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公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
在这个通知里,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较上年增加20元,达到400元。
缴纳医保绝对是好事儿,但对于不少农村家庭来说,一人400的医保费,也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支出。
就以我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周围有不少家庭基本上都是夫妻双方,2个老人和2个孩子。这样的话医保缴费每年都是2400元。这个数字在城市里并不算什么大的数字,但在农村可能是全家一两个月的基本生活费。
因为一般情况下,村民主要靠种地、附近打小工为生,一年人均纯收入也就在两三千元左右。如果全家都交医保,这意味着家庭中一个劳动力的全部收入都交了医保,对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让他们一下子拿出400块钱来交医保,也确实有些吃力。
有一说一,很多人感觉我们的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似乎涨得太快。
2006年,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元。而到了2024年,整合之后的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就涨到了每人每年400元。
18年时间,整整涨了40倍,这个速度确实让人吃惊。
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就对居民医保提出了书面意见,直言农村居民医保费用涨得太快了。他认为,如果继续涨,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断缴。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医保费上涨越多,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断缴。所以,每年催缴医保成了一个让很多基层干部头疼的事儿。
我一个乡镇工作的朋友曾经很为难地说过,他们和村干部去村民家里催缴医保,费尽口舌讲解医保政策的好处,但村民最后还是为难地说:
我们家今年收成不好,真的没钱交。怎么办呢?
该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呢?
一方面是国家医保负担沉重,亟需提高医保标准。另一方面,农民看病看不起,医保也缴不起。最终,不断涨价的医保费用成了卡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块儿鱼刺。
有人写打油诗说,医保是个宝,就是收费高。缴又缴不起,不缴心发毛。最终,在囊中羞涩面前,断缴正在成为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从2019年开始确实在逐渐下降:
2019、2020、2021和2022年同比分别减少0.3%、0.8%、0.8%、2.5%。
2024年7月25日公布的《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为96294万人。相较2022年的参保人数又减少了2055万人。
今年居民医保又要提高了,新的断缴数量可能减少吗?
当然,我们探讨问题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看待,那样会得出一个偏激的答案。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医保缴费标准,也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合理提高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是巩固提升待遇水平、确保制度平稳运行的客观需要。
我们姑且简单一点理解这话:
人口老龄化加重,医疗压力越来越大。农民交不起,国家也补助不起。所以,不得已要提升医保缴费标准。
如果提高收费无法避免,那么,有司是否能重视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来提高居民医保的服务质量?
就说一个简单的例子:
乡村居民医保,能不能跟城镇职工医保一样,实现“家庭共济”“保费自动顺延”?
把职工医保和农民医保区别对待,是不合理的。
城镇职工医保,不但可以在药店里买药,还能够自动累积在账户里,更重要的是,职工医保都快实现跨省家庭成员共济了,但为什么农村群众医保就必须每年清零,还不能实现小范围家#百家快评#庭共济?
从技术上来讲,这些服务并不存在技术难题。但却很遗憾没有在居民医保服务中实现。
最后,说两句吧。
毫无疑问,医保是好政策,但也应该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
如果医保缴费提高标准无法避免,那也请及时提高医保的服务能力,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医保报销清单……
让群众首先感受到国家医保切切实实的服务价值,然后,才是愿意为这个好制度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