抵抗国军第一波“清剿”的过程中,谭将军上双髻山,曾遭遇过十分凶险的情况。

那时发生了什么,谭震林将军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坚决抗击

1935年5月,国军开启了第一波“围剿”行动,闽西根据地的同志们开始分散游击。

谭震林将军去往双髻山时,曾遭遇险情,那时,他是如何解决的?

将军上双髻山之前,形势非常严峻,虽然还是开了会,但在会上,他特别强调,以后开会尽量简短,不能长时间聚集在一起。

不管是部队,还是领导同志要坚持分散发展,独立作战,这也是为何他们会划分作战分区,各上山头的重要原因。

抵达双髻山后,他立刻召开县委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还要整顿组织,恢复当地的党组织,尝试向外发展。

经过多次反“围剿”作战的考验,他心中很清楚,想要在这样艰难的境地下发展,必须狠抓思想工作,发动群众。

他曾对大家说过,自己手里的枪,什么时候打,是根据群众的利益来的。

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就打,有害的就不要打,一定要为群众着想。

双髻山上有一户贫农,家中有一个常年卧病不起的张大伯。

他了解情况后,专门让部队里的医生进行诊断,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因为没有钱,所以一直治不好。

经过医生同志的治疗后,张大伯的病逐渐好转了,但他家里就只有他一个劳动力。

这么多年来卧床休息,哪里来粮食吃呢,于是他自己到后山去挖野草充饥。

谭将军知道后,立马叫警卫员把自己的那份大米拿给张大伯。

警卫员提了个建议,他认为可以留下半袋,这样大家的日子都能轻松些。

将军听后笑了笑,他知道警卫员的意思,但他还是决定全部送给张大伯。

他说:“大伯的病刚刚好,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怎么能天天吃野草呢?我不过是工作上劳累了些,没有生病,所以这些大米还是拿给大伯吧。”

1937年1月,那时国军在当地采取各种手段,试图瓦解红军游击队,破坏后方机关。

并且,他们的“清剿”行动已经持续到了第五期,可见其有多么丧心病狂。

闽西的斗争是艰苦的,但谭将军等同志吃苦耐劳,面对凶恶的敌人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敌人时常选择在夜间发动袭击,当地除了群众,还有叛徒混在其中。

有一次,谭将军等人就遭到了暗算,那天已是深夜,他们住在寨子里休息,夏天蚊虫多,将军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心烦意乱之际,他突然听见外面的“土”警报响了。

这种警报装置是他们自己用竹子做的,只要敌人一踩到竹子,洋油桶便会发出响声。

他立刻警觉起来,喊了一句“谁”,然而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他又在另一个地方听见响声。

这下是睡不着了,他立刻叫醒廖海涛同志,赶紧向外突围。

结果慌乱之中,廖同志的枪皮带卡住了,敌人涌进寨子里,顾不得那么多,他立刻推开那个准备袭击的敌人。

敌人也看不清情况瞎开枪,一个人也没打中,而这一枪让其他人误以为是谭将军他们开的火。

于是,他们全向寨子胡乱开枪,不想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而谭将军他们早已顺利突围。

这段经历有惊无险,而敌人之间闹出的乌龙,也证明他们的纪律实际是比不上红军的。

在闽西的3年时间里,根据地能够不断巩固和扩大,除了有谭将军等同志的政策,其实更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

谭将军自己用行动来证明,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在双髻山上,他是如何与当地群众相处的?

巩固阵地

双髻山上的群众生活普遍艰苦,一个是交通不便,没办法进行贸易,二个是战争时期,大家哪里又有好生意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面他们带游击队打土豪的时候,总会把那些地主的猪肉、粮食全部分给贫苦的老百姓。

