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以手补天以一己之力撑起南宋抗金大业,打造南宋朝廷脊梁,接受万民景仰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有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一剑寒光五十州,一命换一命刺杀日酋名留青史的仁人志士安重根。但是你相信吗,还有这样一个人,他靠着自己的勇敢智慧,偷回一根枯藤就成为了神农一般的人物,足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
这个人就是陈振龙,而他带回来的这一捆枯藤就是我们今天经常吃的红薯,也叫番薯。
小冰河期,饿殍遍地陈振龙生于万历年间,这是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政治生命已经走到了末期。
万历皇帝因为早年与群臣开展“大礼议”,并在与文官集团的争权夺利中全面落败,便选择彻底摆烂实行缺官不补。
之后,不论是地方官还是京官都只允许退休、辞职而不再任用新的官员。
陈振龙早年早早就考上了秀才,但是因为后来在乡试中名落孙山,也因为明朝末年的政治生态极度黑暗腐败,便放弃了考取功名的打算,跟随族人下南洋开展远洋贸易。
与此同时,整个地球的气候开始发生转变。整个北半球开始步入小冰河期。整体气温急剧下降,作为主要粮食产区的中原、关中连续遭遇大旱、蝗灾和严寒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唯一可以作为王朝税基的江南地带,又因为被文官集团把持而拒绝向中央政府交付赋税。
全国各地都开始发生规模大小不一的饥荒,福建、浙江两路本来还可以依靠矿产来填补财政亏空,这个财源万历后期又被阉党把持引发了大小数十次起义。整个神州大地都处在民不聊生的边缘。
在国家财政如此困苦,人民赋税一加再加的情况下,明朝政府又被迫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其中对外战争有援朝抗日战争,对内则是在宁夏和播州平定反叛势力。
三场战役均取得胜利,但是因为明朝政府腐败的官僚体制和财政制度,人民的负担又大大地加重了。
在此之后明朝又对盘踞辽东的后金政权发动战略进攻,惨败而归。这使得北方粮仓进一步受到安全威胁,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这些都被从小学习程朱理学,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陈振龙看在眼里。
作为万历时期还没有变成后来盘踞一方的军阀割据势力的海商群体,陈振龙处处以一个儒商的定位要求自己。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振龙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乡人民吃不饱饭的处境。
下南洋开拓视野我国南方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有下南洋的传统,早在三国时期,我国就开始成体系地对外开展贸易。
向东沟通倭国跟当时日本的卑弥呼女王开展贸易;向南,当时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派出舰队探索当时被称为夷州的现今我国台湾省。
此后每一个封建王朝甚至割据政权都会开展官方和民间的海上贸易。在唐朝的时候,我国的朝贡贸易体系彻底成熟,建立起涵盖东北亚、东南亚甚至中东和非洲的朝贡贸易体系。
这也被后来的封建王朝所继承,明朝时明成祖朱棣几次派遣舰队大规模出海考察,三宝太监郑和完美地完成了朱棣赋予其的使命。带回的农作物补充了陆路丝绸之路的缺憾,填补了汉朝张骞没有带回的作物的空白。
从此中国人吃到的辣味不再是以茱萸而是使用辣椒来调味。但是由于郑和开展贸易的时间太早,西欧作为后发的航海探索国家还没有找到美洲新大陆,也就无从获取美洲高产新作物。郑和也就没有带回来这些农作物的种子。
在这之后,明朝政府开始收紧民间对外贸易。不允许民众私自出海,更不许开展远洋贸易。
距离郑振龙最近的是隆庆开关,而在郑振龙的时代,明朝政府对于基层的掌控力大大减弱,财政匮乏也使得政府开始放开海禁希望通过海洋贸易的税收来填补财政赤字。
由于广东一带一直有宗族这一社会结构,广东海商也就依托宗族这一传统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并一举打败浙江海商。郑振龙也就是这个时候加入了海商群体讨生活。
郑振龙出发的第一站就是吕宋岛,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这是由我国古代传统航海技术决定的,不同于发展出了今日现代航海技术,依靠天文信息来进行定位的西方航海技术,我国古代的航海定位以航路沿途的岛屿和标志物来进行定位。所以不论下南洋的海商去哪里进行贸易,第一站都是菲律宾。
