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规矩纹铜镜:外在纹样的意象背后,映射了何种文化内涵?

振华振兴近代史 2023-09-23 06:46:0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铜镜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不仅可以用来照容貌,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一面是镜子,一面是精美的纹饰。

这一面小小的纹饰所蕴含的学问一点儿都不小,此种带有精美纹饰的铜镜,被称之为铜纹镜,在所有的铜纹镜中有一类特别的存在,那便是规矩纹铜镜!

汉代规矩纹铜镜的背面纹路

何为规矩纹?望文生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外圆内方是为规矩,因此这一类铜镜整体是圆的,但背面的纹路分布却遵循了内、中、外三个层次,就跟古代铜钱的整体形制差不多。

规矩纹铜镜是汉代铜镜的典型代表,铜镜背面的纹路艺术价值大大超过了铜镜本身的实用价值,探究汉代规矩纹铜镜之目的,在于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寓意,了解当时的人文风貌。

汉代规矩纹铜镜的纹路分布

汉代规矩纹铜镜的内区纹样,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汉代规矩纹铜镜背面的纹路图案分为内、中、外三层,其中最里面的为内区,也是铜镜纽座所在的区域,此种设计体现了传统文化外圆内方的特点,也象征了君子的品格修养。

纽座位于内区中的方形区域,作为铜镜的一个部件结构,纽座寓意为为人方正,才可立足于四方天地,纽座一般有孔,可以用绳子穿起来,固定在梳妆台上。

铜镜内区的纹样主要四叶纹和十二辰纹,其中四叶纹和柿子蒂特别像,因此四叶纹又被称为柿蒂纹,像此种纹路分布不仅存在于铜镜,也存在于许多建筑中。

但凡涉及到数字“四”的纹路,基本都是位于中央以显方正,最著名的有北京四合院,包括故宫博物馆都遵循了“四”的布局,其他的如人生四大喜事,四大小说,四大西施等。

“四”寓意为四平八稳,好事成双,汉代规矩铜纹镜中的四叶纹寓意也如此,当人们拿起镜子照时,背面的四叶纹也在提醒主人家为人处世要四平八稳,同时也寓意着好运来,福气到。

内区中的另一种纹路样式——十二辰纹,也是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象,一提到十二这个数字,自然让人联想到时间,十二生肖,一年十二月,都是年岁的象征。

叶有凋零,人有衰老,每当对镜理妆时,最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双手摸着铜镜背面的十二辰纹,心里默念着今年是何年,今夕是何夕,不禁感慨青春的短暂。

汉代规矩纹背面内区中的十二辰纹之设计初衷,无疑是在提醒镜子的主人要珍惜时间,同时也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春夏秋冬为四季,四季总分十二月。

规矩纹铜镜内区的四叶纹和十二辰纹组合在一起,其寓意更加明显,女子对镜梳妆容,感慨朱颜难复,情未了,男子对镜理衣冠,惆怅韶华难再,志未酬!

说完规矩铜纹镜中内区主要纹样形式后,再来说说中区和外区的的纹样蕴含了怎样的文化意象,相比于内区而言,铜镜中的外区和中区的图案更加丰富,纹样款式多元化。

规矩纹铜镜中区和外区的纹样,蕴含了怎样的文化意象

汉代规矩纹铜镜中的内区比较窄,除了一些核心的纹样图案可以表现外,没有太大的设计空间,而外区和中区的纹样无疑是弥补了内区的单调。

中区的纹样图案是最为丰富的,常见的配图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神兽,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除此之外也会出现一些平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动物。

比如仙鹤、狮子、金鱼以及一些神仙鬼怪都有所体现,这些丰富的纹路,使得整个铜镜的观赏性直接上了一个台阶,艺术值瞬间被拉满。

虽然中区的纹样丰富甚至有点繁杂,但却是“乱而有序”,其图案分布遵循了一定的规律,这种图案分布规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偶数分布,一种奇数分布。

偶数分布有四分、八分、十二分,也就是说铜镜中区的图案是对称分布的,最多分十二个区域,奇数分布有五分、九分,也就说铜镜中区中的图案是非对称分布的。

不管是偶数分布还是奇数分布,图案纹样整体的布局都是均匀的,而且也不存在两种方法混用的情况,因为那样在古人看来是阴阳不分的表现。

此种图案布局系统最早源于西周的周易之说,具体何时出现在铜镜上已经不可具体考证。

规矩纹铜镜中的外区是整个铜镜中,最为简单的,基本都是以重复的纹样绕镜一圈,形成如花圈一般的包围,这些纹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意象,作用在于点缀镜缘。

