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中华成语有哪些?可知这些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上

诸葛把扇 2022-10-23 18:06:27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惊鸿一瞥(上)

前言:现在很多人生意亏损,事业受挫,工作不顺,家庭不和,有很多问题和困惑不知道怎么办。给大家一个建议:少猎奇猎艳,多学历史文化,这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独家观点,耐心读完,多思考,或许你会豁然开朗。如果还有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本人一定尽心尽力免费解答。

正文:

今天我们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吧。春秋战国浩浩荡荡,轰轰烈烈从头至尾共计五百余年。这是一段长河险滩,浪急风高,波涛翻卷。这里忽然壁立千仞,转而峰回路转,几时山穷水尽,几多柳暗花明。乱世多英雄,英雄多故事,故事孕成语,成语源典故。

说中华成语典故之前,需要先说一下中华汉字,因为成语皆由汉字组成。前面我们提到,大禹治水即治国,涓涓细流方成“州”,川流不息乃成“川”,高低起伏,明暗相见则成“山”。看到“水”,纵然时隔几千年,我们有没有感到水花四溅的点点洒下,有没有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悠悠呢?看到“子”,是不是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孩子张开双臂求抱抱呢?一个个方块字如此,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四字或多字成语亦如此,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有如源头活水奔涌。正是有了这许多历史典故,才有了成语世界的渠清如许。

象形汉字“山”

既然我们作历史文化杂谈,不妨借此时机来一次梳理,但愿不早不晚,正当其时。因为再不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精彩纷呈的系列故事紧接着就滚滚而来了,有如长江三峡,也似壶口瀑布。因为再不写,只恐没有更好机会叙说了,同时也是因为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来承接一代雄主更为妥贴。既然雄主多典故,那我们就从这里求突破吧,但愿能像雄主那样处理得恰到好处。

和他有关的历史典故之多、文学字眼之繁,纵观上下五千年,恐怕也只有兵仙战神、盖世英雄韩信能与之匹敌了。先看看这些无比熟悉的词句吧,比如“其乐融融”“言不由衷”“暗箭伤人”“处心积虑”“不自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等。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典故只是和他有关,指代对象却并不一定是他本人,比如“多行不义必自毙”指代的就是他骄奢淫逸、阴谋作乱的弟弟。

雄主隐忍多年,当机立断,最终完胜多行不义的乱臣弟弟,不再赘述;不到黄泉不再相见的决绝过后,最后掘地见母,与有罪的母亲冰释前嫌,也已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聊一个新的吧,说说“暗箭伤人”也无妨。

攻打许国的时候,雄主派老将军颖考叔做急先锋,因为他老当益壮。为了让先锋部队如约实现“开门红”,分发物资的时候,雄主给老将军多发了几辆战车作支持。有一个叫公孙子都的年轻将军见到老将军战车分的比自己多,心里愤愤不平,想让老将军分他几辆,于是就厚着脸皮来讨价还价。老将军重任在肩,又立功心切,对头功志在必得,自然不会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因此,心胸狭窄的公孙子都对老将军颖考叔怀恨在心。

攻城掠地

当公孙子都兵临城下的时候,颖考叔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经把敌人打得藏头缩尾了。颖考叔等人眼看就要攻上城头了,这时,公孙子都不但不帮忙、助威,反而偷偷拈弓搭箭,趁人不注意,一把冷箭朝颖考叔的后背射去。颖考叔暗箭难防,一个跟头从城头上栽下来死了。

起初大家都以为颖考叔是被敌人射死的,但是经过日后调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人所为。结果可想而知,公孙子都害人终害己。

如果说公孙子都比较愚蠢,有一个人更甚,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息国是郑国的邻邦小国,息侯和雄主本是同姓兄弟,但是突然有一天,息侯仗着自己爵位稍高一点,因而为了一点小矛盾就敢与雄主大动干戈。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会考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为玉帛,尤其是面对雄主这样忠义皆全、智勇兼备、收放自如的顶尖对手。

可是,息侯这个人夜郎自大,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脑袋少根筋,凡事欠考量,妄想蚍蜉撼大树,也不想想自己几斤几两,何德何能?有没有出兵的正当理由?有没有考虑同姓手足亲情?懂不懂排兵布阵?就这样神经大条去叫板,能不被揍残?“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样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如果说“暗箭伤人”害的是一个人,那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害的可难就是一个国了。

本来不说雄主的,提也不能再提的,因为英雄悲情太让人伤感了,前面偶尔提到“退避三舍”很精彩,不过还是留到晋文公重耳那里再说吧。

此刻,突然想提“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了。今天思绪凌乱,大家勿怪,因为今天承接昨天。

古代的鼎

说公元前607年,楚庄王在攻打北戎的时候途经东周都城洛阳。为了显示、招摇,楚庄王命令属下人马在洛阳城外齐齐列阵,一时旌旗飘扬,朝野震动。当时的周天子急忙派遣能言善辩的大臣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师。

楚庄王见到天子派来的使者,趾高气昂地问道:“你们家里陈放许久的鼎到底有多重啊?”使者不紧不慢地说:“鼎代表着天子的威严,怎么能问有多重呢?”楚庄王吃了闭门羹,不甘心,继续炫耀说:“我们楚国的将士光是在战场上折断的矛戈的尖头,都可以铸造你家的鼎了。”说罢众人皆跟随楚庄王哈哈大笑起来。

面对此等羞辱,王孙满不辱使命,据理力争,最后维护了天子的声誉。只见他依旧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此言差矣。自从夏禹铸造九鼎以来,这鼎就代表了九州天下,唯有有德者才配拥有。夏桀缺乏德行,鼎就传到了殷商,并镇守了约六百年。殷商末年,纣王作乱,德不配位,于是又传到了周。自从我先祖文王武王开山以来,至今已历经二十多代天子苦心孤诣,时间上更是有700余年之久,我大周虽经东迁,日渐衰微,但如今天子尚明,国祚尚在。因此,鼎之轻重不是大王所能问的。”

(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此致 军礼。)

0 阅读:19

诸葛把扇

简介:历史文化杂谈,兵家智慧在线,深入浅出经验——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