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乏力,胸闷气短?巧用拔罐抵御“秋老虎”带来的湿困症状

玉平健见 2024-09-05 16:47:00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炎热天气的俗称,就像老虎一样蛮横霸道。“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每年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2个月,有气温高,闷热,阳光充足,早晚温差不会太大等特点。不少人觉得全身疲倦乏力、胸闷气短,口苦没食欲,针对这些湿困症状,我们可以巧用拔罐达到祛风散寒除湿、调节脏腑、舒筋活络的效果。

拔罐疗法科普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将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形成局部充血或者瘀血现象的一种外治疗法。

拔罐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温固阳气、祛风除湿、拔毒泻热,可以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其中对疼痛的改善效果比较突出。

拔罐后的“小红圈”为什么会颜色深浅不一?

拔火罐时,罐内负压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破裂,引起水肿或皮肤出现红印,进而出现瘀青或肿胀,即淤血。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即通常所说的罐印。一般罐印会在3~5天左右自行消退。

中医认为拔火罐后局部瘀斑或血泡色淡为虚证。色深伴局部发热为热毒炽盛或阴虚火旺;色深但局部不发热多为瘀血、寒凝、阳虚、气虚。局部出现水泡、水肿、潮湿者为湿气盛;水泡色清为寒湿盛,色黄为湿热盛;局部微痒或出现皮纹为受风;罐中气暖为湿热重;罐中无温热感但有水珠为寒湿重。无明显罐印,或虽有潮红但很快消失,提示无病或病情轻微。

如何选择不同的拔罐法?

拔罐法常见的有火罐、真空罐、水罐等,罐的口径也大小不一,拔罐的应用方法中有闪罐、留罐、排罐、走罐、摇罐、提罐、刺络拔罐等,各有针对性,使用时应根据病情以及部位的需要而定。

火罐虽好,但不能贪多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拔火罐,肩颈疼痛拔一拔,伤风感冒拔一拔,甚至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认为拔罐后罐子吸附在身上的劲越大越好,时间越久越好,最好能拔出水泡或把皮肤拔得黑紫才好。其实,拔罐还是有很多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1、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一般来说,存在皮肤过敏、溃疡、疤痕、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处于生理期和孕期的女性也不适宜拔罐;有些慢性疾病患者,比如有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液疾病患者,也要慎用火罐,尤其应警惕自行在家拔罐。

2、拔火罐前不饮酒、不过饥、不过饱,以免拔火罐后出现头晕等情况;吸拔时间不宜超过20min,夏季不宜超过15min,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

3、拔罐后皮肤常会出现瘀血紫斑,或有轻微触痛,3~5天后自然消退。也有的人会出现水泡,如果水泡较小,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液体,碘伏消毒再用干敷料覆盖并固定。

4、拔火罐后注意防寒保暖,及时穿衣,避免吹风受凉,拔罐后不宜立即洗澡,注意保持拔罐部位的保暖。

居家拔火罐的小妙招

家庭保健使用拔罐疗法,建议使用抽气罐,虽然效果不及火罐好,但安全系数较高,而且简单易操作,适合家庭保健。

涌泉、足三里:两者配合,可以补肾益精,健脾和胃,祛除体内湿毒浊气,起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

劳宫、三阴交:两者配合,可以健脾养心,养血安神,对在日常生活中精力不充沛,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失眠、烦躁、记忆减退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气海、关元:二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经常在此拔罐,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特别是对疲劳乏力、短气懶言、稍动汗出、容易外感、怕冷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巧用拔罐治“秋老虎”,你学会了吗?记住拔罐并非人人皆宜,需要合理辨证使用噢。

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责编:金鑫

0 阅读:7

玉平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