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是历史剧中的翘楚,这是因为这部剧确实很深刻,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有勾心斗角的宫闱秘闻,演绎了一出雍正皇帝从做皇子到登基后励精图治的好戏。
其实四阿哥一直都是康熙帝高看一眼的人,在历史上,康熙帝真正想要传位的就是雍正帝,他的继承大统是不该有争议的,因为得罪了读书人,又让八爷一派混淆了视听,才酿成了今天大家对他帝位得之不正的质疑,而他自己安排曾静配合写的《大义觉迷录》更是败笔,反而越描越黑,让他篡位的传闻越传越离谱。
在剧中,太子胤礽于黄河发洪水之际还在跟皇帝妃子郑春华偷情,没有心忧苍生,急急忙忙来到大殿之上他的应答之策,也漏洞百出,甚至重复其他皇子的主张,可见他德不配位,能不配位,于是四阿哥被派出前往南方赈灾,而这也是康熙对胤禛的重要考验。
老十三胤祥协助胤禛在南方赈灾,他们看到了饿殍遍野,更是了解到民间疾苦,但士绅们哪里会管灾民的死活,都是表面应付,没有实际捐助救灾,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便用了手段,让任伯安等不得不拿出钱来,这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也等于跟八爷一党摊牌直接对抗,康熙给胤禛派的救灾本就是出力不讨好,而且需要自己筹集款项,必然触及他人利益的,但这也是对胤禛的考验,救灾如救火,胤禛办差得力,这也是他日后被选定的重要原因。
胤禛能力强,但是也是冷面王,这是康熙看重他的地方,但这也是他会结怨于众人的地方。其他有夺嫡之心的皇子们到处给他挖坑,就是想让他犯错误,回京城庆功,给他奏皇帝才能用的凯旋之乐,使用皇帝才能用的仪仗,就是为了引诱他中招,如果他稍不留心没有察觉,必然会被参奏,在康熙那里必然会得个比较差的印象分。
康熙召见胤禛希望他做孤臣,其实就是给他的暗示,康熙在为接班人问题重新考虑,这是他对胤禛的考验,而朝廷也需要一个真正能够为大局着想,并能办好这棘手差事的人,所以追比国库欠款的事又落到了四阿哥这里。
“你能看到这个弊端,说明你肯用心思,朕又何尝不清楚?朕几次想丈量全国的土地,按土地纳税,可以缓冲一下,可层层报上来的数字都是假的。而京城里头的官呢?弄得不到国库去借债的,反倒成了不合时宜。人太多了是不好办,朕这么多儿子,就没有一个愿意承担追款的差事。”
康熙故意不奖赏老十三,在四阿哥这里一开始并不明白父皇的心意,他是希望通过打压老十三来磨练他的心智,也是希望不要给四阿哥树立太多敌人,一旦奖赏老十三胤祥,其实就等于告诉太子和八爷他们老四也有一党,这样不利于朝政稳定,更不利于四阿哥的办差,康熙有意地疏远老十三,就是为了让他没有正式名分,怕他给四阿哥惹事。
做孤臣是没有帮手的,所以追国库欠款这件事,康熙深知其中的利害,让老十三置身事外,也是为了考察四阿哥,说实话四阿哥这件事办得并不让康熙满意,因为胤禛用了田文镜,对于魏东亭的欠款追得太紧,而且也得罪了一大批官僚,在康熙看来有一些是可以缓一缓的,追欠款的方式方法都有待商榷,即使胤禛出马,这件事也只追到了三成,就连政敌八阿哥都说这件差事确实难办,自己当时就是没有把握办好才没承接,这也算为老四说了句公道话。
田文镜被康熙贬斥,而四阿哥追比欠款这件事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康熙也知道不能寒了真正办事人的心,在太子和八爷一派看来,老四是吃瘪了,但在康熙心目中,其实对胤禛又增加了一分信任,因为本来就说要做孤臣,康熙怎么可能不知道胤禛的难处之所在呢?
在追欠款的过程中,老十三胤祥没有参与,他在过程中其实因魏东亭的死也曾对胤禛有过一点不理解,但随即就消失了,冷面王是大家对胤禛的评价,从江南赈灾回来,众位阿哥和老臣们的敬酒,胤禛一杯不喝,按照他的性格,谁的面子他都不会给,这才能保证他办差不受干扰,胤祥也对他有过冷面王的评价,这怎能不令胤禛有所触动呢?
所幸胤祥还是了解他四哥的为人,只是说些牢骚话而已,他们两人的兄弟感情没有受到影响,胤禛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底线,而胤祥也理解他,这样他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日后的斗争中,胤祥帮了胤禛大忙,康熙驾崩之夜,胤祥接管丰台大营,助力胤禛平稳登基,功莫大焉。
其实,张五哥被顶替任季安要杀头这刑部冤案爆发后,康熙皇帝还希望胤禛接手查刑部,希望进一步去考察他,但是邬思道知道这件差事不能接,因为涉及到太子,一旦查实太子草菅人命,他的储君之位不保,谁要是办了这个差事,表面上可以把太子扳倒,但这个人也几乎告别了太子之位的争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邬思道不建议四爷去接手。
“太子毕竟是一个三十多年的太子,所谓名分早定盘根错节,无论是谁扳倒了太子,他都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也将不容于皇上,王爷您愿意担这个废除太子的罪名吗?”
