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肚将军、畲族名将、平台先锋——清康熙时“闽浙第一良将”蓝理

火耀西南 2023-11-07 12:29:05

文/编辑:nirvana

清代早期出现了一批能臣名将,他们顺应时势,并在锐意统一、安定民生、匡正时弊等方面各有建树。康熙统一台湾之时,如施琅、姚启圣、蓝理、刘国轩等虽勋劳各异,但都是一代名臣之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历史上评论施、姚者颇多,但是关于蓝理却少有提及。

但是再看历史,蓝理的一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其少年时代羁傲不逊,康熙时随施琅出征澎台,为清初统一台湾立下赫赫战功。康熙皇帝称之为“破肚将军”,并亲书“所向无敌”、“忠勇简易”相赐,以示表彰。他历任河北宣化总兵、定海总兵、天津总兵、福建提督等要职。

蓝理,字义甫,号义山,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漳甫县张坑乡(今赤岭畲族乡)的一个贫苦农家。

蓝理自幼习武,性情孤僻,强悍不羁,少时他就精通刀枪盾矛各种兵器,长大一些后,身体魁伟,虎头燕颔,臂力、足力惊人,跑起来能追奔马,而且还能拽着马尾倒行。少时立志“丈夫不封候拜将,非人也!”

但是直到十六岁时,命运女神也没有眷顾他,生活窘迫只能为人染布度日。他的族叔看不下去了,骂他道:“你天生一具铜筋铁肋,曾立志封侯拜将,怎么今天要做这等营生!”

蓝理受责后,羞愧不已,回家后越想越是觉得不能再这么混吃等死了,于是操起一把斧头将染布的靛缸敲得稀烂,然后出了家门,找到平日族中要好的十五个少年,说道:“我决定要为国出力,但是官府也没人认识我,我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举荐自己的东西。如今海寇猖獗,在岱嵩、井尾间有一个叫卢质的海寇,纠集了一批人在那抢劫,我们去那里将他杀了,官府一定会用我们了。”

十几个少年听得热血沸腾,当即就出发了。等他们走到洋尾桥,又招到几十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大家就在岱嵩屯驻了下来,而江对面,就是卢质的人马。

次日,蓝理隔江呼喊卢质出来单挑,卢质大怒,带着两百多海盗就到岱嵩来会见蓝理。

蓝理毫无惧色,激将卢质道:“我以前听说过你,知道你是条汉子,没想到一见面才你不过是恃靠手下两三百人而已。假如这两三百人不动手,我俩单挑,我一定将你擒获你信不信!”

卢质看蓝理就是个十六七的少年,根本没将蓝理放在眼里,就让众人靠边站立,两人各持藤牌短刀厮打起来,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百余回合,竟然无法分出胜负。

此时卢质也发现越到了劲敌,但是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蓝理看在眼里,见卢质稍有迟缓,突然果断欺身上前,刀削卢质盾下足踝,卢质惊慌之下,只见刀光一闪,不及避让之下,脚趾已经被砍断。

蓝理乘势掀翻卢质所持之盾,大喝一声,乘势斩了卢质。而后他对卢质带来的300名海盗说:“降者不杀!”300海盗统统归顺,卢质副手知道后也率剩余海盗前来投降。

收复降众后的蓝理,亲自前往府城报功。谁承想到,当时沿海战乱频仍,官府办事的人怀疑蓝理也是贼党。不管蓝理怎么指天发誓都无济于事,官府经将其逮捕入狱,并判处蓝理极刑,收入了死牢。

官府本要将他斩首,后觉得留下一人,可以引诱其余人众,就把蓝理扔进牢狱,这一关居然关了十余年。蓝理在狱中生活极苦,但仍然不忘自己的志向和“韬略”,不改效忠朝廷之心,期望着有朝一日,还能为国出力。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镇守福建的汉军统帅——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尽释狱中囚犯,有人劝蓝理更衣投奔耿精忠,不但能报蒙冤之仇,还能授个一官半职。蓝理坚决不答应,他说:“我岂从贼作乱之人哉!”

