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信来源于父母恰到好处的回应

安安谈育成长 2024-04-27 20:25:01

忻宝在新的环境、遇到陌生人时,总是会展现害羞的一面;在某些陌生的场景中,有时会有不够自信的一面。

为人父母,大部分都想养育出自信的孩子,忻妈也不例外。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养育一个自信的孩子?

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得思考一个人自信到底来源于哪里?

孩子的自信

自体心理学科胡特认为,镜映自体客体体验对发展并维持自尊和自体-自信的抱负至关重要。镜映自体客体体验,通俗点说,就是孩子从父母等客体那里获得的所有体验。

典型的镜映发展性体验是孩子向父母展示某个新近掌握的技能,例如,第一次骑自行车并寻求父母眼中的回应—骄傲的爱的光芒。父母让孩子感到欣喜的回应—表现出兴趣、骄傲和兴奋,对孩子的发展及其重要。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信的根源,是儿时父母恰到好处的回应。

恰到好处的回应

各位宝爸宝妈们可以回忆一下,孩子2-3岁的时候,是不是会特别频繁地寻求父母的回应。

在画本上涂鸦后,马上来找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画”

准备跳下一个台阶前就会说“爸爸,你看看我”

一边洗手,一边会问““妈妈,我的手洗干净了吗?”

……

恰到好处的回应,包含了赞赏、理解和确认。我们来一 一看看它们具体的内涵。

“赞赏”是指如实把孩子自信、自负、骄傲的感觉反馈给孩子。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得到小红花,放学后兴奋地跟你分享,老师是如何夸他/她的。父母要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倾听,然后说:“老师表扬了你,你觉得很开心,很兴奋,对不对?”。

赞赏孩子

“理解”是指父母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并跟孩子的感受同频。比如,孩子犯了错,父母会针对这个错误跟孩子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单方面进行信息灌输。父母这样做就是不理解孩子的表现,因为父母没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犯错时,他/她可能还没做好面对错误的准备,也可能内心已经开始害怕。此刻,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一下孩子当下可能是什么感受。

“确认”是指在那些要求孩子付出努力和掌握技能的活动中,确定孩子出现的各种感受。比如孩子在学校的某项运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许多父母可能会说“宝贝,你真棒,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或者直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都比不上,跟孩子沉浸式地聊聊孩子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什么感受,克服困难后是什么感受,现在取得了好成绩又是什么感受。跟孩子确定这些感受,能增强孩子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又能内化成孩子的内在模式,以后若遇到类似经历时,孩子能调动内在的这些体验进行应对。

确认孩子感受

在这里还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如果过度缺乏恰到好处的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发展出受虐型人格倾向。

父母回应孩子的需要是必然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是“恰到好处的失败”,会促使孩子发展内在的方式,以维持自尊、忍受不可避免的挫折并追求恰当的抱负。

但如果“失败”太多,变成一而再再而三的痛苦,孩子也会试图通过变得完美、聪明或可爱来尝试补偿。

修复伤害的这个尝试反映了孩子相信是他自己有问题。换句话说,孩子推测没有得到父母恰到好处的回应,一定是他/她自己不够好。

这种未整合的情感状态就成为孩子长期内在冲突的来源,为了防御这种不好的体验,孩子会本能地选择压抑,两者相互作用,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发展出受虐型人格倾向。

综上,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恰到好处的回应,如果一时做不到很理想的程度也没关系,只要保持这份觉察,一点点进步,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当个“60分父母”就行。

60分父母

0 阅读:21

安安谈育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