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各庄西瓜成名记》

啊巧吃喝 2024-07-12 08:31:23

跨过脚下沟坎、躲开上方障碍,王奎敏捷地穿梭在自家西瓜温室中。他俯身摘下一个熟透的瓜,左手托瓜,右手拇指和食指拉住瓜蒂上残存的藤略微摇晃施力。「嘭」,随着清脆的爆裂声,三角形的一小块瓜皮应声而落,内部粉红的瓜瓤清晰可见。

他手上动作利落,掉落的瓜皮几乎不带一点瓜瓤,很快半个西瓜内瓤完整露出,像一颗饱满的花团。「拿着直接吃!那边有水洗手。」王奎把掰好的西瓜递给我,并随手一指。温室外不远的角落,一根橡胶水管涌出涓涓细流,来自地下五六百米深处的天然水源,用来为瓜田灌溉。

庞各庄小吊瓜的瓜皮薄,徒手便可剥开,亦被称为手剥西瓜。

从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庞各庄出口下来左转,十几米高的杨树散开枝叶,挡住庞安路上的艳阳,庞安路还有另一个名字 —— 西瓜大道。如今是庞各庄西瓜的季末,西瓜摊零零散散分布在路两旁,沿途村庄中透明塑料薄膜包裹的拱形温室颇为壮观,连成大片……王奎的 40 个温室分布于庞安路旁的宋各庄村,每个面积从 8 分(约 533 平方米)到 1 亩(约 667 平方米)不等。像他家这样的西瓜温室,庞各庄有近 2 万个。成熟的西瓜在夏日里源源不断,从这里抵达北京市区消费者手中。

西瓜非中国原产物种 ——「种出西域,故之名」—— 明代学者徐光启在他的《农政全书》中这样描述。虽是舶来品,但从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多年之后,西瓜就在北京西南落地生根。距王奎瓜园不远的中国西瓜博物馆里,众多历史文献记录着此地西瓜的身世。《北京通史》记载,辽圣宗太平五年(公元 1025 年),今日庞各庄所在地已种植西瓜,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43 年),庞各庄西瓜被选为贡品进献皇家,「太庙每月荐新各品物,除大兴县分办一半外,本县该办:……六月份,共该银三两。西瓜十五个,价一两五钱。」当年宛平县令沈榜编著的《宛署杂记》中如此写道。

王奎站在西瓜摊前,手举着早上刚摘下的西瓜,背后展板上挂着庞各庄西瓜宣传画。

永定河水不断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以及当地干燥、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集齐了庞各庄适合西瓜生长的自然条件。因此这里的西瓜甜、沙、脆,品质出色。从明清时期的皇家贡品到现代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北京人心中,「庞各庄」一直是西瓜代名词。

王奎的瓜摊紧挨着宋各庄村西口。早上 8 点不到,妻子潘苗苗已把摊位摆满。堆成金字塔状的西瓜处于正中位置,其他瓜科果实 —— 蜜瓜、黄金瓜、南瓜,以及番茄分布左右。「其他果蔬是和西瓜一起搭配种植的,产量很少,只是补充。」苗苗坐在板凳上,将清晨刚摘下的西瓜一个个剪掉瓜蒂上多出的藤根,每 6 个一盒包装。压扁的盒子堆满身后的货架,绿色背景上印着切开的鲜红西瓜,以及去年刚注册的商标 —— 庞各庄沐田园。

2007 年,王奎和潘苗苗结婚后,定居北京庞各庄。像庞各庄的很多农户一样,潘苗苗家三代以种西瓜为业。作为年轻男性劳力,婚后王奎自然而然地成为新一代西瓜农人。有经验丰富的岳父、岳母传授指导,王奎边学边干,翻地、施肥、顺秧、整枝、打叉……没两年,他就完整掌握了这门手艺,并习惯了农忙时每日 12 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劳作,成为家中的种瓜主力。

目前,庞各庄较为流行个头偏小的吊瓜,品种多为 L600、全美 2K 和超越梦想,重量在 2~3 斤,椭圆状,颜色偏深。

「小吊瓜基本取代了大西瓜。」被问及这些年庞各庄西瓜产业最大的变化,王奎夫妇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在北京任何一个水果店或超市的水果柜台走上一圈,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 小西瓜越来越常见。这样的情况在庞安路上尤其明显,圆滚滚的大西瓜在摊位上难觅踪影,2~3 斤的小吊瓜一统天下。