此时,耿精忠传檄已定全闽,自福建巡抚刘秉政以下的大多数官员都已降耿。耿精忠派兵攻打浙江、江西,也进展顺利。康熙令康亲王杰书率部入浙,耿精忠的攻势顿挫。

该年底,耿精忠重兵进攻金华衢州,皆被清军击败。蓝理辗转听到消息,决定赶到浙江投奔康亲王。担心走大路被耿部抓到,蓝理专挑小路,星夜兼程,出仙霞关,赶到浙江,找到康亲王,细陈平闽建议。

康亲王听完蓝理的经历,十分感动于蓝理的忠诚,令其随征为向导。两年后,蓝理随部在浙江击败随同耿精忠叛清的曾养性等后,他从师入闽,获授福建建宁镇游击。

三藩之乱,据守台湾的郑经也与耿部联合,派兵入闽,先后攻占福建、广东多座城市。康熙十五年九月,康亲王率兵从福州出发,进攻趁耿军叛乱之机占领泉州等地的郑军,蓝理随部在闽南、粤东又与郑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泉州久攻不克,蓝理请求出战,带兵攻陷泉州。康熙十八年(1679)蓝理又随部在蜈蚣山打败郑经部队,收复长泰县城,以功升任福建灌口营参将。

灌口是交通孔道,过境人多。差官苛索供应,蓝理不但不给,还将差官捆绑起来鞭打一顿。差官向总督姚启圣哭诉,姚启圣便找了一个蓝理“虚报兵额,冒领军饷”的理由,将蓝理革职,并处以“永不叙用”惩处。

恰好这时,蓝理所部有一士兵斗殴杀人,罪当抵命,蓝理怜念罪犯母老家贫,无人赡养,便挺身而出,自承杀人:“杀人者,我也!”

结果犯罪士兵不但免死而且无罪释放,蓝理顶替他入狱。在当时的将领中,蓝理的这种行动是罕见的,广大士兵对他深表敬佩,有口皆碑。

一直到一年多以后,清政府准备收复台湾,蓝理请求投军效力,得到准许而获释。

在蓝理为了自己的志向,选择从军报国,可谓是坎坷不已,好不容易拿下海盗,想纳一个“投名状”,结果反被污蔑为海盗,打入死牢,虽然没有被处死,但是这一关就是十余年,要是平常人,估计早就心灰意冷。

这第二次入狱的直接原因则是因他被革职之际,他又义无反顾地担起了一名误伤人命士兵的罪名,同样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如此,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他坚决拒绝那些索贿贪官,嫉恶如仇,从而鲜明的表现出他那刚直不阿、无所顾忌的品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梦想还在,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还在,蓝理也在等这个机会,一个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湾郑氏政局动荡。康熙遂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决心进取台湾。其时,蓝理已经获释,施琅因久闻蓝理忠勇,奏请朝廷,准允蓝理从征,兵部不准,大学士李光地再次推荐,强调“臣所言者,武勇耳。”意思是,目前是用人之际,蓝理的武勇正当时机。这时,蓝理也提出恳请。康熙听闻后,特传圣谕,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在厦门,蓝理协助施琅严肃军纪,训练水师。他勇猛无敌,敢于直言,施琅对蓝理相当满意,逢人便夸蓝理为自己的虎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施琅在著名的战略要地铜山召集随征诸将,出示“先锋银锭”,传令:“征剿澎湖,谁敢为先锋者,领取此银锭!”

