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岸英不牺牲,能否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扶苏过去录 2024-06-20 07:41:28

从禹把自己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开始,“子承父业”就被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观念当中,那么当人们看到朝鲜战争的历史时,人们就不禁会想: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他是否有可能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

这个问题并非是一锤子敲死的不可能,让我们分别从毛岸英和毛主席的视角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先来看毛岸英的生平履历,毛岸英幼时与弟弟过着流浪生活,在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后,14岁的毛岸英在1936年前往了苏联,后又在1941年参与了苏联的卫国战争,直到1946年回国之前,毛岸英参与了包括进军白俄罗斯在内的多场战役,并获得中尉军衔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仅仅看毛岸英年轻时的履历,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一个为了理想不断奋斗的卓越青年,但把他当作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长子来看待,这份履历里却缺少了一份其他类似身份的青年都涉足过的东西——政治。

相较于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在政坛上抛头露面,毛岸英参与政治的程度几乎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可以说,青年时期的毛岸英就已经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实干家而非一个政客的人生道路,只要能为党和人民做做贡献,是否是接班人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在从苏联回国之后,毛岸英虽然从联共(布)党员转回中共党员,但并没有像外界猜想的那样立刻参与到党内工作当中,而是在和父亲吃了两天饭后就去机关食堂吃大灶,去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改去自己从苏联带回来的西式生活习惯,上“劳动大学”,与人民打成一片。

但这并非是心怀叵测之人口中的“镀金”,直到解放战争前夕,毛岸英才刚刚担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他只是一个解放后归国的留洋青年才俊,那么这四年的经历也丝毫没有异常,所以所谓“镀金”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与人民打成一片,为人民服务,就是毛岸英的所思所想。

很快毛岸英的想法就得到了印证,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同年10月,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随解放军入朝,仅在祖国待了四年后又奔赴战场前线,担任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我们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当时的毛岸英新婚不久,又刚获得了在北京机械总厂大展拳脚的机会,几乎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生活,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战争的残酷。

但他却毅然决然抛下自己美满的生活,为了祖国与人民奔赴前线,与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儿子共同为了后代的幸福而奋斗。在如此高尚的情操面前,再去讨论他想要成为接班人的私心,属实是无稽之谈了。

说完了毛岸英,让我们从毛主席的视角来看:

1941年1月31日毛主席给在苏联上学的毛岸英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主席认为,年轻人记忆力好,精力充沛,他提出“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

“政治是要谈的”,但以“少谈些政治”为宜等观点,即毛主席认为对于毛岸英而言,他应该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自然科学上而非社会科学——政治上,结合当时国内外的历史背景其实就可以理解,政治格局千变万化,可能今天学的政治理论到了明天就不再适用,相比之下自然科学才是“真学问”。

从信件的内容中我们得以一窥毛主席对儿子的教育方针:即希望毛岸英成为一个注重“真学问”的人,而非一个只知道醉心于研究政治的人。

我们特别注意信中提到的一点:“少谈些政治”为宜。按理说,毛主席本身也是一个政治家,为什么反而劝诫自己的儿子少接触政治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毛主席在毛岸英回国后的反应中可以得到解答:我们先前提到过,毛岸英在苏联生活了近十年之久,从言谈举止到生活习惯已经大程度俄化,但就如同新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一个俄化的共产党员想为人民做实事是很困难的。

因此,毛主席决定让毛岸英去上“劳动大学”——即深入农村当中,与农民群众同吃共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就能反映,毛主席之所以不希望毛岸英过多的接触政治,其实就是不希望他因为自己的身份得到过多接触政治的机会,从而沉迷于政治权力当中,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用、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个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实干家。

再者说,毛主席从始至终对“走后门”的不正之风都是深恶痛绝的,毛泽东的妻兄杨开智,要求当时湖南省军政委员会的王首道转告毛泽东,让他来北京工作。毛于1949年10月9日复函王:“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毛主席没有纵容任何试图通过和自己的个人关系谋取利益的人,因此也不可能因为毛岸英和自己的父子关系,就让他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成为自己接班人的机会。

从前面不难看出,毛主席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作为一个领导人,都没有想要毛岸英继承自己衣钵的意图,而且他把这两个身份区分的很开。

作为一个父亲,毛主席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作为一个领导人,他会把毛岸英这样一个留洋归来的共产党人安排去适合他的地方劳动,为人民创造价值。其实这样来看,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毛主席会同意毛岸英前往朝鲜战场的前线了:作为一个父亲,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儿子都上了前线,自己没什么特殊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毛岸英有参加过苏德战争的经验,又能担任翻译,会成为战争中的优质人才,正如毛主席自己说的那样: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至于接班人之类的事宜,从没在主席的考量之内。

综上两方面所述,即便毛岸英没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大概率也不会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而是会成为一个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共产党员,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来源

“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2020-11-26 08:20·中国军号;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为何都不同意毛岸英入朝参战2022-11-03 17:34·北安检察;

熊蕾:毛岸英VS蒋经国2022-10-13 06:04·红色文化网

169 阅读:65907

扶苏过去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