从现今出土的汉代规矩纹铜镜中,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规矩铜镜的纹样越来越精致化,而且越是身份尊贵的墓主人,其陪葬品中的规矩纹铜镜也就越美观。

早期的西汉规矩纹铜镜是没有边缘的纹路的,随着铜镜艺术价值的提高,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开始关注镜子背面的纹饰,铜镜边缘也自然要美化一番。

规矩纹铜镜背面的边缘纹路,主要有流云、锯齿两大类,有时也会以花草作边纹,有了外围的一圈装饰后,整个铜镜背面的视觉焦点更加集中,更加完整。

西汉时期流行厚葬之风,子女在下葬父母时,如果不够气派奢华,会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此种极端的孝道思想源自儒家,在当时贻害不浅,不过对于后世考古却极为有利。

正是因为两汉时期流行厚葬,汉朝的许多历史文物才得以保留,其中规矩纹铜镜的研究大都依赖墓穴考古,这些带着一层层绿色锈迹的铜镜,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汉代规矩纹铜镜,映射了何种社会风貌

西汉早期的规矩纹形制大体承袭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铜镜还是以实用为主,铜镜外形大多简单,没有太多的繁复纹路,如果时间长了、生锈了,都看不出来这是一块铜镜。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为了避免重蹈秦朝之覆辙,采取了与民生息的国策,由此衍生出了物质上的短暂繁荣,体现在规矩纹铜镜背面,便是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天下大成等铭文出现得越来越多。

当时的社会掀起了一股“炫富”潮流,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皆以华丽为风,这种现象出现在文学领域,便是汉代辞赋呈现出一种夸张绚丽的行文风格,实则假大空!

同理,此种过度追求物攀比的风气也蔓延到了日常生活用品中,其中最著名的《盐铁论》中,有一篇名为《散不足》的文章这样说道:

古者,明器有形无实,示民不可用也。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

意思就是说以前的日常生活器具,如果光有外在的好看形状,却没有实际用处,则会告诉老百姓不能用,而现今却花大价钱收藏一些无用之物,器皿的变化就如历史变化一样!

诚然,汉代规矩纹铜镜的兴盛,也是受到了“厚资多藏”的奢靡之风影响,渐渐掩盖了一面镜子本应该具有的基本功用,上乘华美的规矩纹铜镜可作为陪葬品,也可用作祭祀时的法器。

镜子不像镜子,法器不像法器,虽然规矩纹背面的文化底蕴非常值得肯定,但也应该认识到此种“雕琢不中之物,刻画无用之器”的行为,其实并不值得提倡!

就好比现在某些所谓的天价钢笔,一支钢笔价值三千元,美名曰经久耐用,蕴含传统文化底蕴,可却不知到底是为 了写字,还是为了撑面子。

传统文化不是奢侈玩物的背书工具,你在房间照着“天价镜子”时,没人专门来看,你在桌子上伏案书字时,也没有人专门盯着,一切器物皆应回归实际,回归大众。

我们提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坚决反对奢侈玩物捆绑文化精神,镜子就是镜子,没必要搞那么多花花肠子!

当然,往事之风必为鉴,在研究汉代规矩纹铜镜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时,也要认真思考一点:警惕物质攀比之风对文化精神的侵蚀,一个只知道追求物质的民族,是可笑的。

结语:

汉代规矩纹铜镜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铜镜本身的实用价值,一方面放映了西汉时期国家社会的安定,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奢靡之风。

铜镜背面的纹饰图案确实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象,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此种铜镜的造价并不便宜,普通百姓家中的铜镜很少有这么精美的,就算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

此种铜镜的做工价格也是不便宜,当然流水线生产的除外,汉代的铜镜大多都是需要匠人独自雕琢而成,主要工艺有鎏金、描金、嵌错,铜镜背面的纹饰是当时的匠心体现。

因此汉代的规矩纹铜镜,可以说是文化思想、匠心技术、社会风气三者的融合物,一面小小的铜镜囊括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参考文献:

《汉代铜镜铭文研究》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中国铜镜史》

《盐铁论》

0 阅读:0

振华振兴近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