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销号也不道歉!记者直播连线辱骂全红婵,舆论爆发事大了

成倚贤 2024-10-21 15:31:3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一个白痴一样”!这是南方日报的一名体育记者在网上连线直播时对全红婵的评价。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跳水小将全红婵为祖国拿下2枚金牌,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奥运健儿,却被记者朱小龙吐槽“疯疯癫癫”“像白痴一样”。

此话一出网友们瞬间坐不住了,开始对朱小龙口诛笔伐,全红婵做错什么了要被这么评价?

而在舆论发酵后,当事人记者朱小龙从狡辩到逃避,再到最后宁愿注销账号也不公开道歉,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场失控的直播连线

在巴黎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一场原本平常的媒体直播连线却意外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

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在与其他两位记者的视频连线中,谈及刚刚为中国代表团再添金牌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时,竟然口出狂言,使用了令人震惊的不当言论。

当朱小龙说出这些不当言论时,连线中的其他两位记者都显得十分尴尬,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

这种反应也从侧面反映出朱小龙的言论确实越了界,让同行都感到不适。

这段视频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愤慨,社交媒体平台上,无数网友对朱小龙进行了猛烈抨击。

人们纷纷质疑,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朱小龙怎么能对一位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如此不敬?

许多人指出,全红婵年纪轻轻就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她的努力和成就值得所有人尊重,而不是被如此贬低。

然而,这种回避的态度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进一步激怒了公众。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网友们的调查能力令人惊叹,朱小龙过去的一些言论也被翻了出来。

这一发现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一个中国记者,对自家的奥运冠军如此苛刻,却对外国运动员的可疑行为如此宽容。

随着事态的发展,南方日报的官方账号也未能幸免,大量网友涌入该报的社交媒体平台,要求报社对朱小龙的言行做出解释和处理。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南方日报不得不关闭了相关文章的评论区,并发布声明表示将严肃处理此事。

从辩解到逃避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声浪,朱小龙最初选择了为自己辩护。

眼见辩解无效,朱小龙开始采取回避策略,他先是关闭了社交媒体账号的评论功能,试图阻挡汹涌而来的批评,但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反而激起了网友们更大的不满。

紧接着,朱小龙将账号设为私密,企图躲避公众视线,然而网络的力量远超他的想象,关于他的言论和信息依然在各大平台疯狂传播。

即便到了这个地步,朱小龙依然没有发出任何道歉声明,这种态度更是火上浇油,让整个事件的热度居高不下。

面对如此局面,南方日报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关闭了相关文章的评论功能。

在舆论压力下,南方日报最终发布了官方声明,表示如果朱小龙的言论属实,将对他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还发布了一篇题为《真的很难不喜欢全红婵》的文章,试图挽回公众对该报的印象。

事件升级,或将面临法律后果

随着事态的持续发酵,这场原本局限于网络的风波开始向现实世界蔓延,愤怒的网友们不再满足于在网上发泄不满,开始呼吁采取更加实质性的行动。

一些法律意识较强的网友纷纷在公安部门的官方账号下留言,要求对朱小龙的言论进行调查,他们认为,朱小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运动员的侮辱,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种呼声并非空穴来风,不久前,就有一位网名为贺某某的网友因发表诋毁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言论而被拘留。

这一先例让许多人认为,朱小龙的行为同样触犯了法律底线,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面对可能的法律风险,朱小龙的处境愈发艰难。

虽然目前尚未有官方确认是否会对其立案调查,但这种可能性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给其他媒体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言论自由并非无限,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这一事件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体从业者职业操守的深层思考,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记者理应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恪守职业道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追求流量和热度的今天,一些媒体人为了博人眼球,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甚至做出有悖职业操守的行为。

朱小龙事件正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

他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本应对运动员保持应有的尊重,客观公正地报道赛事,然而他却选择了用极不恰当的言辞评价全红婵,这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形象,也给整个媒体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如何确保这种自由不会伤害他人,特别是像全红婵这样的年轻运动员?

如何在批评与尊重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能指出问题,又不至于对当事人造成过度伤害?

结 语

全红婵年仅17岁,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她为国争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人,更应该给予她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无端的指责和贬低。

朱小龙事件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也暴露出了当前媒体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人该如何在追求热度和坚守底线之间找到平衡?对于像全红婵这样的年轻运动员,我们又该如何在关注她们成绩的同时,给予她们更多的保护和关爱呢?

信息源:

1.光明网:2024年8月16日,“一记者发表涉全红婵错误言论!南方日报声明:严肃处理”

2.湖南日报:2024年8月16日,“一记者发表涉全红婵错误言论!官方回应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