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英烈:一部虚构小说里的真国史

凤凤文化 2024-09-17 04:04:22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它金粉浮华而内里虚弱,它极度放纵却又道貌岸然,它满口色空理论却满足于平庸的幸福,它抱怨理学的不合理却窒息了真人的生机。这又是一个极度女性化的时代,它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尽哀怨和病态依恋荒谬地和平共处。在这种文化气脉影响下,首先产生了以"水磨腔"为音乐特征的昆曲,接着,又产生了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作传的《红楼梦》。

——徐晋如教授

前文论述了红楼梦是精彩绝伦的显隐两本书,它不但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史书,属于国史。作者阐述的真事隐假语存,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都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方法论。显隐两本书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年代不同主人公的类似的爱情婚姻故事,国事家事都包含其中的,是的,真正的史书是国事和家事的整体。

另外红楼梦也是穿越小说,跛足道人就是隔空穿越来的贾宝玉的历史原型,当贾瑞死的时候,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这里作者和批注者说的很明白,这里的风月宝鉴不仅仅是镜子,而是史书。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的意思指的是风月宝鉴还是一部正史和国史,不是随随便便道听途说来的野史。而风月宝鉴在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阅读红楼梦千万不可以只看正面,这是一个极其重要而浅显的道理,可是成千上万的读者看不懂看不透这个话的含义,依然在正面耗费大好光阴,读出了文本的显文本和表面故事,看不懂隐文本和红楼梦的实质。红楼梦最根本的观点是 :它隐写了“一部历史” ,实质上是“一部史书”。

关于朝代:

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异常重要的。一般来说 对于朝代的判断本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到了红楼梦这里却大不相同。正是由于历史上的诸多读者和研究者搞错了朝代,导致红楼梦被误读百年。那么红楼梦的文本反反复复强调“末世”,这个“末世”的背景什么?红楼梦的末世是从何时开始的?在红楼梦的研究里,末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逃避的。

红楼梦是末世故事,所谓末世,指的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比如《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只能朝代从开始衰败到灭亡的时期。例如:汉朝之末世,唐朝之末世,宋朝之末世。简单地说,末世就是指的是王朝灭亡前的几十年。

按照这个标准,红楼梦的末世只能指的是大明王朝的末世,红楼梦第二回文本里说的很明白,作者假借贾雨村云“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就是一个例子,唐伯虎生于公元1470年,也就是明宪宗成化六年。那么这个末世就不会是满清王朝的末世,满清王朝的末世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之间的那段时期,还差了接近三百年呢。

关于年代: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代却是绝对真实,那就是红楼梦文本里明言和批注里再三强调的那句话--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里再次重复一次,到交节的那几日。查阅《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有三个,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从文本明言的接近末世和以上三个年份比较分析,第一个公元1593年明朝还很强盛,算不上末世,因此可排除。贾元春省亲前的日子很奢华很安逸,而朱由崧的洛阳城破是公元1641年的事情,因此第三个选项1642年也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下一个1631年入选。

从来自推算出来秦可卿死于第二年的1632年,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东平郡王的信息变成了东平王府,显然在公元1631年朝廷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作为三边总督的杨鹤被免职,而洪成筹在1631年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因此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的只有公元1631 年,红楼梦里的五年都是按照这个公元1631年计算和推导的。秦可卿死亡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就是东平郡王被降职,还有一个是义忠千王老千岁被杀。从现在上推历史一千年,只有公元1632年两位晚明重臣的事迹吻合,那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因为清缴农民军不利被降职,另外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朝廷处死,棺材被薛蟠买来给了秦可卿。

关于都中:

那么红楼梦到底写了哪段历史?这里首先要把红楼梦里描写的朝代、都城和太上皇及皇帝等基本问题搞清楚。红楼梦的作者不但是伟大的小说艺术家,而且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利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心理盲区,把一系列的秘密稳稳当当的掩盖了三百年而没有被发现。这一系列的秘密和朝代和年代有关,和地域有关,更和当事人的出身、性格、行为及改朝换代的风云变幻密切相关。

