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在抑郁焦虑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一些关于佛学的书籍,甚至自己亲自学了一段时间佛。
但那段时间,我并不是迷信于这些,而是希望从中找到一些佛学智慧。
其中非常喜欢南怀瑾先生对于佛学的理解。
其实我们很多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的“心魔”导致。
不知道大家看过《强迫症·心魔》这个纪录片没有。
专门讲述真正的强迫症是什么样子的。
其中一个女孩讲述自己被“强迫思维”折磨的经历,她说自己脑子中一直冒出:
自己拿刀会不会杀人;
给别人泡茶会不会下毒;
担心自己怀孕的不是婴儿是“寄生虫”。
要知道,她自己也知道这些想法很荒唐,可就是会控制不住想这些东西。
为此,每天痛苦不堪,被折磨的什么都做不了。
事实上,这些念头真的太糟糕了,很多时候强迫念头就是一种在心理学界称之为”闯入性思维”。美国精神疾病手册DSM-5对它的描述是:
患者会反复不受控制经历这些念头和想法,而且这些念头并不是患者主观要求出现的。患者会因此而陷入深深痛苦之中。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心魔。
这些症状就像心魔一般把患者控制住了,他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检查分析来消除这些焦虑。即便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但还是受限于那个小概率的“万一”。
结果失去了正常生活能力。这些东西就像心瘾一样控制着患者。
说实话真的糟糕透了,如果说抑郁症是最让人绝望的症状,那没有比强迫症更让人崩溃的症状了。
我在学佛期间,有人特别迷信认为所谓的心魔就是什么“妖魔鬼怪”,实际上魔在哪里?魔都在你心中,是自己捣鬼。
那么这些心魔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里有一段情节,唐僧师徒取回真经路上,不幸遇到意外掉落水中,经书都打湿了。只好就地晒干。
唐僧非常难过,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但这时候孙悟空立马安慰师父:
“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生活中,哪有事情是完美的,可强迫和焦虑的人就是要追求那个完美,你去担心的事情总有可能发生,怎么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由于这些人性格爱追求完美,所以最终把这个心魔喂养的越来越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更容易遭受到心理压力,他们时常苛责自己,一旦遭遇不可控的因素或结果不如人意时,便会产生挫败感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那说了这么多,如何破解这个心魔呢?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个“心魔”的办法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抗抑郁药物对于缓解焦虑都有明显效果。
除此之外,森田疗法对于缓解强迫和焦虑的效果都不错。它强调患者需要面对和接纳症状。
其实这些念头都是因为你的不允许和不接受滋养长大的,所以要解决的话也需要你慢慢重新允许它们才行。
当你从痛苦中走出来后,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成长,你开始更加能够“包容”这个世界,不再那么极端。
就像学佛用功夫就在下一句“随意之所转”,自己不要为情绪烦恼所困住,要把烦恼思想转过来,转烦恼成菩提。
希望你能明白!
盖棺定论,季羡林不如南怀瑾,南怀瑾解决不了返老还童的问题,季羡林分不清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