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古堡|赵平邱广宁堡的历史渊源与建筑特色

闻宁说事儿 2024-10-03 10:28:42

提起赵平邱来,这个曾经是刑部尚书冯英故乡的村庄,大凡宁晋人没有不知道的。如果说赵平邱又名广宁堡的话,恐怕知道的人就少的可怜了。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据《宁晋乡土志·地理门》载,"广宁堡城即赵平邱"。相传,"明燕王扫北时,战死人很多,坟头筑成座大沙丘。明朝末年,赵姓由外地迁来,平掉沙丘,建起村庄,取名赵平丘(邱)",据《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冯英传>》载,"其先山西洪洞人。永乐中,七世祖讳原,徙宁晋之赵平邱。"此文出自范士髦(1603-1677)之手,范与冯英同朝称臣,当无虚枉之言。燕王年号即永乐(1403-1425年)也,乃明代第三个执皇帝,由此推断明初已有"赵平邱"也。其始建年代虽不详,但建村时间最晚也应在明朝初年;另据赵平邱村民回忆,其村中玉皇庙因滹沱河水冲坏再修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

由此可知,赵平邱最晚应在明初或明代以前建成。嗣后,多次修葺玉皇庙时,均根据旧时村形,依八卦、七星、五行、阴阳相生相克修建。八卦者,村中街道为两街六巷也;七星者,村中庙宇依北斗七星分布(详见赵平邱平面图);五行者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谓也。村内分八坊,跟北河庄(古筑堡)一样,每坊均以庙宇命名:真武坊、三官坊、五道坊、人祖坊、后堂坊、三皇坊、前堂坊、关帝坊;置四门:北门即广营堡城门;西门名兑安门,南门称陆通门,无东门(犯蛇星),仅立石碑一座,并在西南建一角门,名曰坤宁门。建二街六巷:二条南北大街,约长九十七丈二尺(308米);东西巷宽八十三丈(277米);角门外东西四十七丈(157米);南关外南北长三十五丈四尺(118米)东西宽六十丈(200米)。

赵平邱寨墙修建于咸丰(1851-1762年)年间,寨墙高10米,围村周长约2000米,上面设有垛口。同治年间(1862-1875年)购置土炮以守卫城堡,防止匪贼入侵。另外,广宁(营)堡城修建庙宇之多,为一般村庄所罕见。堡内建有十庙:玉皇庙、真武庙、三官庙、后堂庙、三皇庙、观音堂、关帝庙、龙王庙、人祖庙、五道庙;堡外建有马店庙和南海庙。一村竟建有十二座庙宇之多,故村民俗呼之为"神寨村"。据村民传言,庙中神圣十分灵验,当年捻军路过未曾入村,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杀人如麻,独"神寨村无一伤亡"。

综上所述,建国前赵平邱分八坊管理,有南北大街两条,东西街巷六条,长短胡同纵横全村,形成十分方便的交通网络。全村各街口建有明代庙宇十余座,各庙香火十分旺盛,朝拜香客络绎不绝。俯视整个村庄,真好像是一个爬伏的神龟,处处显示出吉祥、和谐的氛围。抗战胜利后,城墙、庙宇均遭破坏,古堡不复存在。幸有齐双戌(已故)、王增仁(已故)、王志信三人留下文字材料,孙拴瑞、冯东仁二人分别绘制出建国前之赵平邱平面图两份,使我们得窥广宁(营)堡城之旧貌,实乃万幸也!。

注:①据天津市图书馆所藏《宁晋乡土志》记载:广宁堡即赵平邱。而当地百姓口传为广营堡。

选自《宁晋风物》此篇作者:史凤山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0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