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汉语中原来已掺杂这么多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8-06 12:35:14

我们日常使用的汉语中其实存在着大量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这些词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类是来自世界上其他民族的。‌

汉语中的满语词汇

众所周知满族建立的清朝曾统治中国200多年。虽说后来满洲八旗子弟也习惯了说汉语,但汉语也不可避免受到满语影响。如今汉语普通话、北京话、东北话中都留下了不少满语词汇。

首先如今东北很多地名就来自于满语:哈尔滨意为“晒网场”或“天鹅”、佳木斯意为“驿站村”、齐齐哈尔意为“齐沁河边的哨卡”、吉林意为“临江的地方”、牡丹江意为弯曲的江。此外乌苏里江、兴安岭、伊春、绥芬河、瑷珲等地名也都出自满语。

其次在清宫剧中不断反复出现过一些满语人称:比如称爸爸为阿玛、称妈妈为额娘、称奶奶为玛嬷。此外还有阿哥、格格、额驸等清宫剧中的称谓也都出自满语。

又比如萨其马这种小吃的名称也来自满语。

在东北方言中满语词汇就更多了。比如像埋汰、磕碜、咋呼、嘚瑟......

汉语中的蒙语词汇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曾统治中国。如今的汉语中也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蒙语词汇:胡同、戈壁、呼麦、敖包等都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蒙语词汇。汉语中还引入了不少蒙语的人名、地名等专属名词如呼和浩特、二连浩特、鄂尔多斯......其实特仑苏这个品牌名称也来自于蒙语:“特仑”在蒙语中是“天然”的意思,“苏”在蒙语中是“牛奶”的意思。“特仑苏”翻译成汉语就是天然纯牛奶。

汉语中的维语词汇

如今我国新疆地区很多人名、地名等专属名词其实就是用的维语音译:喀什、哈密、阿克苏、库尔勒、克拉玛依......除此之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等地交通往来的要道。像葡萄、苜蓿、西瓜、石榴、胡萝卜等很多中原本来没有的东西通过丝绸之路经由新疆传入。这也导致汉语中出现了一些维语借词:比如孜然最早是指原产于西亚安息国的茴香。在维语中称这种安息茴香为孜然,后来汉语中也引入了“孜然”一词。

汉语中的梵语词汇

佛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土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中土僧侣在翻译佛经时往往会直接引用部分古印度梵语。如今汉语中的梵语词汇以佛教用语居多:佛、禅、菩萨、菩提、比丘、涅槃、刹那......除了这些宗教用语之外汉语中也引入了部分梵语日常用语如茄子、茉莉、摩登等。顺便说一下我们今天使用的“世界”一词其实最早来自于佛教宇宙观中的“大千世界”这个概念。

汉语中的波斯语词汇

中国古代本来是没有狮子的。汉代时狮子从西亚安息国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来中国家族形成了在家门口修造石狮子的传统。如今汉语中的“狮子”最早的词源就来自古波斯语šēr。此外琵琶、唢呐等乐器也来自于波斯,所以这些乐器的名称其实都来自于波斯语。

汉语中的希腊语词汇

汉语中的希腊语词汇主要涉及一些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欧洲等地的物品如“葡萄”、‌“萝卜”、‌“西瓜”、‌“玻璃”等。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与哲学、科学相关的希腊语词汇如“爱”、“智慧”等。“数学”一词最早的词源就是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ά,至于中国古人则称这门学问为算学。

汉语中的英语词汇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50多个国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英语的使用人数虽不是全世界最多的,但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频率却是最高的。我国在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受到英语的影响。汉语中的英语词汇通常有两种使用情况:一种是直接拿来用;一种是用汉语中读音近似的字词进行音译。

比如VIP、CEO、CBD、ETC、CPU、USB、UFO、PPT、CP、CT、AI、ID、IP、MV这些都是汉语中拿来就用的英文词汇。现在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这些词的意思,所以根本不需要翻译这些词的意义,而且甚至连音译都不需要。再比如像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英文简称APEC。我们通常也是使用这些组织的英文简称,而很少会有人将其中文全称念完的。

除了这种直接拿来用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是用汉语中读音近似的字词进行音译。比如将idol翻译成爱豆、将sofa翻译成沙发、将jeep翻译成吉普、将taxi翻译成的士、将bikini翻译成比基尼、将hormone翻译成荷尔蒙、将calorie翻译成卡路里......这还催生出一种将汉语与英语结合的词汇。“芭蕾舞”一词前面的芭蕾是对英文单词ballet的音译,后面那个舞蹈的舞却是汉语词汇。“冰淇淋”一词前面的冰是汉语词汇,后面的“淇淋”是对英文单词cream的音译。

汉语中的法语词汇

法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用语之一在世界上有不小的影响力。法语曾是欧洲各国王室宫廷热衷使用的时髦语言。如今汉语中也留下了一些法语词汇:沙龙、蒙太奇、马卡龙、舒芙蕾、古龙水、香槟、罗曼蒂克、布尔乔亚、沙文主义......

