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李世民头疼的“突厥”,如今突厥是哪个民族?

小小西瓜说 2022-11-10 23:39:40

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在六世纪中叶活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又一强大游牧民族。

它在历史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二百余年中,其采取的一系列军事、政治行动都对后世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建立之初,突厥曾对其边疆形成过巨大威胁,突厥与唐朝的关系也因此成为当时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颇令统治者伤神牵挂。

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突厥对中原王朝的虎视眈眈。

对此,唐太宗煞费苦心地采取了一系列针对突厥战略方针,最终较好地解决了唐王朝与突厥间的矛盾冲突,并以此为契机为大唐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大唐得以繁荣兴盛。

那么,突厥究竟有什么手段,能令李世民如此头疼忌惮?在历史前行的车辙中,他们又演化为了哪个民族呢?

突厥起源史

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脉,并随着部族的势力壮大逐渐扩展到蒙古草原与中亚地区,并以此为据点,长期左右中亚乃至东亚形式。

突厥的崛起非常突然。

公元546年,突厥部落统一了铁勒各部,彼时的突厥首领土门向西魏求亲,在得到西魏的应允之后,迎娶了长乐公主。

突厥与西魏自此建立了婚姻政治联盟关系。

公元552年,土门发兵大败柔然,逼死柔然首领,他也顺势自称为伊利可汗,并一举创立了突厥汗国。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突厥势如破竹般统一了漠北,并向西进入天山地区,兵峰直指中亚。

虽然彼时的突厥汗国没有贸然进占中原地区,但其超然的存在已然对华北乃至东亚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当时突厥可汗巧妙利用了北周与北齐两个王朝间的征战不休,不断在其中周旋,一面嫁女给北周武帝,一面又与北齐建立了政治关系,并因此在两国间获利无数。

由于突厥对外的政治扩张仅限于武力征服,而缺乏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文化传播,其文化基础与经济联系也都不甚紧密,因此,在突厥广阔的疆土里生活的人们,普遍缺少共同的国家意识。

于是在之后,以可汗继位纷争为导火索,突厥于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分裂为东西两部。

东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限,划地居之。

由于隋朝皇帝的巧计离间,使得突厥汗国各部的可汗之争更加复杂激烈,内部的分裂混乱致使突厥国力大衰,因此不得不向隋文帝上书“称臣”,每岁朝贡,并与中原地区建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贸往来。

在隋炀帝统治末期,隋朝自身难保,自然难以顾及对突厥的统治。

在之后中原再次陷入乱世之中,国土动荡,群雄割据,北方的一些势力为了寻求援助,都试图与突厥统治者勾结,有的甚至甘愿向突厥可汗俯首称臣。

当时的突厥也因中原乱世而再次强盛,始毕可汗更是利用中原各派势力的纷争,暗中操控时局以维持中原的分裂,用来确保突厥的霸主地位。

随着唐高祖起兵,唐朝建立,乱世终于走向结束。

由于刚建立的王朝百废待兴,所以唐高祖时期选择了臣事突厥,双方虽略有边境冲突,但大体维持了稳定。

而后,随着唐朝军政实力的快步增长,大唐显现出一统中原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的发展势头,突厥可汗因此开始了对唐的骚扰与进犯,面对边境的动荡,唐朝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抵抗措施。

唐与突厥间的关系便这样由原来的臣属慢慢转变为互相对立的帝国。

在唐太宗继位后,大唐国力转盛,而突厥内部又因自然灾害和内部叛离产生了动乱,在此机会下,唐发动了征伐突厥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公元630年,东突厥灭亡。

公元657年,苏定方击败西突厥,生擒可汗,西突厥亦覆灭。

唐与突厥的交锋

在唐初,突厥处于国力的顶峰状态。因此在二者的实力对比之中唐朝处于弱势。

而彼时的突厥因曾经与隋朝联姻,互通往来,所以在唐朝建立后仍然给予隋朝旧部许多帮助。这也使得唐朝统治者心有不愿。

但唐高祖深知此时唐朝羽翼未丰,需要“因势借力”的政策来谋求自身发展,他也因此选择了蛰伏忍耐。

在突厥雄主始毕可汗去世后,突厥方加大了对“复隋”势力的扶持,并屡屡发动对唐的边境侵占。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恢复了一些实力的唐王朝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对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唐军的训练,并格外重视对士兵骑射方面针对性的培训。