然而,诸将却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响应。这时,蓝理挺身而出,愿担此重任。施琅深感宽慰,命他为前部先锋。

在等待南风出征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一件非常表现蓝理性格的事情。

在《福建提督蓝公理家传》中记录到:

某一天,蓝理手下有两个士兵上街买菜,遇到将军标的几个噶叭什在看戏饮酒,见这两个士兵穿着蓝理营中军服,遂将二人拿下打了一顿,并辱骂蓝理是被朝廷革职了的人员,不配为将。两个被打的士兵被放回去后,将此事告知了蓝理。

将军标:清代军制,屯驻各省的绿营兵最大单位是"标"(下级单位依次为"协"、"营"、"汛")、由各省的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或将军统辖,其中由将军统辖的"标",称为"将军标"。

蓝理笑道:“军营中打架斗殴是常事,我就问你,你们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士兵面面相觑,道:“我们是被鞭打的,如何敢争胜负?”

蓝理大怒,喝令左右要斩了此二人,道:“你们二人噶叭什都不能胜,如何能上阵杀敌!”

两个士兵大呼冤枉,道:“大人,我等是将军您的内标,不敢造次,是让着他,您放我们出去,我们与他打一场,如果打不赢,您再斩我们也不迟!”

蓝理这才稍微消了点气,让二人出营门再去相斗,果然大胜而归!

蓝理大喜,让两名士兵趴在门板之上,将鸡血淋于二人背上,然后让几个士兵抬着二人去见施琅,要施琅惩治噶叭什。

施琅认为不妥,蓝理固执的再请,道:“如今刚开始行军用人,正是要士兵为国为将军出死力之时,施将军应该一样抚恤,不管对将军还是对我,都是可服人心的时候,噶叭什小辈,自恃施将军亲昵,无故殴打士卒,并在大庭广众之下出言不逊,说革职人员不可为将,不但损了先锋的威风,动摇军心,将军如果不严加惩治,我担心军士不服,有损军威!”

施琅不得已,只好答应下来,就在此时,有兵士来报:“南风起!今日上吉,先锋可启行杀贼!”

蓝理遂于海岸祭江,并将打人的噶叭什二人绑来直接斩了!

施琅听闻后,有些不悦,但很快施琅点头默默道“虎将也,必成功”。

果然,蓝理率领水师,一战克花屿、猫屿。在他的战船风篷之上,不写官衔,独书其名,长宽竟至二丈,郑军都知道其勇武,非常惧怕。

这年六月十六日,清军攻打澎湖。郑军在刘国轩的指挥下,环列炮架,尽筑短墙,澎湖周围二十余里皆为壁垒,并以巨舰数十艘迎战。正当清将徘徊犹豫之际,蓝理等七名将领率先冲入敌阵,双方展开激战。

在郑将曾瑞、林升等军兵顽固抵抗的情况下,蓝理勇猛异常,阵斩八十余人,郑军初战失利。不料,风向突变,巨浪将清舰冲散,清军处于劣势,施琅担心蓝理等人有失,遂亲统战船营救。

这时,郑军乘势围击清舰,施琅被流矢伤了眼睛,众将大惊。蓝理见此情景,大吼一声:“将军勿忧,蓝理在此!"

当即命其战船,遂浪冲击,炮轰敌舰、打沉郑军两舰。蓝理还指挥将士,向其余郑舰投掷火药罐,郑军死伤甚众。

然而,郑军中的林升、曾瑞等毫不示弱,挥军与蓝理死战。负伤十余处的蓝理又中炮跌倒,腹破肠出,血透战袍,情况十分危急。郑军督“征北将军”曾瑞见状,大叫:“打死蓝理了!"

蓝理听到后,让其二弟蓝瑶扶住自己,忍痛站起,怒吼:“蓝理尚在,曾瑞死了!"命令诸将“督战速进,莫因我一人而误大事。”转身又吩咐侄儿蓝草茵拿刀来,大吼三声:杀贼!杀贼!杀贼!”

