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周恩来罕见怒斥姬鹏飞:为什么隔了两个礼拜才告诉我?

晨晰看历史 2024-07-29 03:01:45

1969年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姬鹏飞正热情洋溢地举杯,为新任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接风洗尘。觥筹交错间,谁也没想到,一场外交风波正悄然酝酿。这场看似平常的宴会,将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外交内幕,也让我们一窥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人性百态。

【人性的考验:外交场合的一场醉酒闹剧】

外交场合,向来是各国展示国家形象的舞台。但特殊的年代,一场醉酒闹剧却让人大跌眼镜。

姬鹏飞这场接风宴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任大使罗博谨小慎微,滴酒不沾。可他的参赞阿果利却跟姬鹏飞、乔冠华杯来盏往,玩起了"你来我往"的游戏。阿果利虽说酒量不错,但哪里斗得过这两位酒场老手?没多久,这位外国友人就醉得东倒西歪,差点把桌子掀翻。

按理说,看到客人醉成这样,作为东道主应该安排人送他回去。可姬鹏飞和乔冠华却犯了个大错他们居然放任阿果利自己开车回去!这简直是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了北京的街头。

果不其然,悲剧很快就发生了。阿果利开着车上了长安街,整个人都变得神志不清。到了建国门大街时,一位无辜的中国工人被他撞倒,不幸身亡。这下可闹大了,外国外交官在中国首都酒后驾车撞死人,这在当时绝对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一场掩盖行动:外交部的自欺欺人】

出了这么大的事,外交部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在简报中轻描淡写地提了一笔,把整件事描述得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这份简报仿佛在说:"哦,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一个外交官喝多了,不小心撞了人。"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份简报居然拖了两个星期才交到总理周恩来手上。这不禁让人怀疑,外交部是不是在玩"鸵鸟政策",希望这件事能不了了之?

【真相大白:周恩来的雷霆之怒】

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两周后,周恩来在北京会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时,无意中得知了这起车祸的真相。当时在场的翻译范承祚,看不下去了,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总理。

周恩来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立马把姬鹏飞、乔冠华和一帮责任人叫过来问话。大家站成一排,像小学生一样低着头听训。周恩来的怒火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事后为什么不立即报告?为什么隔了两个礼拜才告诉我?"

姬鹏飞和乔冠华这两位平日里在外交场合叱咤风云的大佬,此刻却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周恩来接着又批评了礼宾司司长韩叙:"如果我处在你礼宾司负责人的位置,就会专门要一辆车陪送阿果利参赞回外交公寓。你们怎么能让人家酒后驾车?"

周恩来的批评可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敲响警钟。他严厉指出:"你们看着阿果利过量饮酒不仅不劝阻,反而一再劝酒。阿果利是在中国,又是我们的客人,出了事,责任主要在我们。作为外交官,特别是你们几位领导同志,喝酒一定要有节制,喝多了容易误事!"

【化解危机: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虽然周恩来对自己人严厉批评,但在处理这起外交事故时,他却展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智慧。他向罗博大使表态,称这起事故是中方人员没有遵守外交守则所致,责任在中国外交部。那名不幸身亡的工人的善后工作,也由中方处理。

周恩来还特意嘱咐,请阿尔巴尼亚政府不要过分惩罚阿果利。这一举动,不仅化解了潜在的外交危机,还赢得了阿尔巴尼亚方面的好感。

阿果利离开北京后,周恩来又派乔冠华和范承祚陪他们夫妇在上海、杭州游玩了一个礼拜。这一系列举动,让阿果利深受感动,也为中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场外交风波,看似是一场醉酒闹剧,实则折射出了那个年代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它告诉我们,在外交场合,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国家形象,甚至国家关系。

周恩来的处理方式,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外交课。他严厉批评自己人的失误,同时又巧妙化解了可能的外交危机。这种"内硬外柔"的处理方式,不仅维护了国家尊严,还赢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权。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故事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国际交往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行事。因为你的一个小失误,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面对问题时,既要勇于承担责任,又要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618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