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中盆地为中国锁住了世界最强“战略大后方”?

给女儿讲史地 2024-10-05 20:55:33

位于秦岭和巴山间的汉中盆地,无论在规模、人口、经济等方面都不算突出;就连最主要的历史文化方面,在陕西内部,也不及北边的关中、陕北,关中长安的都城文化和陕北延安红色记忆,显然更有「市场」。

图/汉中盆地的地理位置

虽是汉家发源地,但整体上“平平无奇”。然而,这是一块被严重低估的地理单元。因为其特殊的位置,在中国的地理空间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支点作用。在中国危难期,为中国锁定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大后方;在中国「构建」过程中,为中国巩固了最强大的基本盘。危难期,巩固大后方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占了我们从东北到华南的大部分国土,处在南方的国民政府一路西撤,从南京到武汉,最终在四川盆地-重庆稳住,而日本在北方的进攻也止于潼关,始终无法进入关中。

图/日军进攻潼关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构筑了以关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为核心的战略大后方,国民政府甚至开始在西安筹划西京。(西安现在仍有大量以西京命名的地方)这个依据山川之势,构建世界级战略后方,使得中国能以一个农业国对抗工业国,是持久战的地缘基础。

图/毛主席在1942年写的「论持久战」眼尖的朋友,马上就发现,汉中盆地恰恰连接了大西北和大西南两个大后方,两侧相互支援,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大后方,在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保住了我们的独立性和反击能力。现代以来,国防工业的布局基本也延续对这个大后方的巩固,西北的西安(还有兰州、宝鸡)、汉中等,西南的成都、重庆、绵阳等,如今都是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科技、核工业等)重镇,超过半数的军工产业布局在这里。

图/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持续围绕着汉中盆地巩固对大西北、大西南的连接,凿通秦岭、巴山,建成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大后方连成一片。崛起时,巩固基本盘当然,在古代这又是另一番情景。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同时拥有了两块天府之国,郑国渠灌溉下的关中平原和都江堰滋养成都平原,让秦国拥有了一国挑六国的经济基础,而汉中平原(在古人的眼里这就是平原)是那个连接器。

图/汉中联通关中与蜀地在之后,关中-汉中-蜀地成了拿下天下的基本路径,刘邦、刘备都在不断地践行这一点,暗度陈仓和七出祁山,都是古人对这一基本盘的巩固。

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前写过文章,如下:

关中的母亲河渭河自西向东,黄河也基本如此,汾渭平原、大华北平原(包含黄河下游,海河平原、黄河南北摆动覆盖的皖北、苏北等),纬度接近,农业气候和知识、生活习惯基本接近,顶级农耕文明基础。在古典世界上基本很难找到可以匹敌的。这也是中国分久必合的基本盘,整合了这个单元,出西域、出关东、入川、跨江,才有可能,各个碎片单元才能抓住。

图/引汉济渭汉中是目前中国去工业化最严重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甚至是在陕西内部,也在进行着「引汉济渭」水利工程,以支撑关中地区的工农业用水。西成高铁拉进了西北和西南,人们倾慕汉中的三国文化,流连于汉中的油菜花美景,惊叹陕南地区的山清水秀宛若江南。汉中的默默付出,恰是一种「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体现。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