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民党军已落于下风,为何蒋介石执意在此与我军进行战略决战

龙仔观史 2024-05-11 09:57:34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展开战略决战,即辽沈战役。在这场历时52天的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共计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但其实在战役开始前,东北国民党军实力就明显落后于我军,处于对阵的不利局面。但蒋介石为什么不选择把部队撤到关内,反而要执意在东北与我军进行战略决战呢?

实际上,在接连遭受军事失利后,蒋介石早有撤出东北的想法,但就是下不了决心。

说白了,从理性上讲,他完全明白撤离东北的重要性。但从感性上讲,他对撤退又有所顾虑和不甘。

在他看来,如果几十万国军一枪不放就撤回关内,就宣告了国军在东北的失败,将在国内、国际政治上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国民党的实力遭到质疑,军心士气也会受到波及。

特别重要的是,他担心此举会让美国方面以及背后的财团势力,不再支持他的军事和政治活动,并在国统区社会各界造成巨大舆论压力,不利于他竞选总统。

再者就是他自欺欺人,以致盲目乐观。为了掩盖失利,他过分地强调客观原因,对主观因素却避而不谈。宣称国军在东北作战虽然损失了不少部队,但都是些临时编成的保安部队,国军正规军并未受到多大损失,仍然有实力与解放军一较高下。

而且,东北还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他担心一旦放弃东北,就会促成我军实力的迅速壮大。

这一理由则更是无稽之谈!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我军解放,国军已经被分割在了几个独立的点。资源丰富是事实,但基本上没有掌控在国军手中。

归根结底,蒋介石还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他的这些担忧,不过是不愿承认东北战场失败的“遮羞布”。

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原因,拱手葬送了一个如此重要的战略集团,实非明智之举。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蒋介石对东北战场作出正确的决策,也依然改变不了其败退台湾的结局,无非是苟延残喘罢了!
0 阅读:99

龙仔观史

简介:致力于科普历史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