蓝理声声如雷,舰上将士均受其鼓舞,郑军骇然。蓝草茵这才将蓝理流出腹外的肠子捧起塞入蓝理腹中,蓝理四弟蓝瑗急忙解衣为兄长包扎伤口,五弟蓝珠用布带将其腹部交错裹缠,随后蓝理再次投入战斗。

蓝理继而大声喊道:“今日大家都不可怯战,誓让贼无生还!”众将倍受感动,攻势更猛。

林升连中三箭,又被火炮击伤,郑军阵势大乱。施琅乘势驰近蓝理战船,班师而还。

次日,施琅在会集众将时深有感触地说道:“若非蓝理,本军门岂不危哉!”奖赏蓝理白银二千两。蓝理再次请战,施琅含泪劝止。

同月二十二日,施琅向郑军发动总攻,蓝理不顾伤重,率舰出击,又一次援救了施琅,时帅舰搁浅,蓝理远远望见,冲风破浪赶来相救,风蓬上“蓝理”二字分外醒目。

郑军一见蓝理赶到,都惊呼:“蓝理来了!”,都纷纷躲避,蓝理迫近一艘郑军军舰,力夺军舰将施琅转移至舰上,将敌人逐至西屿。又同其他将士一道,“奋不顾身,拼死戮力击杀,”清军取得了澎湖之战的巨大胜利。

蓝理

战后论功,康熙以蓝理拖肠血战,二度救帅,入岛招降,功在首先,破格擢升。台湾统一后,蓝理因功被授予参将,加左都督。世袭骑都尉,封一等伯。康熙帝称赞他“血战破敌,功在首先。”

康熙二十六年(1687),蓝理守孝期满。当他去往京师途中,适逢康熙出巡至赵北口,在《福建提督蓝公理家传》中对蓝理首次觐见康熙的记录描写得很详细。文中这样记录道:

蓝理过赵北口,遇到康熙出巡,蓝理急忙准备回避,自己的坐骑却立在道中不肯走,蓝理慌忙打了坐骑十几鞭,马任然不走。蓝理只得急忙下马步入梁园中。

这时康熙到达,遣侍卫来问是谁的坐骑,蓝理急忙站出来道:“臣蓝理,从福建而来。”

康熙喜道:“可是征战澎湖拖肠血战的蓝理?”

蓝理忙奏道:“是”

康熙道:“你来得也太迟了。来来来,朕好好问问你。”

然后康熙详细询问了蓝理的一些战斗经历,又让蓝理解开衣服查看伤口,抚摸蓝理伤疤,嗟叹良久,然后又将蓝理召至行宫,设宴款待,并廷议授官,最先朝廷官员认为可授予游击、参将,康熙都觉得不满意,后来康熙亲口宣布授予蓝理陕西神木副将,赐金三百两,后来还没出门,康熙又再次特授宣化府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拱卫京西要道。

于是蓝理北上担任宣化府总兵,自此,蓝理一直得到康熙的信任和宽容,他勉力任职,颇多政绩,成为清初的一代名将。

蓝理画像

到了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蓝理调任浙江定海总兵官,任职达十余年。他根据沿海人民生计困难等状况,鼓励开垦荒田、修筑要道、兴修文庙、祭祀忠烈。

对那些有真才实学而又家境贫寒的儒生,他必定给予照顾和扶植。由于他的治理,沿海地区“大有起色”,这与他忠于职守密切相关。因此,他曾四次代理浙江提督之职。

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荷兰人曾盘踞舟山普陀山寺,大肆破坏。蓝理出任定海总兵,奉诏复建普陀山寺。时海禁初驰,前、后两寺仅存残楼数楹。蓝理礼聘临济宗巨匠潮音和尚主持山事,自捐巨资赴福建采运大批嘉木,命令定海镇三营官兵轮流参加庙庵修复。

自己更是常驻工地,筹划尽善。仅几年功夫,就修建了普济、法雨两寺,修复了积善庵、智度庵、清凉庵、报本堂和南天门等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1698)聘慈溪名士裘琏重修《南海普陀山志》二十卷,亲为撰序,又撰《潮音和尚语录》序。与此同时,蓝理为修复定海祖印禅寺积极筹资、策划土木,并亲作碑记立石以志。蓝理对恢复、振兴普陀山佛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康熙南巡之时,一再专门召见他,赏赐颇多,并经常向随行官员亲自讲述他在澎湖的功绩。有一次,康熙帝又把他引见于皇太后面前,介绍说:“此破肚将军也。"