文本还提到了大荒经,大荒经是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读山海经,是永远读不透红楼梦的,因为红楼梦充分采用了山海经里的写作手法。红楼梦比山海经的描写范围更广,大荒世界四面环山,是个盆地,而且是个小盆地。现在已失传的《禹本纪》,跟山海经颇有渊源,间接证明了大禹本人和山海经的关系,大禹治水就在洛阳附近。从天地人的角度,大荒经里所指的地方都是洛阳。洛阳,古称“神都”,这是武则天时期的官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红楼梦文本经常称呼这个都城神京和都中,其实神京和都中合起来就是“神都”洛阳。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里,作者虚构了一个大明王朝的末世,红楼梦的作者绝不是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的任何一个儿子,更不是满清时期的包衣奴才或者王公贵族,崇祯时期存活了三个儿子,到明灭亡时,仅剩下朱慈烺、定王和永王,朱慈烺是崇祯的长子,于崇祯三年被立为皇太子。崇祯帝父亲早逝,也就是说如果红楼梦是崇祯的儿子写的绝无可能。《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太子与定王、永王一起被起义军所俘获。

红楼梦的作者更不可能是满清的皇帝。红楼梦里是有皇上和太上皇的,红楼梦里的皇帝绝不是满清的皇帝,整部红楼梦共出现了同一个朝代的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开国皇帝“太祖皇帝”,喜欢题字的二代“先皇”,仍然健在“太上皇”和目前在位的“当今天子”。 满清的太祖皇帝连山海关都没有进,自然谈不上巡游江南,满清的第二代皇帝大概连千个汉字都认不全,更不用说到处炫耀汉字书法了,第三代皇帝确实入主中原,但是还是以满文为主导语言,第四代君主倒是可以书写几个汉字,但是太上皇都早已经不在。

百年定鼎:

文本里“国朝定鼎百年”属于“明末清初史”的说法, 定鼎一般指的是国朝的建立,其实定鼎还有第二个意思,那就是王朝已经建立,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出现了皇位不稳状况,而皇室及时做出英明决策而让皇位稳固。在中国传统社会,皇位继承人选是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与否的重大事件。明代皇位继承严格遵循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按照这个顺序来看,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在朱见深的儿子里排行第四,仅次于朱祐樘。因此说朱厚熜凭借他老爹的排行,顺利继承大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从这里也看出,在当朝皇帝家族出现继承断裂的情况下,皇帝堂兄弟的儿子继承皇位也是具有合法性的。

第十六回凤姐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两个内容就是有根本性矛盾的。太祖皇帝仿舜巡只能是大明王朝的皇上南巡,根本不会是满清的太祖南巡,道理很简单,满清的太祖根本不是尧舜的后人,努尔哈赤在还没有进关前就死了,被袁崇焕的大炮所伤。一辈子连山海关都没有进来的努尔哈赤如何在江南巡视?前文从史籍中分析了舜帝南巡的记载,后世专家考证舜帝南巡路线是:“从蒲坂出发,经安邑(山西夏县)南行过黄河,过鸣条(河南封丘东),过宛(今南阳),渡淮河、汉江南行,再经夷陵(今武汉)过江入巴陵(今湖南岳阳),沿湘江南下,至南岳衡山(今湖南衡阳)。之后,再南行至零陵(今广西全州)。按照舜巡的路线,大明王朝那个仿舜巡的皇帝只能是明世宗朱厚熜。

关于皇上和太上皇:

文本里有皇上和太上皇,那么这里的皇上和太上皇是谁?红楼梦是小说,文本里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是真事隐假语存,太上皇和皇上却是真有其人的。根据前面的解密,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朝代、地域是解读红楼梦的根本和基本问题。红楼梦的朝代当然是大明王朝,文本里第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向公元1631年,因为第二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被降职成为东平王爷,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杀,棺材为秦可卿所得,在千年历史上只有公元1632年才发生这样的事情。

