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道德经》了解扎克伯格为何弃脸书Facebook取元宇宙Meta

科技走点芯吧 2024-02-14 06:14:49

老子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是中国第一位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大哲学家,那么《道德经》与元宇宙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从物理和哲学维度来分析:

我们先看《道德经》蕴含的物理维度和哲学维度:

《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万物生成的过程,万物有阴阳之意。实际上这是老子对于物理世界维度的刻画。

时间维是第四维,我们把时间维加上后,就有了完整的物理世界维度,老子为什么没有想到时间维呢?

人类对物理界的认识从天文学开始,老子时代中国天文学尚未出现,甚至连萌芽都算不上,但是老子对于天文非常感兴趣,《道德经》更像是老子通过天文观察与人文结合的智慧瑰宝。

《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据历史记载尹喜和老子一样都是天文爱好者,老子是因急尹喜求书而著《道德经》,当时他有很多的思考哲理没有完全通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含有思考未成熟的意思,所以老子在物理维度就阐述到三维也合情合理:

感知是生物的识别;

认知是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预知是对未来的预测;

重置:是对未来预测后可以改变今天,这种改变经无限重叠反复后就形成大家通俗理解的“穿越时空”,这种重置是基于之前事物发展而来,自我生成,

循环往复,这就是“道”。

比如股票投资:假如你知道明天哪只股票一定会涨,那么别人也会知道,很多人会知道,所以预知会带来重置,也就会让明天变成今天,无限接近昨天,实现穿越。

以上不是牵强附会,老子认为万物都是不停地、呈环状地循环发展,循环是万物运行规律《道德经》十六章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大道无形的阐述,扎克伯格的Logo

想表达的思想与老子相似。

我们把上面维度放在一起看(0-4物理维度,5-9哲学维度):

0维与9维重合,即形成莫比乌斯环

,大道无形,0即无,老子时候数学还不够发达,所以“不可名”。

元宇宙在哪个维度,扎克伯格为什么要从脸书ALL IN元宇宙呢?

还是从哲学世界的维度分析

同样《道德经》十六章中“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容、公、王、天、道就是老子的哲学维度,十六章其实是老子阐述万物发展观:

知是感知,人通过知了解物理世界的容(体);

容是体,承接物理世界维度;

公是认知,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是公,公平公正客观存在的,就象老子观察到的天体运行一样;

王是预知,根据客观规律治理;

天是重置,无为而治

道在哲学维度与物理维度重合,道可道非常道也。

那么元宇宙呢?人类活动是从感知维开始的,所以我们要从哲学维度和物理维度重合形成莫比乌斯环后来看元宇宙。

元宇宙的发生:从远古时期到工业时代,信息传递是点与点的散状传递,信息是感知源,可以看做0维;

元宇宙的发展:本质和物理界的维度逻辑一样,我们可以用维度来刻画:

物理维0维点/哲学维信息源

物理维一维线/哲学维5维感知:信息源以线性散状传递

物理维二维面/哲学维6维认知:信息时代及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源由散状逐渐形成面,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认知维的高度发展;

物理维三维体/哲学维7维预知:增加了虚拟轴,现实与虚拟完全融合,让物理维度与哲学维度重合,实现预知,这就是扎克伯格的元宇宙终极战;

物理维四维时间/哲学维8维重置,对事物发展充分预知,实现循环往复;

0维/9维重合:大道无形;

综上,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Meta就是想实现高维超越,实现生命循环,从认知的发展来看,可能需要近上千年时间,但不是不可完成,这与马斯克的路径完全不同,前者从预知维布局后者注重认知维,非常感叹于老子的智慧,扎克伯格是不是从《道德经》获得启发的呢?

0 阅读:2

科技走点芯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