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为什么选址喻家山?

寒秋课程 2024-03-02 07:08:11

华中科技大学为何选址喻家山?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形成高等工科学校专业比较齐全的体系” 的方针,同时为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培养急需的工业建设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对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工作。1952年1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新建3所工科学院——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和中南水利学院,并于次年1月成立了三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这是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次以华中工学院的名字出现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时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理学院院长查谦任主任委员。回国不久时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总务长、经济系主任的张培刚任委员兼建校规划办公室主任和基建办公室主任。

为了便于统一规划和今后三校之间教学、科研上的合作,查谦建议三所学校校址选在同一地区。查谦、张培刚等首先确定将校址选在武昌。查谦指出:“早年的大学大都办在城市里,因为联系方便,可以利用现成的城市生活设施。本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土地越来越紧张,地价也越来越高,大学校园郊区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就武汉市的情况看,汉口是商埠,人口稠密,我们要把三所大学建在一起,难以找到这么大的成片土地;汉阳交通不便;看来,只能在武昌选址。武汉历来号称‘九省通衢’,地处华中腹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会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工业区也必然主要在武昌。因此,文教区也应该放在武昌,特别是工科大学更应该建在武昌。”这些意见得到了中南区文化教育委员会和规划委员会的支持,确定在武昌选址。当时在武昌建校有两种选择:一是位于沿长江自徐家棚向东的青山地区(当时还没有武钢);二是在大东门外的东湖一带。张培刚等实地察看了大东门以东的好几处地方,包括何家垅、洪山南面、珞珈山与桂子山之间和喻家山关山地区。查谦认为,“洪山、马房山一带,虽然在生活、交通方面较为方便,但离火车站太近,不符合大学校园应尽可能安静的要求;何家垅、水果湖一带,已有的许多建筑物是作为政府机关办公楼设计的,不宜作大学校舍,也不好作整体规划;街道口以东的珞珈山、桂子山之间,地势狭长,而且武冶公路横穿校区,对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最后,大家将目光聚焦在关山口的喻家山下。

査谦、张培刚等以发展的眼光决定选址喻家山建校,历史证明,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选择。1952年华中工学院建校;1960年学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变;2000年5月,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在70年的建设中,特别是在办学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拥有的七千余亩教育用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喻家山下,黉宫巍巍,山林俊秀,华中科技大学现已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正在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的发展也带动了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文教、科研事业的发展,成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产出高新成果、引领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0 阅读:0

寒秋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