红楼梦的京城当然是洛阳,因为大荒经指向的是洛阳,表里有寓的文本里提到的上百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们基本上都在洛阳附近出生或长期为官和生活。红楼梦的秘密藏在那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丫鬟和仆人的名字里,根据丫鬟的名字我们解读出来贾府的历史原型就是金贵妃府邸,薛家的历史原型就是黄贵妃府邸,自然这里的皇帝就是朱由菘。以能力而论,大明王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理所当然肯定是第一,以人品而论,则首推明绍宗隆武皇帝朱聿键,但是在崇祯帝死亡后,第一个出来主持大明王朝的,却是朱由菘,也就是那位由于南直召祸而招致被杀的南明第一位皇帝。红楼梦里的贾元春的历史原型就是金贵妃,她是金贵妃府里早先送入洛阳皇宫的贾母的大女儿,而当时的皇贵妃就是薛姨妈家族的黄贵妃。

红楼梦的作者原来就是脂砚斋,也就是贾宝玉的历史原型。他虚构了一个晚明帝国,脂砚斋的真实身份前面已经通过许由的隐喻说明了,他的生日和重生日指向崇祯帝的阴历和阳历的忌日,隐晦了的表达自己的皇室隐皇子的身份。脂砚斋通过文笔构建了一个别样的大明王朝,运用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方法把自己的父亲朱由崧和祖父朱常洵虚构成小说里的皇上和太上皇,这里的都城限定在了洛阳。

作者为什么描写贾元春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省亲?贾元春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省亲属于表里有寓,一文两牍的作品。贾元春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省亲就是作者脂砚斋为了纪念晚明朱由崧家族的悲惨命运,在元宵节前朱由崧家族听闻农民军杀来,不得不在元宵节当晚吃完最后一次团圆饭,从此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紧接着在乱世里整个家族家破人亡、阴阳两隔。贾元春在元宵节省亲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无比凄惨的日子。朱常洵在洛阳的时候是藩王,藩王自然没有皇帝的那些等级森严的规矩,藩王的妃子回家不受皇室规矩的限制。

正月十五元宵节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但是对于朱由菘家族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面对农民军势要对大明王朝皇室赶尽杀绝咄咄逼人的气势,朱由菘一家人在元宵节晚上吃完最后一顿晚餐,从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活着的天涯海角再没有相聚的机会。省亲这天,皇帝带着元妃走了许多过场,吃过晚饭,又去拜佛,再去看灯,很晚才定下元妃回娘家,贾元春也是直到晚上才领旨回到贾府,在家呆了短短几个小时,到了凌晨又起驾回宫。红楼梦是要反着读的,这个过程恰恰是朱由菘家族在离散的元宵节晚上的事件的再现。为了保密起见,朱常洵让大家在晚上吃了最后一个团圆饭,然后在凌晨时分四散奔逃。

晚明官员的历史原型:

红楼梦的重要人物的名字大都是假借宋传奇话本,真事隐假语存,所有的文本和批注里的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去伪存真后他们的历史原型都是有据可查的,也就是说是可以考证的。抛开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下的个人悲剧,那些明末清初的官员可都是在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迹的,与历史方面有关的人物如太上皇和皇上、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王、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唐、冯紫英、卫若兰、秦可卿葬礼上的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等等,他们的原型都是明末清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事迹是可以在史书上查到的。

红楼梦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真事,文本里名字基本上都借用宋传奇,那些著名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

严老爷的历史原型是晚明著名文人顾炎武,因为有炎字做联系;

王老爷的历史原型是晚明著名文人王夫之;

贾雨村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吴梅村,因为有村字做联系;

张同圭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张煌言,因为他和他的父亲很像;

智通寺聋哑僧人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方以智,因为有智字做联系;;

义忠千王老千岁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孙元化;

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三边总督杨鹤;

杨都尉的历史原型是杨鹤的儿子杨嗣昌;

神武将军冯唐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马士英;

冯紫英的历史原型是马士英的二儿子马锡;

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的历史原型是晚明重臣孙传庭;

。。。。。。

红楼梦是显隐两本书,外加一部国史。脂砚斋在国史里记录四大家族在改朝换代里的衰落史,以四王八公为代表的晚明英烈们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报国史和救亡史。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0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