四爷后来以大火捂汗,再以冷水激,故意得伤寒之举,就连邬思道都没有料到,所以邬思道才会灰心地要辞去幕僚之职,康熙皇帝也没有想到,因为胤禛确实得了很重的伤寒,即使有眼线在四爷府,也不可否认四爷确实没法承接查刑部差事,胤禛这一招非常巧妙,他之前表现出来的是想接这个差事,但是又暗暗制造不能接差事的客观原因,既让康熙对他不怀疑,他又能躲开这个会把太子拉下马的怀差事,胤禛腹黑的特质在此展露无遗,真是算无遗策。
八阿哥通过这个差事得到了康熙帝的短暂信任,一度还被加封了王爵,胤禛本来以为自己做错了,但很快就证明了他的判断准确,因为八阿哥胤禩诱供肖国兴的事被查了出来,康熙才知道自己上当,从这个时候起,八阿哥已经在康熙心中被否定了。
即使后来,八阿哥沽名钓誉在热河围猎去抓活物,蒙古王公也推荐八阿哥,康熙也把如意赏赐给了弘历,这证明了他对胤禛的选择,对于八阿哥出局的决定,后来佟国维等人举荐八阿哥,其实就是康熙让夺储的各派系露头摸底的做法,而四阿哥继续举荐太子胤礽的做法更是赢得康熙的首肯。
其实一废太子之后,胤礽就不可能再有机会,第二次立他为太子,只不过是康熙帝为了平息争夺的权益之举,再一次废太子只是时间问题,何况胤礽自己还在犯错,康熙皇帝对于八爷一党的所作所为早已经是洞若观火了,他心中其实越来越认可四阿哥,只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磨练和考察。
太子胤礽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机会了,虽然逼宫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还是放手一搏,而四阿哥胤禛在这一过程中既办好了康熙安排的差事,亲自去劝太子不要作乱,又体现了皇家还有亲情,这在康熙那里必然是要加分的。
太子第二次被废后,八爷一派蠢蠢欲动,在大将军王的推荐一事上,四阿哥胤禛听取了邬思道的建议,这非常重要,也让胤禛通过了康熙的考核,他为大局考虑,举荐与他并不和睦的同胞兄弟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而派自己人年羹尧拿到保证补给后援的陕甘总督,这招非常高明,在父皇康熙那里得了个为社稷顾大局的印象,而实际的大军牵制在陕甘总督手里,这也奠定了胤禛继位的基础。
“八阿哥胤祀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入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联则还要放纵,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
通过了一系列的考验,康熙帝确定了胤禛的继位决定,在死鹰事件后,康熙彻底看清了八爷一派,任凭他们怎么使用计策,他们是不可能荣登大宝的,而死鹰又是老十四所献,无论是否被调包,老十四接班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因为他带兵在外,不能加罪,需要稳住他,这是康熙必须考虑的。
而且康熙认命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本身就是为胤禛分散火力,让八爷党们误认为他想要传位老十四,让他们别老是盯着四阿哥胤禛,虽然老十四看起来是八爷党的,一旦他自己有承继大统的可能,他也不会拱手相让,只不过是利益交换,这是康熙给胤禛顺利登基所布局的重要一环。
试想历朝历代皇帝怎么可能在春秋不盛之时把自己的接班人派出在外呢?虽然老十四率领十万大军,但是没有粮草后援,那也是无用,康熙明知道年羹尧是老四的人,还同意年羹尧做陕甘总督,其实已经说明内心对胤禛的属意,正因为他没打算传位给老十四,所以才把他派到外面,如果想传位给他,康熙自己朝不保夕的时候就不怕远在西北的老十四无法赶回来,而京城生变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十四就是康熙树立的靶子,让八爷一派去攻击,而皇位是他要确保交给胤禛的。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即传位皇四子胤禛,钦此!”
在畅春园康熙驾崩的那一晚,是惊心动魄的。八爷一派早就派成文运控制丰台大营,而老十三在军中威望很高,康熙留给胤禛解救释放老十三的恩德,让他心甘情愿出来勤王,而且他让张廷玉宣诏两份,来警示隆科多,让他别作妖,去好好保证胤禛的顺利继位。
胤禛能够获得父皇康熙的信任,得益于他自己做好了准备,做对了事情,孤臣的设定,让他众叛亲离,但这也是他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所必须付出的。康熙皇帝因为九子夺嫡也是一筹莫展,他希望能够选定一位整顿吏治,把积弊混乱给处理好的人,他的安排很有深意,也达成所愿,胤禛登基成为皇帝后,他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新政,也让康乾盛世有了底气,但雍正帝却被误解了几百年,冷面王也好,腹黑帝也罢,千秋功过任凭说吧。
纵横点历史剧品评系列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的赏悦和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允许,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