其次,统治者加强了对军事防御工事的投入,修筑城堡以作防御敌军来袭。

接着,对突厥采取孤立包围的外交手段,达到牵制突厥的目的。以远交近攻之策,使东西突厥彼此掣肘。

最终,利用了突厥内部的种种矛盾,以逐一攻破的方式一点点瓦解其整体实力。

在这样有条不紊的政策指导下,大唐与突厥双方的攻守之势逐渐发生了转变。

武德末年至贞观初时,突厥遭遇了极为罕见的灾难性气候,大雪纷至不停导致突厥脆弱的经济崩盘。而突厥下属的十余个部族叛逃更使突厥内部逐渐趋于分裂。

这些叛逃的部族中多有突厥军队的士兵,这也直接导致了突厥兵力的削弱。

叛逃后的部族更是纷纷与唐结盟,这些昔日熟知突厥战术的旧部也因此成为了突厥的心腹大患。

而此时的大唐,在李世民治下已经结束了国内的统一战争,政权已然稳固,经济生产恢复,军事上的练兵教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眼见时机趋于成熟,李世民借此开始了对突厥的大举反击。

贞观三年,李世民命多名将领兵分多路,率十余万大军进攻突厥,并在次年白道大败突厥军,其余部纷纷受降。

唐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并成功擒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俘虏余众十余万,东突厥自此宣告灭亡。

东突厥的覆灭使得突厥部族分崩离析,一些人逃走西域,绝大多数归附于唐。

此后,大唐通过羁縻制度将突厥纳入大唐的统治范畴。所谓羁縻制度,便是中原统治者对归降的少数民族实施的一种特殊统治方式。

朝廷专门为其设置州府,以夷制夷,用以安置。

这一制度的推行也意味着突厥已经从与唐对立的政权转变为唐王朝的组成部分,接受中央统治,纳入了大唐的疆域版图之中。

而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归附突厥人的妥善安置与不追究被俘颉利可汗责任的宽宏表现,赢得了万民的钦佩,他也因此被各民族称为“天可汗”,即各民族的大首领。

现代突厥民族

公元六世纪,受我国唐王朝的大举讨伐,原在我国北部草原的突厥部落开始大举迁徙,其主体逐渐转移到河中及广大中亚地区。

公元6至8世纪,西突厥民族逐渐在中亚扎根繁衍。

随着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式微,中亚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鼎立的突厥王朝,王朝的建立使得中亚进入了突厥化时期,大批突厥人入住河中及中亚地区,并带来了突厥人的文化风俗。

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属于雅利安人塞种的一些部落被征服吸纳,改讲突厥语,并慢慢融入进入了突厥人中,

原属西突厥人一支的乌古斯塞尔柱克人进入了伊朗,并与小亚细亚当地居民融合,在15世纪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另一支乌古斯的突厥人后来在土库曼建立了黑羊和白羊王朝,奠定了土库曼人基础。

而不断的兼并征戮也使得一批钦察人与鞑靼人的血统融入了突厥人中,使中亚突厥民族成分再次发生变化,并奠定了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个突厥民族的基础。

在后期,突厥人更是在中亚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迁徙进入南亚、西亚和欧非活动。

突厥一词,在如今纯粹是属于语言学上的名词,泛指属于同一突厥语系的各个民族。

由于突厥人相继从属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进行民族大迁移,又不断于衰亡中再次复兴,因此突厥的民族交互活动频繁,民族成分复杂,涵盖了多种血脉。

在历史上突厥王朝的统一时间短,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导致突厥社会缺乏凝聚力,并未形成民族间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

随着时间发展,出于社会政治考量需要,泛突厥主义发展兴起,尤以土耳其为主。

其本质是强调联合一切突厥语系的民族建立突厥国家。不以血脉为纽带,而且以同一语种为民族的发源。

其提议涵盖了土耳其、俄国、巴尔干、中亚、阿富汗包括中国境内的大量人种。

但这本质上是一种试图强化主体民族意识,增强本国实力的“炒作”之举,缺乏共同的血统支撑与相似的政治历史传统,有借大民族主义分化他国之嫌。

而过去曾经有过辉煌鼎盛的突厥帝国与其说是一个大一统的民族,不如说是一个各部落的大联合,因此也很难形成行之有效的民族共同体。

事实上,如今中亚或者欧洲存在的与突厥有关的民族,其与古代突厥的血脉关系已然微乎其微。

他们大体上都只能算是曾经受过突厥统治,并保留了部分突厥特征的分支民族。

结语

突厥族作为我国历史上强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曾对中原王朝的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

随着大唐的兴盛,突厥西遁,并在长距离转徙和征服中与他族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吹来了世界文化传播之风,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走向。

如今,我们在肯定突厥汗国与突厥文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同时,也要对突厥一词产生一个全面的认知。

事实上,在唐以后,突厥作为一个整体部落的时代已然彻底结束。但突厥这一名号却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扩展到中亚地区。

而随着这一名称的原本族群在历史中逐渐与各民族兼并融合之后,其代表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成为了语族而非种族的象征.......

参考文献:

王文光,王玖莉,唐太宗与突厥[J]云南社会科学, 2013(06):177-181.

邓新裕,突厥帝国的兴亡盛衰与历史作用[J]中国通史, 1987,(03).
0 阅读:143

小小西瓜说

简介:分享旅行中故事,分享走过的那些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