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友们,大家好,我们接着聊紫砂壶术语系列。
紫砂壶首先是个实用器,是用来泡茶的,不是仅供观赏的花瓶。
那关于使用和养护的术语有哪些呢?
开壶初次邂逅新壶,别急吼吼直奔泡茶大业。
你需要去除壶中的泥土气息和任何可能影响茶香的杂质。
《紫砂壶典》中提到了传统的开壶六部曲,第一步扫灰除垢,新壶到手,第一件事,拿把软毛刷,温柔地把那些窑烧后的浮砂、尘埃清扫干净。
第二步温水释土,壶身和壶盖分开放进冷水锅,文火慢炖一小时,让壶的毛孔尽情呼吸,跟过去彻底Say Goodbye。
第三步豆腐去火,释土之后,让壶跟豆腐再次共浴文火,同样一小时,豆腐吸走火气,壶也更加温润。
第四步甘蔗清味,同样将甘蔗与壶文火共炖,清除紫砂壶中的异味。
第五步茶香交融,用你打算常泡的茶叶,和壶一起文火煮一小时,紫砂壶自此有了专属茶香。
第六步凝脂养壶,用沸水再次清洗壶内外,然后自然风干,这样茶汁就在壶内慢慢凝结,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脂,壶也就真正“醒”过来了。
不过传统归传统,但不能迷信,这里面不见得有多少科学道理,倒是古人对待紫砂壶的这份细致与深情,却是实打实地动人。
现在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真正优质的紫砂壶开壶不用这么麻烦,先用冷水里外洗干净壶,再倒入刚烧开的水,盖上盖子放置大约10分钟,然后倒掉水。接着,重复一次注水过程,这次水中加上你要用的茶叶,同样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后倒掉水即可。
养壶就是日常泡茶时,通过正确使用和细心护理,让紫砂壶在茶水滋养和手的摩挲下,日积月累形成自然包浆,壶体渐显温润光泽的过程。
新到手的紫砂壶,看起来糙糙的,亮亮的,摸上去还有点刺手。但这都是暂时的,等你用起来,它就会变了模样。
随着茶水一次次的冲泡,壶里外冷热循环,里面的石英分子悄悄地在变化,壶也慢慢变得细腻、温润。
这就是养壶的魅力,时间花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不知不觉中,壶就变得越来越温润。
还有些小细节。比如说别直接上手蹭壶,手的汗水和油分容易在壶上结块,时间一长渗进壶里,影响了壶的品相和味道。
泡茶后趁壶身还热乎的时候,拿微湿的毛巾轻轻一抹,既干净又保护壶。
紫砂壶是双重气孔结构,若用茶水滋养得法,油脂会滋养内部,可一旦在外壁堆积成油膜,就堵了气孔,得不偿失。
所以,见着油渍,赶紧用热水清洗干净,保持壶的透气性,才是养壶的正道。
喝完茶,记得第一时间清壶,茶叶茶汤不留痕,千万别想着留“茶山”。
明朝周高起早就在《阳羡茗壶系》里讲明了,紫砂壶用完就得马上洗,留茶过夜的传言不科学,夏天茶放一会儿就坏,哪能等过夜呢?所以,趁早洗壶,保持干净,才是正解。
茶锈紫砂壶用久了,长期泡茶若不勤加打理,内壁容易积起一层茶垢,也就是俗称的“茶山”。
茶山的由来,其实和茶叶里的茶多酚、咖啡碱脱不了干系。它们在热水的撮合下,慢慢在壶面上安家落户堆积。
以前有人把它看作是壶的岁月勋章,是精心“养壶”的证明。
不过现在一般都认为茶垢不卫生,长此以往恐伤身体,还是应该定期清理,保持壶内干净,不仅关乎卫生,也是对壶的一种尊重。
包浆“包浆”,乍一听可能云里雾里。简单说,包浆相当于物件上的“岁月光泽”,不是新东西那种刺眼亮光,而是经年累月自然形成的柔和光芒。
这层光泽,低调内敛,透着股温润如玉的气质,就像老派绅士,不显山不露水,相处起来特别舒服。
像新东西一样表面光鲜亮丽的紫砂壶,咱们行话叫“贼光”,锋芒太盛,少了份沉稳内敛。
包浆,得靠时间慢慢“磨”出来,是紫砂壶老玩家心中的高级感。
这里是当家小吴聊紫砂,我们下期接着聊。
如果你也喜欢紫砂壶,喜欢清茶一杯的慢生活,我有好壶好茶,邀你共赏!
机车,灌浆,调砂,软章,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