5000 多年前,从原产地西非出发传遍全球,西瓜一直保持着两大特点 —— 个头大,通常 5 斤以上,大的可达数 10 斤,还有果实结在地上。从公元前 2500 年古埃及陵墓的壁画,到中国西瓜博物馆中的老照片和扣在玻璃罩子里世界各地不同品种的西瓜实物,都是证据。二者互为因果 —— 人类对西瓜以大为美的执念决定了只有土地才能承载它的份量;而唯有坚实的土地,才能让西瓜越长越大。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大的西瓜超过 300 斤,那是一生都难以离地的瓜。

西瓜藤上的「假花」,即不结果实的花。

对小西瓜的研发,最初始于 1990 年代的欧美和日本。虽然时间相近,但两者的出发点却完全不同。欧美研发小型西瓜是为了园艺应用。吊挂在藤蔓上生长的西瓜个头小巧,赏心悦目,是夏日一道靓丽的风景,它满足了园艺爱好者在自家花园、露台种瓜的愿望。日本则完全从实用角度出发。日本水果昂贵,西瓜尤甚,大个头西瓜多论片售卖。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之下,整个西瓜切开如果不能很快卖完,只能扔掉,高损耗导致成本增加又会继续推高西瓜售价。为了解开恶性循环,将西瓜培育成适合整个出售的小个头,是最理想的方案。

经过多年研究,坂田种苗株式会社的科学家通过西瓜和南瓜种苗的嫁接技术,培养出全球首个小型西瓜品种「早春红玉」,这种单体不超过 3 斤的西瓜,可以挂在藤上「向上生长」,在保持大瓜沙爽多汁的同时,又皮薄肉甜,糖度超过 13。在那之后,日本又不断改良,推出更优质品种的小吊瓜。自此,小西瓜出现在日本的消费市场中,它们的种子出口到世界各地,北京庞各庄就是其一。

庞各庄小吊瓜由西瓜和特定的南瓜杂交而成。

庞各庄西瓜栽培的变迁,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写照。1980 年代之前,西瓜还像古时那样露天种植,靠天吃饭,年均亩产仅 1000 斤。随着日光温室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西瓜品质在人工控制下有了保证,而大幅提升的产量也降低了种植成本。正是从那时开始,每年夏天,大量物美价廉的庞各庄西瓜进入北京市场,美味被更多人尝到。温室种植的西瓜产量不断提升,亩产达 4000 斤,此产量维持多年,直到近年开始种植小吊瓜。

2010 年前后,由庞各庄政府牵头,组织农户种植小吊瓜。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种子,建立规模化种苗培养基地,为种植户提供补贴和技术指导……一众举措提高了瓜农积极性。而让更多人愿意投入其中的重要因素,还有产量。「长在地上时,一块地只能有一个西瓜。瓜挂在藤上后,相当于改平面为立体。」王奎道出其中关键,他说自从庞各庄改种小吊瓜后,平均亩产超过 6000 斤。

产量飞升之外,小吊瓜的品质也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从早期的进口品种新秀、早春红玉到农科院自主培育的全美 2K,小吊瓜不仅有庞各庄西瓜一直以来的好味道,其方便性也深受青睐。合适的分量对于小家庭更友好,即便是一个人,一次吃掉整个瓜也毫无压力。不再有大瓜分切的麻烦,以及吃不完存放保鲜的困扰。

王奎帮我们切开从地里现采的西瓜。

我们离开温室,坐在王奎的瓜摊前。他又拿起一个西瓜,刀锋一接触瓜皮,瓜就顺着刀口方向裂开,这次露出的瓜瓤是金灿灿的黄色。此品种名为「京彩一号」,以黄色果肉和更沙质的口感著称。除了上面提及的主流红瓤品种,包括「京彩一号」在内的近 10 个品种的小吊瓜如今都在庞各庄种植,不同果瓤的味道、质地、颜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庞各庄小吊瓜家族。

种植小吊瓜的这些年,王奎明显更忙碌了。小瓜比大瓜有更多繁琐的劳作 —— 顺秧、栓瓜、疏果……另外,种植面积也增加了。「前几年,小吊瓜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扣除各种成本,一个温室可以净赚近万元。」良好的收益让他加大投入,扩大种植面积,从前几年的十几个温室,增加到了今年的 40 个。

