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套、红袖标、红帽子,在每个重要时刻,陶然亭街道“西城大妈”都坚持值班、巡逻、站岗、搭把手……一抹红色身影以实际行动全力守护地区岁月静好。
群防群治队伍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西城大妈”在陶然系列,带您走进大吉巷社区,看看这里的志愿者,有着怎样的风采。
热情不减 护航平安年
(中间为韩宁)
“雪天路滑,大家注意脚下。”每年冬天,寒风最肆虐的几天,您总能在大吉巷社区看到一群穿着“志愿红”坚持站岗的人,其中就有72岁的韩宁。
作为第一批申请报名志愿者的居民,韩宁始终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志愿服务,时光流逝,年龄增长,但他为社区做贡献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2023年底,韩宁的老伴外出买菜不慎滑倒,导致颈椎骨折。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韩宁一人身上,他一边照顾老伴,料理家里的方方面面,还要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风雨无阻进行站岗值守志愿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劝说韩宁,家里事多的时候可以先把社区志愿服务放一放,他却拒绝了。韩宁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我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尽自己绵薄之力,保辖区一方平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坚守初心 退休不褪色
(中间为刘爱华)
“自从1986年加入我们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就暗暗发誓,要严于律己,勇于奉献,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67岁的刘爱华这么说,也坚持这么做着。
2012年从社区工作岗位上一退休,刘爱华便加入了社区志愿者行列,十多年来,她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只要有志愿服务活动,就一定报名,重大节假日值守、文明城区创建、文明交通引导……不论严寒酷暑,她始终坚守岗位,践行入党初心。
2017年刘爱华身体抱恙,所有人都劝她好好休息,不要做志愿服务了,可她却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因为身体上的困难就放弃,病情恢复后便又“冲锋”在一线。
在大街上有路过的人问她值班给多少钱,刘爱华骄傲地说:“我们都是义务值班,为党旗增光添彩就够了!”
无私奉献 争当知心人
(左一为王慧兰)
在社区,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志愿者,她的名字叫做王惠兰。64岁的她不仅是一名老党员,还是一位退役军人家属。2019年起,她便投身社区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军人家属的高尚品质。
王惠兰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对社区的深厚感情和对邻里的关爱。她常说:“社区是我家,服务靠大家。”正是因为这份朴素的情感,她穿上鲜红的志愿者服装,无论严寒酷暑,总是准时出现在服务点位上。为迷路的行人指路,扶起摔倒的老人、孩子……看到大家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前,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王惠兰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她不仅是社区的守护者,更是社区精神的传播者。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社区的和谐与安宁贡献力量。
助人为乐 小事见真情
(右一为袁文瑛)
“您好,请问这条胡同怎么走?”“陶然亭公园怎么穿行最方便呀?”“您知道有线缴费大厅在哪边嘛?”68岁的袁文瑛在2020年退休后便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每天站岗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过往行人问路,“我呀实在是闲不住,可不甘心在家默默养老,能为别人做点事情才会知足,指路这种小事也会让我感到很满足。”
无论是什么节日,只要社区一声召唤,袁文瑛立刻就会到岗值守。有一次,袁文瑛在值守时,看见街头水泥墩上遗落了一串钥匙,担心失主找不到钥匙着急,便选择在原地等候。过了一阵,一位大叔跑来询问,袁文瑛将钥匙交给失主,听着对方真诚地感谢,袁文瑛心里暖暖的。虽然都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但是能够为他人提供一点帮助,一些便利,为居民、为社区做出贡献,袁文瑛作为“西城大妈”,就会觉得不负坚持。
自从加入志愿者队伍,袁文瑛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丰富了她的退休生活,更是感受到了参与志愿服务的美好。她也希望更多的退休邻居能够走出家门,通过志愿活动,寻找生活里别样的乐趣和意义。
暖心守护 统筹聚合力
(袁杨铭和其老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作为社区合唱队队长,71岁的袁杨铭每周都会带领合唱队进行训练,同时还需要协调场地和各种设备。遇到参加比赛的时候,袁杨铭和队员们更是要全身心投入,一刻不能松懈。但作为社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即使再忙,袁杨铭也从不耽误志愿活动,他积极协调好训练和志愿服务的时间,每日坚持上岗。早在2014年,袁杨铭就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并作为队长,以退休为起点为社会继续奉献着余热。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参与社区各类志愿活动,并起到带头作用,不管是白雪皑皑的寒冬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都能看见袁杨铭值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和谐家园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然亭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