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纵观我国革命年代的整个历史,涌现了很多能力出色、具有非凡军事头脑的革命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我们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战胜了侵略者,最终实现了国家的自主和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些功勋卓著的革命先辈之中,有一位曾任山东根据地的最高领导,在他手下里还出现了两个开国元帅,可是他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只担任了铁路管理局的局长,他就是郭洪涛。
1909年,郭洪涛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们一家生活十分贫苦,所以在他长大之后,便决心救国救民,于是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后来,在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加入到国民党的阵营中,而郭洪涛就成为了其中一人,随后他就成为了当地国民党县党部的一名委员,并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之中。但随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他被迫离开,并去往太原。
在到达太原之后,郭洪涛一时之间联系不上党组织,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他决定先好好学文化,随后便考入了师范学校,在那里他与一些进步青年一起,开始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不断淬炼自己的思想。
没过多久,作为思想宣传活动组织者之一的郭洪涛,就被隐藏在队伍之中的叛徒出卖,而被反动政府抓了起来,并关进了监狱里。
在监狱里的日子并不好过,郭洪涛时常要面临残酷的审讯,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也没有放弃他所坚定的信仰,甚至在狱里发展了两名地下党员,并成立了狱中支部,准备随时发动狱中的暴动。
两年之后,郭洪涛才被同志们营救出来,并送到了北平进行休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他的身体逐渐康复,随后受到好友谢子长的邀请来到了陕北,继续进行革命工作,并与同志们合力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1935年,郭洪涛参加了对革命战争形势走向有着重要作用的瓦窑堡会议,在这场会议中,毛主席与博古就中国未来的革命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在这场会议之后,全党都开始警惕放弃领导权,而遭受革命失败的教训,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开始从过去失败的教训里总结经验,更好地领导革命发展。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对我国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而山东地区的人民也遇到了巨大的危机。为了能尽快的安定山东地区,中央领导人决定派遣一批精英干部前往山东组建抗日武装的队伍,开展游击战与日军进行对抗,而在这群干部之中就有郭洪涛。
在他到达山东之后便到了省委工作,他与同志们在会议中讨论制定了关于山东地区游击战的战略计划,随后,便根据计划开始在山东的多个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郭洪涛还成立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并担任分局的书记,统一领导山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对山东革命形势起着重要作用。在时局稳定后,他跟随代表团步行奔赴了革命圣地——延安。
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百废待兴,以前叱咤战场的革命先辈,又马不停蹄的转身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而郭洪涛被任命为了北平铁路管理局的局长,在中央的委任下,他负责全国铁路的建设工作,身上担子也很重。虽然只是一个铁路局长,但是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这个局长的责任也不比在中央工作的其他干部小。
由于郭洪涛在铁路建设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1952年,中央又委任他为铁道部的副部长,两年后又改任为国务院第六办公室的副主任。
在工作期间,他时常会去地方进行相关调研并认真记录,提出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在他形成工作报告汇报给毛主席和周总理之后,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他所提出的建议也基本上都被采纳实行。
郭洪涛对于新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开创人之一,在他多年的工作里,我国的交通事业飞跃发展,甚至他还亲自率学习团出访考察,并且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铁路交通方面的先进经验,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问题。为此,郭洪涛还组建了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并担任主任一职,不仅推动了陕北地区能源的开发,还解决了陕北地区能源交通运输的困难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郭洪涛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组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又开创了中国交通事业,为全国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顾郭洪涛的一生,他始终都坚定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也贯穿了他整个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的始终,始终激励着他为国为民服务。
革命和建设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虽然刚开始郭洪涛只是担任了一个局长,与之前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相比,他的职位似乎不太高,但是对于那个建设时期的中国来说,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意义,所以说他身上肩负着使命和任务也很大,他没有辜负领导和人民的期望,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见证党史的郭洪涛:迎接毛泽东等五大书记进北平. 中新网. [2022-07-26].
红色记忆丨中共山东省委南上庄会议2021-03-30 09:41·网信泰安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2023-09-15 15:49·山东党史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