当时的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者统治,郑振龙观察到,当地的土著人懒惰而且土地贫瘠但是却很少饿肚子。这一点引起了郑振龙的强烈兴趣。
经过几次来回贸易,加上在当地的观察走访。他发现,当地人在种植一种奇特的农作物。土著人经常是拿出来一个两个拳头大小的形状像瓜一样的东西,用刀砍成几块撒进地里,随便用土埋起来。等到下一次他们三个月之后来的时候,番薯就已经长成了。
他们向当地土著人请教了如何种植番薯,还购买了一些番薯种,并且亲自试吃了番薯。
当时的人评价番薯为:“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那菲律宾的番薯是从哪里来的呢?毕竟这么好的东西,如果是菲律宾的原产作物的话早就被引入中国广泛种植了。
原来,西班牙殖民者在西太平洋和美洲同时开展了殖民活动。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攻灭了当地的原始文明阿兹特克帝国,掠夺了大量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同时逼迫当地人挖掘当地丰富的白银矿藏。这些掠夺来的贵金属一部分进入了大西洋贸易在当地消化掉了。
但是大部分还是要运回西班牙本土,因为当时的西班牙王室,目光比较短浅,在得到大量贵金属之后只想着用来满足王室享乐的需求。
所以就会定期派遣船队去美洲殖民地拉白银黄金回来。
但是当时英国想要挑战西班牙的海权地位,不断派出船只袭击大西洋上往来运输贵金属的西班牙船队。虽然美洲殖民地贡献的财富十分可观,但是西班牙王室还是不想让一分一毫落入英国人手中。
当时西班牙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不论是船只的建造技术、远洋航行的导航技术还是后勤补给能力都能够做到横跨大西洋了。
再加上当时欧洲航海家发现了赤道环流和每年的赤道季风。西班牙王室决定,让美洲的黄金白银船队每年横跨太平洋到达马尼拉获得补给之后,一部分白银直接出口给中国,剩下的再一路绕过整个亚欧大陆运回欧洲。
因为运送的是白银而且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盖伦船,这个船队也叫西班牙白银盖伦舰队。玉米、番薯、土豆这些美洲高产作物也是通过这条航向传入菲律宾的。
带番薯回国千难万险番薯,西班牙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种农作物的价值。因此就算西班牙在当时已经通过澳门的口岸跟明朝政府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与明朝的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他们对于这种农作物的信息依然是守口如瓶。并且不允许任何成熟番薯和番薯种子出岛。对于往来商船尤其是中国商船严加排查。他们希望能够用这种农作物跟明朝政府谈判以求获得更大的利益。
郑振龙他们也知道这个情况,几次三番提出要购买都被严词拒绝。几次尝试想要把种子带出岛也都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当局搜捕,最后甚至以断绝贸易来威胁。
郑振龙他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边是凶神恶煞的殖民者严防死守,一边是国内嗷嗷待哺的饥民百姓。郑振龙心里始终有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道义光芒。也还在一次次不断尝试把番薯带回祖国大陆,拯救在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里苦苦挣扎的百姓。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振龙发现西班牙殖民者不知道是不是不太熟悉中国式帆船的构造,他们不检查船上的一处缆绳。郑振龙及其伙伴就把番薯苗藏在缆绳里,外面抹上污泥。就这样躲过了搜查,成功把番薯带回了国内。
番薯带回国内也并没有直接大规模种植。陈振龙的族人首先自己进行了试种。
之后清军入关,天下大乱,新农作物的事情也在战火中无声无息了。直到康熙年间,陈振龙的五世孙才带领族人远赴山东、河南、河北推广作物。
乾隆时期,官府更是广发诏谕,敕令各地官府大力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也正是因为这些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才让清朝时期人口大爆发,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作物的推广,拯救了上亿本可能饿死的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