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医生全程指导!中西医典范结合,《中国医生》就该火

婷婷谈文娱 2021-07-21 14:17:47

对《中国医生》的期待,来自武汉医护人员观影后的好评。一部敢将疫情一线医护人员请来观影的电影,绝对远在优秀线之上。

它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上映十天票房就累计破8亿,还获得了一众医生们的称赞。

名动天下的张文宏说自己“抱着挑剔的态度来看《中国医生》的,但在两个多小时里基本没有找到一个毛病”,原型“人民英雄”张定宇院长更是亲自盖章电影“饱含深情,把我们拉回了战斗的岁月”。

票房口碑双丰收,《中国医生》的成功离不开它在专业细节上的“零失误”。

在新冠病毒还在世界各地肆意彰显威力的时候,一部以抗疫为题材的主旋律大片,只要足够催泪,多加几个感人的情节,票房总是不会差的。

刘伟强导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中规中矩,他始终没有忘记的是,抗疫电影,在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前,更是一部医疗电影。既然是医疗作品,最重要的应该是专业性。

《中国医生》拍摄的焦点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ICU,剧组1:1地还原了ICU的场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中心静脉穿刺、心包穿刺、ECMO置管……医院里该有的东西,电影里一个也不会少。

广东援鄂队一到武汉,就遇上了ICU停电。这一场景看似极不专业,医院这样的地方,又是在疫情这样的敏感时刻,怎么会连用电都无法保障呢?

还是医疗顾问@重症医冉晓的解答,让我解了心中的疑惑。疫情初期,包括武汉金银潭医院在内的一众医院,都是紧急改造出的ICU病房,病房内的供电系统一时半会儿无法改造完毕,偏偏ICU里的医疗设备又多,供电系统撑不住也真的有遇到过。

关于插管的争论,更是对疫情初期的真实再现。

主旋律电影大都被诟病的一点是,主角过于高大全。刘导却完全没有这样的“主角包袱”,他镜头下的医护团队,所有的悲伤与喜悦,都是无比真实、贴近原型的。

回到2020年初的武汉,感染者和病死者的数据都在不断上升,没有人知道病毒的解法,每天面对着绝望的病人和崩溃的家属,医护人员的心底怎么会不迟疑?

在这种时候,插管固然是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的好办法,但这也意味着医生要待在高浓度的病毒环境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长,病人们也因为气道的打开,加大了真菌感染的风险。

该不该插管,什么时候插管,这样的争论在很长时间里困扰着武汉的医护人员,电影里陶峻医生和其他医生的争论,正是对这一医学分歧的还原。

电影在流程和专业细节上的真实,非但没有削弱医护人员的形象,相反,一想到正是这些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分歧的普通的医生们,硬是凭借着坚持的毅力与忘我的勇气,与病毒搏斗到最后一刻,我们对他们的钦佩,不是更加深重了吗?

有了对困难的毫不讳言,才显得后续的成功是那般伟大。“它没有任何掩饰,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疫的情况”,钟南山院士看完电影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对创作团队的最佳肯定。

电影对中药的不忽略,更是让人惊喜。方舱医院相继投入使用后,陆续收治了大批轻症患者,中药汤剂在他们的恢复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根据数据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患者,转为重症的概率远小于纯西药治疗。可以说,在轻症患者的康复和早期的预防环节里,中药是立了大功的。

但是,《中国医生》拍摄的焦点是ICU,面对的患者都是生死一线的重症病人,电影里及时没有关于中医药的存在,似乎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但,刘导却不肯让中医药的光芒被遮盖,无论是中央指导组召集的会议,还是方舱医院里的镜头,中药汤剂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当然,电影专业性的成就,不该全部归功于导演。为了在镜头前表现出医生抢救病人的一面,主演们都没少在私下里用功,从插管到体外人工膜肺,都要练上无数遍,才有了电影里的专业从容。饰演杨小羊的易烊千玺,更是私底下练了几百次插管。

《中国医生》火了后,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医疗影视作品要成为影视界的下一个风口。但这么多年医疗作品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为什么只有《中国医生》狂揽票房?答案我们都知道,《中国医生》的诚意,一般作品做不来!

所以,只有诚意,才能铸就精品!

0 阅读:4

婷婷谈文娱

简介:从史前文明带你领略现代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