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中地方豪强为什么不捐钱?

琅琊左史 2024-06-06 15:15:13

明朝灭亡虽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细究下来,本质上是财政崩溃导致。

崇祯的朝廷极度缺钱,没有钱什么都干不成。没钱给士兵发饷,没钱给官吏发俸禄,也没钱救灾…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崇祯两手空空,只能眼看着明朝灭亡而束手无策。

明朝的经济崩溃时,底层百姓没钱,国库也没钱,那钱都去哪了?总不能长翅膀飞了吧。

明末有钱的人大有人在,朱姓亲王、皇亲国戚、官僚士绅、地主豪强,这些人个个都有钱。

万历前十年,张居正通过一条鞭法和考成法配合,顺利将税收了上来,不但弥补了嘉靖隆庆历年的亏空,还为万历攒了一大笔家底。这个一条鞭法说明是有效的税收方法,可是当张居正死后,目光短浅又贪婪无耻的万历废除了一条鞭法,大明朝财政又回到了嘉靖隆庆的老路。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到了崇祯一朝,财政积弊已深,病入骨髓,已经无药可救。

底层百姓地少人多,承担了明王朝的大部分税收,这些税收还要给亲王贵族、文武百官、百万士卒发薪。

而亲王贵族、官僚士绅、地主豪强占据了明朝绝大多数土地却不缴或者少缴税。这种巨大的不平衡,最终激发了底层矛盾,造成李自成、张献忠大起义。

从秦朝建立一直到明朝末年,一直在上演财富集中,贫富差距拉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王朝灭亡、财富再分配,新王朝建立的戏码。但始终没有人能解决土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而这些少数人又能规避缴纳赋税的问题。

北宋王安石曾经搞过变法,明朝张居正搞过一条鞭法,虽然在短期内把赋税收归朝廷,但长期来看财富又流回到少数人手中。清朝雍正帝搞了个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才对这种财富集中问题稍微进行了调整,但没有解决土地集中和财富集中的本质问题。雍正帝的改革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康雍乾盛世,很大程度上仰赖于此。

历史证明只要朝廷能把税均衡的收上来——不只是从底层百姓手中掠夺,地主豪右也缴纳赋税——并且将税收用于公共支出,这个王朝就指定是盛世。

可是盛世在历史上太少了,乱世总是占据历史最多的篇幅。

话说回来,孙传庭在平叛李自成起义时,让地主豪强捐钱,而地主豪强却百般推脱,根本上是这些少数人不愿意对孙传庭和大明朝进行风险投资,他们认为此时投资不会获得回报,不赚钱的买卖谁都不会做,这是最简单的计算题,是人性问题,也是经济规律问题。

不能指望这些“大善人”自动捐钱,只有像王安石、张居正、雍正帝一样,制定好策略,利用朝廷公器去强制推行才是正理。

此理,古今亦然。

公器能战胜人性,能不能战胜经济规律还有待考察。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 2024-06-06 18:35

    封建王朝收不到税,也就明朝了,被老朱坑的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