蓝理得此荣宠,一有面奏,便侃侃而谈,甚至“手舞足蹈”。康熙帝并不责怪,视之为“家人父子"称赞他忠诚率直。

康熙四十二年(1703),蓝理调任天津总兵官。康熙赐其孔雀花翎、冠服和手书“所向无敌”匾额,颇多勉励,次年,蓝理旧伤发病,请求解任,康熙谕曰:“蓝理勇于军旅,勤劳懋著,自简任总兵,整饬营伍,和辑兵民。览奏,虽旧疾屡作,医治即可痊愈,著照旧供职,不必求罢,”

并派遣御医为他治病。蓝理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决心修建水田,以解决畿辅地区稻米不足的现状。

蓝理认为:天津有大片的平原,引水种稻是完全可行的,在康熙的支持下,他亲自带领士兵,在天津城南五里的地区,克服各种困难,开垦水田150余顷,民谓之“蓝田”,它的四周则叫做蓝田庄。此外,在周围数十里的河渠圩岸,蓝理还“尝召闽、浙农人督课其间,”当时人都称这儿为"小江南”。

康熙帝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曾不断摸索在北方种稻的经验,因此,他对蓝理开河造田并取得成功深表赞赏。

康熙四十五年(1706)六月,蓝理升任福建陆路提督。康熙帝手书“勇壮简易”和"画锦萱荣”两个匾额分别赐予蓝理及其母苏氏。

康熙四十七年(1708),蓝理的母亲病故,康熙帝命他在任守制,以靖地方。蓝理赴任以后,“捕治盗贼,遂及诸豪家。”

同时,他还关心民问疾苦,对于那些欺压百姓者,不问亲疏,毫不留情,凡属亲信,则亲自惩处;如果事属胥吏土豪之流,则告之诸官,绳之以法,为了便利交通,他倡建江东大石桥,并带头捐金数万,还对那些不孝以及为富不仁者罚以重金补之,他常说:“以地方不义财为地方之利,可以劝孝弟、抑豪强、转移风化。”

蓝理的这些做法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

康熙五十年(1711),泉州等地连年受灾、豪门富户乘机屯积粮米,广大人民被逼无奈,陈五显率众起义,其声势之大,致使京师传闻甚多。

康熙帝怒斥蓝理剿抚不力,将他革职。不久,浙闽总督范时崇、巡抚满保疏劾蓝理“贪婪酷虐,流毒士民,"

在最新出版的满文史料中,满保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所上的《奏报原任提督蓝理罪情折》内又称“蓝理拘禁他户人,用刑索银,强夺家产,仗势欧杀、欺行罢市、怂恿亲朋,种种劣迹,俱皆是实,例数不尽。”

还说:“奴才愚意,蓝理任提督四年,恶贯满盈,其贪污财银,霸佔宅田,市肆甚多,本参难尽,”据笔者对目前所能见到的史料分析,满保所劾,显系不实之词。这样,蓝理打击豪强也被否定了。

蓝理受到这不白之冤,又被革职拿问,知道辩也无用,遂署曰:“皆实”。

是年八月初三日,当满保奏称“伏乞皇上睿鉴降旨,将蓝理解拘京城”时,康熙帝朱批明确,“朕旨一到,著速送蓝理至京城,”四旨内的“速送"二字充分表明了康熙帝对蓝理的保护态度。

此后,会审诸臣奏请立斩时,康熙帝指出了蓝理奋战澎湖之功,命从宽免死,来京入旗。时为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

显然,蓝理在福建任职的六年间,打击土豪贪吏、为民除害是他入狱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他有言论,有行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劝孝弟、”“转移风化”。

蓝理的所作所为在深得民心的同时,那些土豪劣绅对他则恨之入骨,他们画虎为榜,讽喻蓝理,又在匿名帖中对他进行诬陷。此外,这些人还暗通督抚,伺机报复,陈五显起义不过是那些豪绅墨吏为倾陷蓝理而等待已久的导火线,而督抚的疏劾则证实了这些人一直在伺机一逞,置蓝理于死地而后快!

