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三令五申

郑懿 2023-04-09 20:59:4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20/100天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孙武带着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拜见吴王阖庐。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孙武说当然可以。

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

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并且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

等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宫女们说:“知道。”

孙武将具体的情形和她们说明清楚,然后又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明军法严厉,说完后便发出鼓号。

怎知宫女们不仅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

孙武再次击鼓发出号令,宫女们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妃,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服从!”

于是命手下将两女队长斩首,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整齐。

吴王阖闾检阅阵容后,拜孙武为将军。

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反思

01

吴王问,能不能用妇女来试验兵法的效果,孙武说可以。

之所以答应,是因为兵法是根本,而人员是可以变动的,不是主要因素。

只要兵法对了,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不管有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只要按照方法去做,都可以起到效果。

兵法是大方向,是行动的总指挥,将军、士兵,都要按照兵法行动。

国家政策、公序良俗也是类似的概念,每个人都要遵守,要符合它的方向。

02

孙武第一次发令后,宫女们没有行动,他没有生气,先反省自己,认为是自己解释不清楚。

遇事先反省自己,先想自己有没有错。

只有确保自己没错了,再发现、指出别人的错误,帮别人改正。

前几天,我在老家放烟花。

有人把烟花直接放在碎石头上,不稳当,但我没多想,直接就点了,结果后来烟花偏了,令我提心吊胆,害怕打到人。

虽然放烟花的人有错,但其实更应该是我错了。

因为点火的人是我,我要确保烟花初始状态和燃放状态是正常的。

我就应该检查一下,发现底面不稳,就要重新摆放。

03

孙武第二次发令,宫女们仍没有行动,孙武按照律法进行处理。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他作为将军,必须说到做到,用来确立他的威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账户,是交友做事的一个隐藏标准。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慢慢的,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

包括你说的话,你做的事。

不被别人信任,你就被孤立了,影响力就降低了。

就像我坚持每日写作一样,是为了让我养成每日阅读、写作的习惯,让我的思维活跃,时刻提升自己。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