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风物记·6·水中物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5-12 07:27:27

故乡记事·风物记·6·水中物

小驴

1990年,我从坨里镇文化儿站“讨讨”到一本儿《古代日记选注》,书小32开本儿,200多页儿,装帧古朴,挺招人儿稀罕。书里选注的第一份儿日记,是北宋宣和五年(1123)作为“国信使提辖官”跟随“国信使”路允迪出使高丽(《选注》原注:今朝鲜)的徐兢,回国后“逐日记述有关朝鲜见闻”写成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一小部分(陈左高选注《古代日记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第1-11页),选注者加题目为《使高丽录》。

徐兢记,宣和五年五月二十八“卯刻”(今5: 00-7: 00),徐兢等“八舟同发”,离开定海(今浙江定海)“出洋”,“巳后”(今9:00-11:00),“过海驴礁,状如伏驴”,而“海驴礁”之所以叫“海驴礁”,是因为“崇宁间,舟人有见海兽出没波间,状如驴形”——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有撑船的人见到海兽儿在波涛中出没,形状像驴。但徐兢推测,此物“当别是一物,未必因礁石而有驴也”,海兽应该是另外一种东西,未必因为礁石像驴,撑船的人看到它,就说是海中有驴。

读到徐兢这则日记,我立刻就想到我爸爸给我讲过的老人早年的一次经历。

我爸爸小时候儿,有一年滦河发大水,“那水发得大,水‘哇哇’地就下来咧,响得就像打雷声,一会儿就把泡里淹咧!”我爸爸那时候儿小,知不道害怕,水稍微退下去一点儿,就到庄南儿玩儿水。

正玩儿着,忽然看见有个“东西”在水里走,这东西身子长得像驴,却有俩圆耳头,一身儿黑,在水里一会儿出来,一会儿没进去,就跟个小人儿东游西逛逛着玩儿似的。

我爸爸蹑上去在它后头悄悄儿跟着,寻思看看它到底是啥东西。这时候儿庄里有不少人出来看水势、看庄稼,也看见了这东西,有人吵吵嚷嚷地招呼人儿,惦着把它围起来逮住。那东西听着人们吵吵,连连回头儿看人,却并不害怕,还是慢慢悠悠儿地在水里一会儿凫,一会儿上浅地方儿走,等人们走近了,才潜入水里,不见了踪影。

人们蹚着水儿分头儿寻找,找了半天没找着,后来也再没人见过它。

我读这本儿书是1990年的11月14 号儿,当时把老人的这段儿经历写在一张稿儿纸上,记了下来,夹在了书里。

而对类似的水中物儿,地方志书也有记载。清康熙五十年《永平府志·卷之三·灾祥》记,“明隆庆二年,迁安县滦河滨岸,裂得龙蜕长二十五丈余,大二十余围”;清嘉庆十五年《滦州志·卷之一·疆理志·祥异》记,“国朝顺治十年夏四月,霖雨,滦河溢,有蛟龙见于河,牛首,身若枯槎”(清光绪二十四年《滦州志·封域志下》记为,“清顺治十年癸已大霖雨,有蛟见于河(牛首,身若枯槎));同治五年《昌黎县志·卷之一·天文志·灾诊》记,“清嘉庆十八年,滦河决尖角庄,蛟乂民舍。”

2010年前后儿,我读到汪曾祺先生的一本儿散文儿集,记得大约是在里头的一篇文章《旅途杂记》里,说西藏一个湖里传说有“神羊”居住。汪先生所记的湖是哪一个、“神羊”传说的具体细节,现在已记不清楚,但当时我被汪先生所记触动,想起徐兢日记里像驴的“海兽儿”、我爸爸跟庄里人亲见似驴非驴的“东西”,却可以确定。

经过从互联网上搜索了解,据探测,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儿上,海洋的面积占71%,陆地的面积占29%,如果算上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域的占比更大,而海洋占地球儿生存空间高达 90% 以上,尽管人类已经在外层空间探索并绘制了火星和月球儿的大部分区域,但到目前为止,地球儿上的海洋却只有5%的海底被探索过,剩下95%的海洋,对人类来说仍然是未知的谜。

那么,西藏传说的湖中“神羊”、徐兢记载的“海兽儿”、我爸爸跟庄里人所见的“东西”、方志里记的“龙”、“蛟龙”、“蛟”或许真的存在?我愿意对海洋、河流、自然,保有这一份儿神秘感。

浩瀚海洋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