蓝理在受审时所说的“皆实”正说明他对自己抑制豪强而问心无愧,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康熙五十四年(1715),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再次作乱,清军拟以三路进剿。蓝理请求随军出征,报效朝廷。

康熙因为他骁勇善战,赐总兵衔,命他跟随都统穆尔赛,协理北路军务。他嘱告穆尔赛:蓝理“谙练行间,汝宜亲信,大有稗益,”蓝理得此“恩准”,立刻带领蓝国英等四个儿子,自备军资,随大军出发。

一路上,蓝理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考察地势,分析军情,穆尔赛在同他商议在何处扎营时,蓝理提出应在二十五台驻扎,并详细陈述了他的理由,穆尔赛非常钦佩。

康熙闻,称赞蓝理善于用兵,完全符合他的想法。

然而,正当蓝理驰骋疆场、重振雄威之时,怎奈他年事已高,旧伤复发。

康熙五十七年(1718),蓝理怀着遗憾、难过的复杂心情,抱病回京。次年,在天津蓝田庄病逝,年七十二岁。

康熙下诏免除其尚在追赔的银两及其妻、子的旗籍,遣送他们回归原籍,安葬蓝理。

总结

蓝理早期斩杀卢质,其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如上面所说的纳“投名状”,欲以此事来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施展平生抱负。然而除考虑自身的利益外,他的行为不乏正义所在。

卢质为当地荼毒生灵的海盗,可见蓝理对于祸害百姓之人抱以仇恨心态,击杀卢质对当地百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蓝理也为百姓谋得了些许太平。

面对强敌,蓝理不露惧色,足见其勇武。耿精忠叛乱之时,令所有被困牢中之人更衣赴耿藩部下受职,蓝理却义正言辞道:“我岂从贼作乱之人?”于是连夜逃走,赶去向清军报信。

其实蓝理当时也被关押多年,若能投入耿精忠麾下,自然也可获得一官半职,但在他看来当时的清政府才是真正的国家政权,而耿精忠的行为则是属于叛乱之行,不愿跟从叛将,他是将国家大义放在心中的,也可以说他对国家形势判断非常准确。

在跟随施琅收复台湾、征战澎湖之时,蓝理受重伤肠子破腹而出。在随后作战时,施琅被困,蓝理当时尚在重伤期间,完全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忠于主帅。

正是这种正直秉性,促使他在各种机遇来临时能够做出正确抉择,从而获得将帅乃至清廷的青睐,进而为自己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蓝理不仅将国家大义放在心中,同时也有怜悯弱者、同情他人的一颗仁心。在蓝理任灌口营参将期间,部下一位士兵因斗殴杀人,应当死罪,但蓝理怜悯其只有母亲,且无其他兄弟,于是便替人受罚,自己认下此罪,自言杀人者为自己,被关押在牢中。

蓝理在定海任职之时,修筑道路码头、开垦荒地、通洋船舶,便利了当地百姓的出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造福黎明百姓。

在福建任职期间,填筑田里港,解决了水门直泻的问题;修缮江东大石桥,便利了当地百姓的交通情况;又实行市廛制度,于漳州、浦头、泉州、新桥等地开商铺千百间,便利百姓的贸易。

他心系百姓,为百姓谋取福祉,蓝理平民出身,更懂得普通百姓之难,所以在为官之时可以急百姓之急,谋百姓所求,这也为其获得百姓的信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王政尧:清代“破肚将军”蓝理述论

刘琳:福建戍台名将列传:蓝理(附:蓝瑗、蓝珠)

胡玉芳:明清以降漳浦蓝氏家族家风研究

0 阅读:7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