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近山不能指挥陈士榘,看华野中野联合作战指挥,有哪些套路?

智胜聊历史 2024-09-01 03:12:33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考虑到中野兵力不足、装备较弱的实际,决定由华野陈士榘参谋长带领三个纵队支援打黄维。陈士榘率部到达后与王近山部编为南集团。这样一来,就有个王近山和陈士榘由谁来统一指挥南集团的问题。

众所周知,王近山和陈士榘都是个性很强的“牛人”。由王近山来统一指挥,因为从黄维兵团东进淮海战场,一直到将黄维兵团合围在双堆集地区,王近山的六纵便一直咬着对方,可以说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而在此之前,南集团的战事也主要由王近山来统一指挥。仗打到最后总攻黄维兵团的收官阶段,由王近山接续指挥南集团,应该算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指挥有个延续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我们再看由陈士榘来指挥,也有几个过硬的条件。一是资历远高于王近山,抗日战争时陈士榘便曾任过115师参谋长,解放战争以来则一直任华野参谋长;二是带大兵团实践远多于王近山,经常带领几个纵队遂行独立的战略任务,打洛阳、战开封,连大名鼎鼎的陈赓在洛阳战役时都归陈士榘指挥;三是打黄维带的部队远多于王近山,除这次带来三个纵队外,此前华野已有两个纵队参加,这样一来共有五个纵队参加打黄维,这一兵力规模不仅王近山的六纵没法比,甚至已达到了整个中野一半多的力量规模。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当陈士榘得知要王近山来统一指挥的时候,便决定“撂挑子”。根据陈士榘本人的回忆,就在他准备“带华野3纵前往参加南线阻击战时,被6纵政委杜义德叫住,因为总前委书记邓小平要在电话中亲自告知陈士榘,同意由他来统一指挥南集团。”

透过这一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在两大野战军的部队需要进行联合作战时,虽然统一指挥需要考虑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需要考虑情理和地域等因素,但终究绕不过资历、能力、实践、惯例这几大项。而在这几大项的综合对比上,王近山显然比不过陈士榘。

由此,我们再延伸看一下,在解放战争南线战场,每当遇到华野与中野两大战略集团进行战略战役配合时,总会有一个基本遵循的模式和套路。这种模式和套路,是经过逐鹿中原的多次战争实践得来并约定俗成。总体上就是:在指挥层级及指挥权限上,刘陈邓是顶层,之后一层是粟裕,下一层是陈士榘,再下一层是陈赓,个别的临时指定。我们就此作一简单的诠释分析。

刘陈邓是顶层,这是由其历史地位和战略区主官地位所决定的。这使得无论是华野外线兵团进入中原地区作战也好,还是后来的淮海大决战也好,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和套路。于是,我们看到,尽管华野作为一大战略集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进入中原外线作战后,至少在名义上陈粟归刘邓建制和指挥。淮海大决战时,总前委的五个成员还分了书记、常委、委员三层。这一点,既是由刘陈邓历史地位所决定的,更是由我党实行党指挥枪的原则所决定的。

粟裕位于第二层,是由其华野副司令的地位和“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中野不像华野那样有个负战役指挥主责的副司令。于是我们看到,除刘陈邓外,不管是谁与粟裕在一起实施联合作战,都是由粟裕来统一指挥。包括确山战役、平汉路战役等指挥陈赓,长期指挥中野王秉章11纵等, 都属于这类。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粟裕与陈毅一起负责华野指挥也好,还是粟裕代理华野司令政委独自指挥也好,他所指挥的兵力规模一直是最大的,远超过刘邓的中原野战军。这也是粟裕处于指挥链第二层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本来,按资历和指挥能力来讲,陈赓肯定不遑多让陈士榘。两人都有带兵团或集团规模作战的大量实践。陈赓早在1947年7月的中央“小河会议”上便与谢富治被明确为陈谢集团,统率七八万的兵力遂行独立的战略任务,后与刘邓、陈粟大军成“品字型”经略中原。而陈士榘同样在1947年华野“七月分兵”后,带领三个纵队实施外线出击,后来一度外线五个纵队统由他来指挥。无论是按资历、按常理,大多军迷的认知肯定是陈赓指挥陈士榘。但我们看到,在中原逐鹿特别是在豫西作战打洛阳那个时期,当陈唐与陈谢实施联合作战时,毛泽东主席几次都是明确规定陈唐指挥陈谢。我们说,主席作为全军的统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他麾下的将领。既然他几次明令陈唐指挥陈谢,肯定有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们再看陈赓这一级。当与中野内部的某个纵队实施联合作战时,一般都由陈赓来指挥。在与华野的纵队实施联合作战时,比如打宛西战役的时候,刘邓明确要求:陈赓统一指挥中野的陈再道二纵、华野的宋时轮十纵。按说,宋时轮的资历并不低,红军后期曾任过军长,解放战争初期曾任过山野的参谋长。但我们看,在与陈赓一起作战时,陈赓指挥宋时轮。我们再往下看,同是这个宛西战役,刘邓又对涉及到宋时轮和陈再道的下一位的指挥关系,作了这样的明确:“二纵十纵及桐柏主力,统由宋时轮指挥”。按说,陈再道出身于四方面军,红军时期便任过军长,也算得上老资格。但我们却看到,宋时轮指挥陈再道。

我们不妨延伸联想一下,如果陈再道与王近山实施联合作战,会是谁指挥谁?至少从资历和经历来讲,肯定是陈再道指挥王近山。因为抗战组建386旅的时候,陈赓是旅长,陈再道便是副旅长,而王近山只是下面772团的副团长,他与陈再道差着两级呢。

综上几个实例,我们可以捋出刘陈邓——粟裕——陈士榘——陈赓——宋时轮——陈再道——王近山这样的一个大致的指挥层级和指挥关系。尽管这不是一个A大于B、B大于C的逻辑关系,但至少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南线战场两大野战军实施联合作战时的指挥一般模式和套路。回过头来看,淮海战役打黄维,我们也便理解了由王近山指挥陈士榘,陈士榘不干“撂挑子”的理由和逻辑。因为,他俩的指挥层级差了好几个,显然由陈士榘来统一指挥才是正道正解。

0 阅读:6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