春节之后的数月辛勤劳作,换来温室中藤蔓不断粗壮繁茂,西瓜挂满枝头。又是收成不错的一年,然而进入 6 月西瓜集中上市时,价格却大幅下跌。

采摘完所有西瓜,等待被收整的瓜园。把废弃的藤条收整好后,便会将大棚封死,进行闷杀,给土地消毒。

说到今年西瓜行情,王奎的话里带着一丝忧愁,「现在的批发价,从去年的 3 元/斤左右降到约 1 元/斤。」竞争加剧导致行情下跌,近两年,周边省市都开始种植小吊瓜。固安、廊坊、涿州……光保定一地,今年就增加了 1000 多亩的种植面积。初春北方地区的冻灾是另一个因素,往年,同样以北京为目标市场,东北、山东种植的小吊瓜比庞各庄早上市 1 个月,两者正好错峰销售互不影响,而冻灾延迟了上述地区西瓜的种植时间,导致产期与庞各庄重合。于是西瓜集中上市,价格暴跌。

「如果像过去那样仅靠批发,赔本是必然的。」王奎说他知道的一位种植户今年 11 个瓜棚赔掉 14 万元。虽然遇到了多年来最严酷的市场环境,但王奎没有闲着,他一边忙着种瓜摘瓜,一边想尽各种办法,试图扭转不利的局面,「今年能不能赚钱,就看零售了。」

地产地销的零售模式,在庞各庄有着悠久历史,瓜田边长大的潘苗苗对此印象深刻。小时每年暑假,她都会帮家里卖瓜看摊。她说当年推三轮车路边卖瓜已经升级为固定摊位加采摘园的集合模式,这对农户零售有不少帮助。

潘苗苗为在电商平台下单的顾客挑选西瓜。

从早上到现在,潘苗苗手头的打包工作没停。此时,一辆快递车停在眼前,王奎将装箱好的西瓜往上搬,很快装满一车。「这些客户,都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王奎说「一点一点」几个字时,语速放慢,语气加重,透着不易。他说网上下单的客人,很多是之前来摊上买过瓜,或是进过采摘园。「今年最大的单笔零售订单,是 300 箱。」他告诉我。

摆摊是庞各庄历史悠久的传统方式,采摘则是改种小吊瓜后才有的新事物。

王奎的摊位旁,写有「王奎西瓜采摘园」字样的旌旗迎风招展,它将一些客人吸引到西瓜温室中,像我们那样亲手摘下西瓜,然后感受在田里吃手掰瓜的乐趣。「大西瓜不适合采摘,当场不方便吃,拿着重,还容易踩坏瓜秧。」王奎说从种植小吊瓜以后,这样的采摘园开始流行。除了周末的散客,经常有旅游大巴拉着整车游客来庞各庄采摘。

在某个温室中残存的少量西瓜。

靠上门客人,以及他们的口口相传,王奎积累起了私域流量客源,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卖西瓜。两三年前,王奎就在美团上开通网店,为符合平台要求,他注册公司、申请商标。今年,还在抖音上做起了直播带货 —— 藤蔓茂盛、果实累累的采摘园,成了他的直播间背景。

30 多度的闷热瓜棚里,不时擦去额头汗珠的王奎一边卖力吆喝,一边科普屏幕上出现的各种关于西瓜的问题:

如何挑西瓜?

一手托住西瓜,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敲弹西瓜表皮。如果拿瓜的手能感到明显震动,说明西瓜足够熟。

西瓜皮也可以吃吗?

当然可以,用削皮刀挂掉绿色表皮,剔掉瓜肉的浅色内皮。可以炒菜、包饺子,就算是直接凉拌,也清脆爽口,绝对吃不出是西瓜皮!

3 个多小时的直播,最多数十人同时在线,西瓜卖出 70 多单。尽管扣除前期投入和投流等成本,利润所剩无几,但新方式还是提振了王奎的信心,让他看到更多可能。

随着拆迁改造的乡镇升级工程,庞各庄的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如今,西瓜种植大棚多集中于庞安路两侧。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王奎在午饭前又巡视了一圈温室。今年第一季西瓜接近尾声,地里还有少量西瓜待采,另一些温室则已清空藤蔓,正进行闷杀作业,为下一季西瓜种植做准备。半个月后,今年第二季西瓜种苗将会种下,它们将在中秋前后上市。王奎马上要开始新一季的忙碌,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继续保持好收成,以及能卖出更好的价格格。

参考资料:

《Melon:A Global History》,Sylvia Lovegren

《中国人的夏天,全靠西瓜「续命」》,超级乡村研究所

《破解「甜蜜」密码 确定中国西瓜的世界地位》,新华网

《宛署杂记》,沈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