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彩的山水画,雅俗共赏

凝萨 2024-07-14 21:56:49

这幅画是清代张崟的《溪山观瀑》,别致之处在于画面色彩相当雅致。整幅画摆脱了水墨作品带来的距离感,让人觉得雅致清逸、亲切美好,想要走入画中。清代画家喜欢仿古,恨不得以一己之力临遍唐宋元明历代名家作品。喜欢仿古,自然就有了复古情结。山水画诞生之初,多以彩绘面貌示人,画有颜色的山水,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复古。

山水画的色彩,人们首先会想到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在实际创作中,色彩运用会更加丰富,没有局限于这几种颜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提出了“随类赋彩”的理念,强调根据观察选择合适的颜色。在山水画发展初期,矿物颜色的光泽质感可以表现出人们对山水的认知,才有了青绿山水的流行。同样,浅绛山水盛行一时,也和画家的审美和大众的需求有关。

​张崟 溪山观瀑

对于清代画家来讲,他们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张崟住在江南,开创京江画派,他受到了明代吴门画派的影响。按照现代人的理解,色彩问题就是光的问题。想要用好色彩,必须明白光学的基础知识。古人缺乏理性认识,只能强调感性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感性的特点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宋代元代画家积极研究水墨山水,尽量把创作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到了明代中期,才有一众吴门画家尝试彩墨并用,用山水画表现山水园林的诗意美。张崟用色彩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是渲染敷色和积染。

​张崟 溪山观瀑 局部

敷色用笔自由,色彩可以与墨色融合。积染颜色一般使用矿物颜料,色彩较重较厚,很难与墨色融合。从画中可以看出距离溪瀑近的地方,张崟采用敷色法。距离溪瀑远的地方,他用了积色法。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丰富了画面质感。

清代画家受四王影响,比较重视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的深度广度。在色彩的助力下,张崟很容易表现出山石立体效果。看画中山石结构,斧凿刀劈般的石块组成山岩。石块缝隙处采用积色法,石块的阴阳向背用敷色法表现,看一眼就能感受到石块的棱角、石块的褶皱凹凸。

​张崟 溪山观瀑 局部

运用色彩的目的是,让人可以驻足画前有赏画的兴致。与水墨山水比较,设色山水带有亲和力。艺术创作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像语言那样需要传播交流。张崟画设色山石,找到了和大众交流的方法。张崟之后,愈来愈多的画家研究色彩的表现力。近代画坛有三大流派,都走上了色墨并重的创作道路。

不懂科学分析色彩运用的规律,凭借本能进行设色处理成就非凡。这说明一个事实,艺术创作很难进行量化判断、理论分析。艺术创作更多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了就能被人接受,就能彰显内心。

​张崟 溪山观瀑 局部

在张崟的画中,看到了江南山水的秀美,江南天气的湿润,江南文人的洒脱。能够看到这么多画里画外的意趣,说明张崟的创作很成功。

0 阅读:43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