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得奇崛,值得一品,评鲁奖诗人张执浩诗歌《六月》

迎蕾格命 2024-06-10 13:03:34

格命草诗评

原文

六月

文/张执浩

多雨的季节终于来临

你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水里

在一场雨与另一场雨之间

湖水抬着湖面

柳条安静,水杉笔挺

打鼓的人稍事休憩

红莲钻出荷叶

当她们看不见自己的倒影

她们有显而易见的忧伤

此处的浑浊天经地义

而彼时,浊气将逝

在一滴雨与一滴雨的间隙

是另外一滴雨

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

是无休止的杂碎

你看见了雨后的青山

你看见我满面欢喜像痛哭流涕

赏析

继续读夏天的诗。今天分享的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执浩的诗《六月》,这首诗写了一种很奇怪的忧伤,比如诗中这几句“她们有显而易见的忧伤”“你看见我满面欢喜像痛哭流涕”,这是诗歌直接描写情绪的点,这也恰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使不倾诉,就算刻意隐藏,忧伤也如同挂在脸上一样,这就是对显而易见,欢喜像痛哭的诠释。这也说明,是真的忧伤,不是无病呻吟。接下来,从诗歌文本感受这忧伤的形成。

诗歌的主题是六月,而六月也是梅雨季,雨是一个特别能影响人们情绪的自然意象,往往偏向忧愁的感情色调。而且全诗也是在雨之间来回切换,造成时空上的立体变化,诗人的情绪就隐藏在这种变化之中。

先看前三行,诗人说多雨的季节终于来临,仿佛在期盼它的到来一样,借雨季来掩盖忧伤的情绪。接着这两句“你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水里/在一场雨与另一场雨之间”,这里走进水里,就像有一种不知不觉的感觉,说明雨有很强的情绪调动和感染力。诗人把人放置在一场雨与另一场雨之间,人也成了雨人,如同雨的转场,如同一个过渡,仿佛有一种连绵不绝的忧伤在生成。这里走进水里,被雨夹在中间,如同浸泡忧伤之感。

接下来是一段和湖水有关的自然意象描写,非常有空间感。这三行“湖水抬着湖面/柳条安静,水杉笔挺/打鼓的人稍事休憩”,这里写得很有意境,应该描写的是雨停的间隙,湖与湖的样子。这句“湖水抬着湖面”看似一句废话,却写出了奇特的感官体验,这是怎样一种抬法,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有意味。接着是“柳条安静,水杉笔挺”,人格化地描写,很形象,说明此时,风停雨歇,进入短暂的休雨期。而“打鼓的人稍事休憩”写得更为传神,这里“打鼓的人”恐怕就是雨的暗喻,有得一品。

然后是红莲钻出荷叶这一部分,诗歌的情绪开始外露,她们看不见自己的倒影,这或许是因为雨下得太多,湖水已经变得浑浊,扰乱了湖面的镜面效果,任何倒影都被湖水给吞没了。接着写“她们有显而易见的忧伤”,红莲这一意象偏女性化,而且这里用的是女字旁的她,更说明这忧伤具有天生的一面,用显而易见来形容恰到好处。而“此处的浑浊天经地义”,这就是雨造作的结果,当然天经地义。因此,这些意象的感觉和情绪仿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需要其他力的作用就产生了。

最后,写浊气将逝,仿佛在告诉读者,雨马上要停止了,雨线变成了雨滴,世界也渐渐有了清朗的感觉。接着写一滴雨与一滴雨的间隙是另一滴雨,这比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无休止的杂碎要单纯简单多了。这一对比,恰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忧伤,这就是人们一直向往自然的原因,单纯且简洁。因此,可以知道诗人所忧伤的是人际往来的复杂,所引起的心理情绪上的不稳定性。接着,又是一组对比,你看见雨后是青山,你看见我欢喜后面是痛哭流涕,自然清澈了,而人面目不清,浑浊了。

通过对整首诗的分析,可以非常显然地体会到诗人的忧虑。恰逢六月雨季到来,诗人的情绪借机有了释放的出口。雨的渲染加上莲的烘托,诗人的忧伤最后浮出水面。这首诗为了表现忧伤的自我,写得百转千回,通过理清诗歌的结构和雨的变化,诗人暗自在寻求解脱之道,或许又会陷入另一个情绪黑洞,这就是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最后想说,心态很重要,过度忧伤伤身。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0 阅读:1

迎蕾格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