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去苏州了。
每次去苏州,总会被大大小小的各种园林所吸引,其次是对苏帮菜的逐渐接受。
但对苏州的小吃及面食的“一次吃个痛快”却是在震泽。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亦或者有没有看过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这本书。我对震泽的认识,源于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走进了震泽。
作为中国丝绸之镇,蚕宝宝的故乡,震泽的人文底蕴离不开蚕桑。震泽的许多风物也与蚕桑紧密相连。
如江村饭店的桑叶茶、油炸桑叶,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的桑葚汽水、桑葚果酱等。但这些,往往深入震泽镇的乡间,才能吃得到。
而在古镇上,震泽风味还传承着苏式糕点、苏式面条的精华以及苏州本地才有的时令美食。
从仁昌顺的定胜糕到仁安轩的蛋黄馄饨,从浜兜咖啡到四碗茶,以及在震泽老严卤菜馆一边吃酱鸭面,一边听评弹,震泽的风味是古典与现代的相结合。
有人说,逛震泽古镇是从一口仁昌顺糕点开始的。
是的,仁昌顺就在震泽古镇的入口的显眼处,这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店,始创于清·中叶(1776——1839年),曾多次被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其中就包括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中国风物地理等。
在这里,几乎每一种糕点的味道都深入人心。可谓穿越百年,历久弥香。不论时间多了多久,只要尝上那么一口,便知道这还是那记忆中的“老滋味”。
刚出炉的萝卜丝饼和现炸的油墩实在太香,也太受欢迎。我前后来了两次,都没“抢到”萝卜丝饼,好不容易赶上的油墩却已经把我征服,若不是定胜糕太醒目,我唯恐会错过它呢。
寓意“得胜、吉祥、喜庆、高升”的定胜糕,是震泽人逢年过节、乔迁之喜、婚嫁添丁,必备的地道美食之一。
粉红色的定胜糕裹藏着玫瑰花香和猪油香, 当我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散发出来的便是百年仁昌顺的悠悠清香。
从仁昌顺买几块糕点,自然要搭上四碗茶才算有味。
在震泽,“喝茶”的称呼为“吃茶”,这是本地人对茶饮的特有方式。在过去,只有新女婿或贵宾上门才能“吃得到”呢。
仁昌顺的后边就是四碗茶楼,坐在河岸享用“四碗茶”,几乎成为了震泽古镇的一道风景线。
不产茶的震泽古镇却兴着茶饮之风,四碗茶最具特色。这四碗茶即“四道茶”,分别是水潽鸡蛋、饭糍茶、熏豆茶和绿茶。
水潽鸡蛋专门招待新女婿的;饭糍茶又称待帝茶,相传招待过永乐皇帝;
熏豆茶顾名思义以熏青豆为主料,配以胡萝卜干、白芝麻、绿茶叶。目前,震泽熏青豆制作技艺已入选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照过去的讲究,这道茶要吃得干干净净。但最后一杯绿茶就比较随意了。
前三道茶“吃得”讲究,到了最后客人一边与主人拉着家常,一边慢慢品味,宾主共饮清茶一杯,才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回味隽永。
沿着古街往前走不远,就是仁安轩和震泽老严卤菜馆,午餐是吃一顿蛋黄馄饨呢?还是来一碗酱鸭面呢?
纠结之余,耳畔传来了颇为熟悉到评弹,这正是从震泽老严卤菜馆传来的。想不到,苏州人吃面的仪式感如此之高。
索性,午餐就来一碗酱鸭面吧,搭配一碟黑豆干,再听一段评弹,绝了。
震泽老严卤菜馆(当地人习惯性称之为老严面馆),主要出售以卤菜为主的面浇头,是苏式面条种类中的一种。浇头包括有酱鸭、卤牛肉、盐水鹅、雪菜、熏鱼、素三鲜等。
其中,酱鸭面最经典。
如果你不爱吃面,那就试试仁安轩的蛋黄馄饨。
大只饱满的蛋黄馄饨可有劲了,新鲜的猪肉包裹着咸蛋黄,既不油腻还很鲜香,一口咬下去,其满足感可想而知。
一碗蛋黄馄饨共有8只,全部吃完真的得撑着走出来。他们家的鳝丝面和鲜肉汤圆也不错,若几人相伴,可搭着吃。
如果说,吃四碗茶是一种对古典生活的追求,那么浜兜咖啡的氛围就是古今交融了。古色古香的沿河小房子被改造出颇具文艺的咖啡馆,馆内环境富有东方古典美。
其镇店之宝,估计谁也不会想到居然是一台咖啡机。这里的咖啡口感真的令我折服。果然,店家具有强烈的咖啡情怀,对咖啡豆的选择有着严格标准。
当然,如果你想搭配甜品糕点的话,我的建议是去街口的仁昌顺买几个来。
说实话,当我结束这趟震泽之旅后,我差点回不去武汉,主要还是“贪恋”这些美食小吃。虽说如今的物流十分发达,网上购物更是便捷,但许多好吃的往往只在本地、只在刚出炉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武汉的时候曾多次听到“油墩”这两个字。许多老武汉人说,这是武汉过早中的经典小吃之一,但现在越来越少见了,仿佛是彻底消失在武汉的街头巷尾。
如今,我在震泽吃到了,虽然不确定武汉的油墩和苏州的油墩有何区别,但解了馋,往往就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