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为的时代,要大有作为。”在6月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重点谈了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当前保险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找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才能切实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作为保险业“老大”,中国人寿集团在此方面下足功夫,并于上半年进一步取得实效。
在7月25日举行的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对外披露信息显示,上半年集团公司各项核心指标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并创新纪录。追溯根源,在于集团不断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与共和国同庚的中国人寿,穿越周期的基石是什么,增长韧性从何而来?步入转型深水期,如何进一步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保险业“老大”,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如何大有作为?
增长有韧性
业绩是最佳窗口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免遇到一些挑战。而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迭代与转型、高光与低迷,其实都是保险市场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过往经历。与共和国同庚、穿越过不同周期的中国人寿深谙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性。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数据显示,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合并保费收入、合并总资产及管理资产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总资产突破7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3.5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达2.79万亿元,境内新增保险金额465万亿元,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4.6万亿元,品牌价值突破5000亿元。
据中国人寿此前披露的数据,上半年集团实现保费收入稳居行业第一,且是唯一突破5000亿元关口的保险公司。在行业处于深度转型期的挑战之下,中国人寿在大基数之下仍保持稳健增长实属不易。
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也能体现公司的发展格局。当前国内已有30余家保险资管机构,加上银行、信托等其他资管机构,多路力量正在大资管时代同台竞技,而不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还在百亿或千亿量级,远不及中国人寿管理体量,甚至不及其第三方资产规模。
业绩无疑是增长韧性的一个展示窗口,中国人寿穿越周期的基石是什么?答案在于其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时刻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金融保险主业持续做优做强是中国人寿秉承的发展理念。在保险板块,寿险子公司保费收入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财险子公司承保盈利,海外子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在投资板块,资产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接近5.8万亿元,养老险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接近1.9万亿元,国寿投资公司在管资产规模突破5500亿元,国寿健投公司累计养老床位布局超9800张,国寿嘉园品牌美誉度稳步提升。
“提高经济韧性、增强市场活力、对冲周期影响,离不开强大的现代保险业。”正如李云泽所说,筑牢经济安全网,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有两张“网”推动着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那就是筑牢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护网。
在以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保障网方面,中国人寿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病保险覆盖近3.5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4400万人,同时养老三支柱建设引领市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超1300亿元,各类商业养老保险准备金规模近4万亿元,并先后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100亿元的银发产业基金,围绕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领域加强投资布局。
在以高质量发展筑牢灾害防护网方面,中国人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半年农业保险为近1000万户次农户提供3800亿元保险保障,安全生产智能预防体系试点推广至全国41个县区,参与地方巨灾保险项目14个,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快速理赔,有力支持灾后重建。2023年,中国人寿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领域责任保险提供保险保障超过100万亿元,持续护万家灯火,守一方平安,促社会和谐。
央企风范,责任在先。中国人寿聚焦主责主业,折射其推动保险业高质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与成果。
改革创新
勇闯转型深水期
可以说,中国人寿上半年的业绩充分彰显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而收获成绩离不开既有的战略制定、战术部署。
分板块来看,寿险是拉动许多险企保费增速的主力,但当前寿险行业几乎还在经历着转型阵痛。从销售人力持续流失,到渠道费用管控趋严;从预定利率一年两度切换,到“资产荒”和再投资压力多重叠加,这些都让利差损风险逐渐显现,人身险市场长期以来的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众多险企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中国人寿寿险子公司近年来紧锣密鼓地实施了一系列营销体系改革措施。从2022年底启动“八大工程”高质量发展策略,到2023年明确“现有队伍专业升级”“新型营销模式布局”两大重点改革方向,以及试点推广“种子计划”、建设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国寿寿险持续打造特色个险营销体系,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除各项新业务指标快速增长外,个险队伍规模在业内率先企稳,质态也持续改善。
国寿寿险于7月25日至26日召开了2024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披露,公司改革转型加力提效,经营成效高位突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保费4896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一增长以规模绝对值来看,已相当于多家中小保险公司同期保费总和。
财险方面,当前中国人寿财险子公司在投资收益和承保成本率两端都不轻松。一方面是低利率市场环境、权益市场震荡、地产复苏不及预期等带来的投资收益承压,另一方面是灾害危机愈发频繁、车险赔付率上升等带来的综合成本率走高。
其中,市场上的风险总量逐渐增加,这就要求保险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减量服务以更有效地发挥风险减量管理功能。国寿财险建立健全了巨灾保险体系,并提升风险减量服务质效。例如在生产领域,国寿财险打造了“预防链+安责险”的“安全生产智能预防体系”,已通过该模式为客户企业排查安全隐患120余万项,服务企业平均工伤事故率下降了24.7%。
国寿财险7月26日召开的2024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披露,上半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77亿元,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超177万亿元,累计支付赔款335亿元,有力应对暴雪冻雨、洪涝干旱等15次重大灾害影响。
在银行板块,作为中国人寿成员单位的广发银行,同样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数据显示,广发银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科技企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17.5%和20.3%;绿色信贷新增近390亿元,绿色票据再贴现余额增长89.7%;普惠金融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3.7个百分点。
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将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谋划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表示。
中国人寿年中会议也进一步提出,要把改革创新贯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切实增强抓改革促发展的强烈紧迫感责任感,不断聚集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既然大有可为
必须大有作为
保险业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如何找准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李云泽提出三点,包括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围绕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及着眼安全应急,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这也是中国人寿的追求和愿景。例如,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推进设立50亿元长三角科创基金,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余额突破35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科技企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17.5%和20.3%,国寿大健康基金投资科技型企业占比超70%,已培育上市企业17家。2023年,中国人寿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87万亿元,全力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人寿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纵观世界一流企业,能够把握大局大势、提振行业社会形象、坚持守土尽责等都是能力“标配”。中国人寿表示,将不断丰富金融供给,进一步突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发挥好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金融保险领域最可依靠、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展望2024年下半场,中国人寿做出六项“全力”安排:全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提升服务大局质效,全力达成年度经营目标,全力推进改革重点任务,全力守牢风险合规底线。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金融保险提出的新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对金融保险的新需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拓展重点领域保险,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切实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着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白涛道出了中国人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