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到久违的宁静美好,杜甫《十七夜对月》

凝萨 2024-07-16 02:42:45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月亮在诗人笔下往往含有深意,很多诗人都写过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有人觉得月亮代表了浪漫,有人觉得月亮代表了思念。还有人觉得月亮是天空中的朋友,寂寞的时候可以举杯邀明月。唐代的李白、杜甫都爱写月亮。人们对李白的咏月诗句比较熟悉,杜甫咏月的诗句虽然关注度较低,但也值得细细品味。杜甫写过一首《十七日对月》,细腻生动的风格让人体会到杜甫的孤独彷徨。

十七夜,是指八月十七的夜晚。十五月圆是常识,实际上有些时候圆月并不出现在十五晚上,而是出现在十六或者十七日晚上。于是杜甫在这首诗的开头就说,十七日的晚上仍然是圆月。杜甫一个人住在江边村子里形单影孤,日渐衰老。卷起帘子,月光照进室内可以充当灯火。室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月光可以照亮脚下的道路。

杜甫看到月光照在水面上,水波晃动光影变幻,好像水中有蛟龙游动。月光照到林间树上,月影婆娑忽明忽暗,常常会惊扰夜宿的鸟儿。不知不觉杜甫走了很远,他打算原路返回,凭感觉找到了临时居住的房子。房子周围种着橘子,他闻着清新的味道才没有走错回家的路。家门口的橘子树上还有露珠,让人觉得清爽新鲜。

独孤、衰老、无助,这样的杜甫还是你心目中的诗圣吗?杜甫青年时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奋斗小青年”,渴望功成名就,志向高远。随着年龄增长,受挫增多,理想落空变得消沉落寞。杜甫中年时,诗歌风格偏向沉郁,表现出矛盾纠结的性格。他还是想要报效明主,同时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他写天上圆月,再写年老无力,形成了对比反差。圆月是他的理想,月影江村的生活是现实。理想依然饱满,现实相当残酷,杜甫没有一直强调矛盾造成的苦难。这首诗的尾句让人看到杜甫也在调整心态,想要进入到旷达超然的人生阶段。

杜甫晚年流落夔州,从诗中提到的“江村”、“橘柚”可以推测出《十七日对月》写于这个时期。他落脚夔州,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他年纪并不算很大,只有五十多岁。多年的奔波劳苦透支了他的健康。杜甫再也说不出“致君尧舜上”,他越来越关心生活问题。他最大的期待变成了“但使残年饱吃饭”,温饱问题让他焦头烂额。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还能仰望圆月,在孤苦中宽慰自己,尝试和现实和解。他在孤独中寻找慰藉,天上圆月、清香橘柚、清爽露珠让忘记了病痛孤苦,享受到久违的宁静美好。

0 阅读:33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