不仅如此,他们还维护老百姓,不许当地的地主、敌人找百姓的麻烦。

打敌人、土豪拿到的粮食,谭将军等同志每次都分给了群众。

这确实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处理好,可能会给群众带来麻烦。

因此,每次收缴了敌人的粮食后,他们不会立马分给群众,而是把粮食都背上山,故意在路上撒一些米。

这样便可迷惑敌人,粮食都被运进了山里的指挥部,而后他们再找机会把粮食分给群众。

像地主的粮食,他们直接送到群众家里,警告那些地主,粮食是红军拿走的,不许伤害群众,如果有人动手了,下次红军回来就会收拾他们。

这样一来,当地群众的生活有了一定提升,大家都十分爱护红军。

只要敌人一有动静,群众立马会通知红军,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及时了解敌人的动向,可以及时撤退和消灭敌人。

闽西根据地的日子虽然艰苦,但谭将军等同志是很满足和快乐的,因为那里有爱戴他们的群众。

在那里,他们曾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常欢乐的春节。

1936年春节,是谭将军等人来到当地的第二年,那个时候虽然根据地已经有所发展,但缺衣少食是大问题,这个样子怎么能过年呢?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群众带来了一个消息。

远离,双髻山附近的一个村落里吗,驻扎了一排敌军,他们要去镇上置办年货。

游击队的同志们十分欣喜,商量一番后,战士们同谭将军提了个意见,可以伏击敌人拿他们的年货过年。

将军思考片刻,认为这条建议可行,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抢年货,不只是为了部队,还要考虑到群众。”

紧接着,他提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打有把握的仗,敌人虽然少,但都是精锐,不可校刊。第二个要求是,拿到了年货,必须给群众分一半,大家一起过年。

当计划安排好后,等到赶集那天,游击队成员们在暗处埋伏,等待时机。

这群敌人十分狡猾,他们知道,红军经常会拿走他们的粮食。

那一次,他们派了一个班混在人之中,进行大量采购。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红军早就知道他们的兵力和行动轨迹了。

他们买完东西后,就挑着担子,大摇大摆地准备回家了。

然而,就在这一行人走到岔路口准备休息一下时,山坳两边跳下来10多名红军,直接拦住他们。

他们抓到了俘虏,还得到了所有的年货,这场小型伏击战收获颇丰。

随后,他们将年货都分给了当地群众,这个年他们没必要再为吃穿

的发愁了。

除夕夜那天,他们和群众一起准备了宴会的饭菜,鸡鸭鱼肉都有。

群众欢声笑语,大家坐在桌上一起吃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这个“伏击抢年货”一事就能看出,群众对党和部队的信任,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南方游击战的者年,闽西当地发展了9个军政委员会,区委有60名,支部有400个,党员达到了3千多名。

红军游击队也拓展到8个支队,共计3000人,整个根据地面积达20多万亩,这一成果是巨大的。

不久,全国局势发生了新变化,“西安事变”发生,意味着统一战线刻不容缓。

1937年3、4月,谭将军等同志得知,“西安事变”得到了妥善解决,心中十分高兴。

他们特地派遣同志到延安,汇报和请示工作,这年5月份,他们收到了来信,统一战线正式确立了,国共开启了第二次合作。

闽西根据地的三位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经过讨论,提出了“和平合作,共同抗日”的口号,确定了新的工作部署。

在这场会议之后,他们还联名,公开向全国民众宣布,要停止内战,一起抵御外敌。

这年7月,毛主席特地问候了闽西根据地的情况,得知当地发展势头很好后,主席感到十分欣慰。

他说:“张、邓、谭同志辛苦了,这三年来他们做了很大的成绩,保留了这么多干部、党员,这是伟大的胜利。”

在那之后,闽西的军政委员会正式取消,成立了闽粤赣边省委,谭将军继续担任军事部长。

1937年10月,政治、军事局势飞快发展,新四军正式成立。

这月15日,谭将军接到了新命令,要他到南昌接受新的命令,要开展整编部队工作。

于是,原来在闽西根据地奋战的2000多名同志,全部编为新四军的2支队,张鼎丞同志为司令,谭将军则为副司令。

这年的3月1日,他们带领部队,告别了闽西当地的父老乡亲,前往皖南前线,准备抵御外敌。

闽西根据地的这3年异常艰苦,但谭将军等同志都坚持下来了,还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他们在闽西当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根据地的建设也为后面的抗日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9

博士探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