汉语中的德语词汇

近代德国既诞生了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也诞生了希特勒纳粹主义这样的极端思潮。如今汉语中的德语词汇有不少是与政治、思想、历史有关的:Marxism在汉语中翻译为马克思主义、Faschismus在汉语中翻译成法西斯主义、Nazi在汉语中翻译为纳粹、Gestapo翻译为盖世太保......此外Gothic和Baroque这两个德语单词在汉语中通常音译为哥特式和巴洛克指代两种艺术风格。

汉语中的俄语词汇

历史上中苏友好时期我国曾掀起过学习俄语的热潮。如今汉语中也留下了一部分俄语词汇: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伏特加、格瓦斯、大列巴、布拉吉......当然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俄语“乌拉”一词。这个词其实更类似于汉语中的“啊”、“哦”之类的语气助词。这种语气助词并没什么实际的含义,而是用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激动情绪。俄罗斯一般在像阅兵这样的场合使用这个词就比较多。

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同时受到西方列强冲击。中、日两国为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强大自己的国家开始翻译引进西方著作。这时一些原来中、日两国没有的概念就需要翻译。当时日本翻译的词汇更为成熟全面,到后来中国学者在翻译外国著作时多直接采用日语词汇。社会、文化、文明、文学、物理、化学、哲学、政治、政府、政党、干部、共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银行、证券、杂志、体育、美术、逻辑等日语词汇就这样被引入汉语。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日本动漫、影视、音乐、游戏的流行又给汉语带来了不少日语词汇:卖萌、宅男、宅女、欧巴桑、达人、人气、写真、亲子、料理、攻略、便当......

外来词汇的融入本身就体现了汉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实汉语不仅吸收过其他语言的词汇,而且汉语词汇也同样影响过其他语言。

比如维吾尔语中的酱油叫jiangyu、白菜叫basay、辣子叫laza、桌子叫zhoza、战士叫jiangqi。这些其实都是维语中的汉语借词。

汉语不仅影响到国内兄弟民族的语言,也同样影响到国外其他民族的语言。

比如英语单词mantou是对汉语馒头的音译、baozi是对汉语包子的音译、tea是汉语闽南话中茶的音译、kung fu是对汉语功夫的音译、tai chi是对汉语太极的音译、mahjong是对汉语麻将的音译......类似的汉语音译借词现象在法语、德语中也普遍存在。俄语中的汉语借词有Hunhuz红胡子、Jenshen人参、fanzi房子、kan炕、fentyoza粉条子......

朝鲜、日本、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的语言受汉语影响更大。日语中的汉语借词约有5万个。这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有15000个。朝韩语言中汉语借词常用的有1800个左右。像爱人、唐突、迷惑、百姓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韩语、日语中都存在,但有时同样一个词在汉语、韩语、日语中的意思可能不一样。比如“爱人”在汉语和韩语中都是表示自己喜欢的人,可“爱人”一词在日语中却是小三的意思。

3 阅读:1459
评论列表
  • 2024-09-06 22:36

    无语!这么说的话汉语里还有英语词汇呢,比如伦敦,俄语词汇比如莫斯科,等等等等[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8-19 13:50

    这么说的话,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来语都有……[大笑]

  • 2024-08-18 12:46

    那是因为中文是一种包容性很强,并很容易根据外文的音或意创造出一个符合中国人认知的新词,这是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

    手机网友 回复:
    呵呵,这不正是没有创新嘛,没有有新鲜事物出现,人家发明的那只能英译或意译,全世界相互之间都有,重点是谁创新比较多,功夫一词就被英语化了,因为之前他们没有,你只要足够多创新,就能迫使其他国不得不用你的词汇,反之
  • 2024-09-16 09:52

    坦克

  • 2024-09-12 03:40

    汉字中夹杂英文,很多人看不懂,这不利于信息传播。

    mymtom 回复:
    "可乐",别告诉我你看不懂这个词
  • 2024-09-11 23:08

    老祖宗早就准备好了未来,未来出现了啥新玩意,咱们只需在现有的字里找出几个组个新词即可,不用重新造字。

  • 2024-09-11 19:47

    至始至终没说国骂来自哪国语言[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 2024-09-21 22:34

    兼容并蓄都不懂还写作文?

  • 2024-09-12 10:04

    克里马擦,噶大马戏

    find 回复: 且听风吟
    这是陕西方言,胡人大本营
    且听风吟 回复:
    越人影响的方言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