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笔血淋淋的人权债——特殊任务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8-09 12:16:48

一笔血淋淋的人权债——朝鲜战争战俘遣返解释代表的日记

1953年

特殊任务

6月15日(星期一)

按照军副政委陈宜贵同志前天的电话通知,早饭后,我带着师政治部开的行政介绍信,从驻地德岩里乘车前往开城,到停战谈判代表团领导下的解释代表团报到。

开城,位于“三八”线以南,距德岩里大约3公里,是朝鲜中西部的一个较大的城市,历史上曾为高丽王朝都会,有王陵、故宫等名胜古迹。谈判之初,也就是1951年10月被划分为中立区。我朝中谈判代表团就驻在该城。

我先到了谈判代表团,旋即被介绍到解释代表团驻地。第一位见到的是齐鲁同志。他中等个儿,长形面颊,有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说起话来河北口音很浓。从交谈中得知,他原是68军秘书处处长,是随军政委李呈瑞——解释代表团团长一块来的。他看了介绍信知道我是65军193师政委之后,便热情带我去见李团长。

路上,我问起了李团长的身世。齐鲁吧嗒着嘴自豪地说:“他是原中央苏区江西兴国县人。18岁参加了红军,经过长征,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锻炼上来的,久经考验的老革命。现在是我们68军政委。”当我俩走进李团长的住室时,他正在看文件。从外表看,约有40岁左右,体型略胖,脸盘圆大,眼角细长,尤其那对浓眉,更引人注目。交谈了几句之后,便使我感到他是一位思维敏锐,非常健谈的领导者。

他看了介绍信后,便让我坐下,就介绍起了解释代表团的情况。他说:“你来的也算是早的,12军34师副政委张志等同志是昨天到的。当前就是催促解释人员迅速报到,对已经来的要尽快组织起来学习,时间紧迫得很呐!”他顺手从桌子上拿给我一份文件,又说:“这是周总理3月30日的声明和双方已签定的战俘问题的协议,你先看看。”

我接过一看,第一部分是周总理的声明,大意是:中朝两国政府为了清除谈判双方在战俘问题上的分歧,促成朝鲜停战,提议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未遣返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并且指出,这一提议并非放弃日内瓦公约的遣返原则,也非承认美国所说的有所谓拒绝遣返的战俘,而是为终止朝鲜流血而采取的新步骤,以便停战以后转交中立国,并经过有关方面的解释,以保证他们的遣返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第二部分是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协议。大意是,一切不直接遣返的战俘,应于停战协议生效后60天内由拘留一方的军事控制下解放出来,在朝鲜境内交给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印度等五国代表组成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战俘所属国家应有自由与便利,自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管战俘之日起,派遣代表向一切依附国之战俘进行90天的解释。90天之后如未行使遣返权利的战俘,其处理问题,应交由政治会议在30天内解决,在此之后,若有未行使遣返权利的战俘,而政治会议又未能为他们协议出处理办法者,应由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在30天内宣布解除其战俘身份,使之成为平民,并协助他们前往他们申请要去的地方。

李团长见我看完之后,接着又说:

“我们解释代表团直接归停战谈判代表团领导。党委书记李克农,副书记杜平,委员乔冠华、丁国钰、柴成文。为了保密起见,组织规定,李克农称李队长,乔冠华称乔指导员。”

最后,他颇有感触地说:“老贺啊!我们面对的是被美蒋特务严密控制、受害甚深、疑虑甚多的一万四千余名战俘,要把他们争取回来,这是一个关系极为重大,斗争极为复杂而时间只有90天的艰巨任务,又是过去从未做过的新工作。我们得好好的学习文件,掌握政策,掌握情况,开动脑筋,并准备吃苦……。”

说到这里,他将目光移向一直在旁边的齐鲁同志并说道:“一下子也说不完,你带老贺先住下……。”说着他便带着我和警卫员王英杰同志,来到了住所,算是正式报了到。

摘自贺明所著书籍

0 阅读:50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