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破格提拔为甘肃省委副书记,3年升省长,59岁任湖北省委书记

运赛过去 2024-10-07 18:52:42

提起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很多人都能立刻想到我国的三峡工程。

1992年,三峡工程进入正式施工准备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人民都在其中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努力。

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所在地,湖北省是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湖北省人民也有其义不容辞的任务,那就是倾全省之力支援这一工程建设。

彼时,在甘肃省委副书记任上的贾志杰也被调来了湖北,先后作为湖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省委主要负责人,参与到三峡工程建设的领导、组织、支援和服务工作之中。

他也前前后后花去了将近8年的时间。

在兴建三峡工程期间,国家为何力促贾志杰由甘肃来到湖北?贾志杰此前任甘肃省委副书记是“破格提拔”又是从何说起?

甘肃成为第二故乡

1935年出生在吉林扶余的贾志杰在年幼之时就经历过近代中国两次大的动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他见证过山河破碎之景,也看到过一方红日东升。强烈的家国情怀在他的心中激荡,也让他越发坚定地要为国家、为人民“有一番作为”。

1954年,19岁的贾志杰离开东北,南下北京,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无疑,他拿到了一个公费留学苏联的名额。

一年后,贾志杰顺利抵达苏联,进入莫斯科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专业。5年的勤奋学习,让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石油机械及炼化设备制造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有所成的他在1960年归国,经国家分配,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布点的156个大型项目之一的甘肃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此后,贾志杰在甘肃度过了他人生所有的青春时光。来时,他不过25岁,走时他早已年过半百。用他的话来说,甘肃早已成为他“人生的第二故乡”。

1960年,25岁的东北人贾志杰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西北这片黄土地。

他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轰隆隆的火车载着他由东向西驶入甘肃,他却没能见到想象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是看到了荒漠戈壁和飞沙走石,并且由衷地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空旷和凄凉”。

那时的贾志杰是有些失望,也有些无措的,但他还是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选择这片土地,就意味着终身的耕耘和奉献”。

事实也是如此,贾志杰发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脚踏实地又精益求精地完成他手下的工作。他也在这个期间实现了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再到技术科长的转变,组织、领导试制了一批炼油、化工、军工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经他倡导并组织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广泛推行并得到应用,该厂也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劳动部颁发的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厂家、第一家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V1、V2认证的厂家。

同时,作为具有大学学历、有极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共党员,贾志杰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受到了重点提拔,从专业路线走向了管理路线。

1975年,他被任命为分厂的革委会副主任,之后实现了向主任、党委书记的职务升迁。

3年后,他被调至总厂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之后作为副厂长、厂长、党委副书记,在领导总厂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上发挥了突出作用。

这样一个既能走好专业路线,又能走好管理路线的人才,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精英人才的80年代,可谓是“行走的金子”。他也的确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标杆,越来越受到甘肃省委和中央的关注。

1983年,在中央力促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大风潮里,贾志杰得到了一个破格提拔的机会。这一年的3月,他被选拔担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走上了省级领导岗位。

同之前相比,贾志杰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肩上的担子也变得更加沉重。但反过来,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他却更加显露了他优秀的一面——思想敏锐、博闻强记、开拓进取,并且光明正大,脚踏实地。

尽管他一直坚信“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他还是竭尽全力去发挥自己“微不足道”的能力,多年来始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甘肃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等关键且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观点,并且付诸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创造更大的财富”,是他在甘肃省委副书记以及3年后的甘肃省省长任上,为甘肃省人民做的最大的贡献。

他经过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指出“甘肃过去连连错过了发展机遇”,原因就在于“应变能力弱,思维滞后,决策滞后,手上没有一批成熟的预备项目”。

发展了这些问题,后续他的许多工作就都着力于改变这一现状。

在他的亲自领导和带领下,甘肃省政府加强前期工作,投入更多经费,参与了许多项目的建设,包括深入一线荒漠戈壁,推进引大入秦水利工程、兴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助力甘肃农业发展,改善甘肃人民生活处境。

除此之外,他还大力主抓铁路项目,连接电厂和矿区,既解决了有色金属开发问题,又解决了电厂的原料问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经他提出修建的“一隧、两桥、三条路”工程,使甘肃形成了三纵六横的骨架,改善了交通条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

更难得的是,在基础工程建设之外,他还在企业经营发展上有一定的见解。经他亲自指导,甘肃省内许多老企业如兰州石化、酒钢集团、兰州铝业、白银公司等都相应的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如甘肃平凉发电厂、华亭煤矿更是分别实现了新建和扩建。

如此种种,都为甘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调至湖北兴修水利、发展经济

在甘肃缺粮、缺钱、缺水的严重困境下,贾志杰充分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领一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抗旱救灾、兴建水利、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更难得的是,他见到挣扎在温饱线以下的甘肃老百姓,是“食不甘味、夜不安枕”,行动和工作中显露了极强的责任心。

这样一个既有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又有强烈责任心的领导干部,在1993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视为领导跟进长江三峡工程的最佳人选,自然也就并不出奇。

于是,1993年,贾志杰在甘肃省委书记的任上突然收到了新的任命,很快完成工作交接,赶赴湖北担任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就抓起了领导全省服务、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重担。

彼时,能否做好移民工作,直接关系到了三峡工程的成败。赶在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之前,贾志杰作为湖北省省长,同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一起致力于对当地移民群众的深入动员。

因为时间紧迫又任务繁重,当时他们承担着极大的压力,不得不超越常规的工作思路和方式,采用超常规的紧急搬迁措施,边规划、边搬迁、边安置,才赶在三峡“一期移民”中实现了20多万移民搬迁的任务。

同时,在二、三期移民相继启动的过程中,贾志杰不忘重点关注超常规工作思路和方式带来的“后遗症”,不断走访调查,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调整和完善库区移民政策,调整和完善企业搬迁政策。

当然,在库区移民搬迁之外,贾志杰还需要关注库区经济发展也是当时也十分紧迫的大任务。

贾志杰和关广富分别领导省政府、省委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和部署,大力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改善库区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库区,吸引更多外来企业投资,不断实现库区企业结构升级,促进库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1994年,在举全省之力支援服务三峡工程期间,中共中央下发决定,关广富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常委职务,而贾志杰则离任湖北省省长一职,走马上任成为湖北省委书记。

这一年,贾志杰59岁,距离耳顺之年只差一岁。但接下来,他仍支援、服务三峡工程长达7年,为库区移民、经济发展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水污染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湖北省宜昌市委员会,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与长江三峡工程》 2007

2.梅冬阁主编. 《荆楚风流人物》 2005

3.程光政著. 《范长江之路》 1997

9 阅读:26280
评论列表
  • 2024-10-14 11:22

    他和官书记在湖北干的很好[点赞]

运赛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