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毛主席战马突然嘶叫,主席得知后果断下令:立刻撤离!

云史长安 2024-03-02 19:06:2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5年10月深夜,经历了一天艰苦跋涉的红军战士们正在休息。

突然,一声歇斯底里地嘶鸣,划破寂静的夜空。

被惊醒的毛主席来到马厩查看情况,他略作思考后,就下令部队紧急撤离。

毛主席为何要下这道命令,这和战马的突然举动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人马的初次相遇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后,便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彭德怀率领的红四军先后抵达井冈山。

他们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兵合一处,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经过半年多的休整,红四军的队伍壮大了许多,根据地的形势也逐渐稳定。

为了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毛主席决定主动出击。

1929年1月,在留下部分红军“看家”后,毛主席和朱德带领红四军主力转战闽赣边境。

此时,驻守福建的是国民党军第二混合旅,旅长郭凤鸣,他是闽西军阀。

此人原本是北洋直系军阀的团长,后投靠国民党,做到了国民党的中将旅长。

郭凤鸣(右)与其家人

眼看红军来到自己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郭凤鸣便派遣部队准备堵截我军。

所谓将熊熊一窝,地痞出身的郭凤鸣指挥能力非常一般,还未和我军接触,就暴露了位置。

毛主席当即作出判断,这是一群乌合之众,指挥官更是一个草包。

他决定,设下埋伏,以逸待劳,等着敌人送上门来。

果然不出毛主席预料,敌人一头扎进早已埋伏好的陷阱里,郭凤鸣也被当场击毙,我军取得完全胜利。

对于这种小规模的遭遇战,毛主席并放在心上,战争结束后,他就安排战士们打扫战场,自己则去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事了。

经过一番忙碌后,毛主席走出房间,放松一会。

只见不远处,一群人围拢在一起,人群的叫喊声、马匹的嘶鸣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被声音吸引,信步朝着这里走来。

原来,战士们在清扫战场时,发现了一些战马,其他战马倒也还好,其中一匹小黄马性格十分暴烈,只要一有生人靠近,就嘶鸣不断、尥蹶子踢人,好几个士兵都被它踢伤了。

由于当时根据地情况艰难,我军又军纪森严,不能拿群众一根一线,后勤补给时常跟不上。

眼看驯服不了这匹烈马,久未品尝过荤腥的战士们,当即决定拿它来改善伙食。

此时,毛主席恰巧赶来,看着暴躁不安的小黄马和磨刀霍霍的战士们,他当即就明白了。

随着主席的靠近,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刚刚还暴躁不安的小黄马,感受到毛主席的气息,竟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不仅如此,它见毛主席伸出了手,竟还主动低下了头颅,非常温顺地将脑袋贴在主席的手上,对待主席这位陌生人乖巧好像是对待自己的主人。

毛主席也来了兴致,他当即决定骑上这匹马走一走。

这可吓坏了周围的战士们,他们深知主席很少骑马,技术更是生疏,担心这匹马再次发疯伤了主席。

可毛主席却招招手让众人不要担心,他扯了扯缰绳,踩着马镫,后脚一使劲,就来到了马背上。

感觉主席坐稳后,小黄马就稳稳地驮着主席在院子里溜达了起来。

从此,毛主席就成了这匹马的主人。

后来不久,我军再次缴获一些高大威猛的东北战马,不少人劝说主席换一匹战马,甚至还专门为其挑选了一匹枣红马。

可主席并没有同意,他觉得和小黄马有缘,就一直没有更换。

事实证明,主席眼光非常独到,小黄马不仅驮着他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还在关键时刻救下了大伙的性命。

二、长征路上的陪伴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苦心经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由此开启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长征路上,敌人的围追堵截不断,为了躲避敌人,红军战士们只能选择走人迹罕至的小道,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河。

越是凶险的地方,敌人的力量就越薄弱。

也因此,许多战士们并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牺牲在了万丈深渊、吃人的沼泽和湍急的河流里。

而被众人不看好的小黄马,却稳稳地驮着毛主席踏雪山、过草地如履平地。

多少次,其他战马嘶鸣着不敢迈步,小黄马总是一马当先,率先冲出。

可以说,他为主席的长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小黄马的功绩不仅是驮着主席,更神奇的当数1935年10月的那个夜晚。

当时,红军主力部队走到了宁夏西吉县,由于与敌人连续作战,长期得不到休息的战士们,身体早已透支。

战士们在西吉县寻了一个村落就休整起来,虽然提前留下了警卫人员,但随着夜幕的降临,疲惫不堪的警卫也进入了梦乡。

此时,大地似乎也沉沉睡去,就连枝头的乌鸦也没有了声响,整个世界一片安静。

就在这寂静的夜晚,突然一声马匹的嘶鸣划破了夜空,传得老远,不少战士都被惊醒了。

它不是发出一声就中断了,而是一声接着一声,一声高过一声。

战士们赶紧来到马厩查看,发现原来是小黄马。

战士们担心小黄马的叫声会吸引来敌人,他们赶紧安抚它的情绪,喂水、添饲料,甚至是训斥。

可这匹马丝毫不予理会,依旧嘶鸣个不停。

战士们知道这匹马的性格,他们知道这个时候也只有毛主席能让小黄马安静下来。

可谁也没有去叫醒毛主席,都知道他要操心的事太多了,难得能睡个好觉。

可毛主席最后还是被吵醒了,他喊来警卫询问起来。

一听说是自己的小黄马在不断地嘶鸣,主席也意识到事情的古怪,他随即起身,来到马厩。

小黄马见到毛主席来了,叫得更大声了,用蹄子不停地刨着地面,脑袋不断地摇摆,似乎要摆脱缰绳的束缚。

毛主席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知道,这是小黄马在向自己示警,它肯定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想到这,毛主席果断下令:“所有人员立刻撤离。”

众人在夜幕的掩护下,静悄悄地离开了小村庄。

果然,就在大部队离开后没多久,敌人就率部围了上来,只是他们扑空了。

经此一事后,大家纷纷夸赞小黄马是匹“通灵”的好马。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最终胜利。

可也就是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小黄马似乎感觉自己完成了使命,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三、再续未了情缘

抵达延安后,小黄马由于长征路上过度劳累,很快病倒了。

眼看一路跟随自己的老伙计生病了,毛主席也十分地关心,他专门让人找了兽医给小黄马治病。

过度劳累加上水土不服,1937年,小黄马最终还是在毛主席的怀里闭上了双眼。

小黄马陪在主席身边六年,又一起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感情自然很深。

本来因为是战时状态,物资紧张,能利用的物资绝不允许浪费。

可毛主席还是决定寻个好地方,将小黄马完完整整地安葬,以此感谢它的贡献。

10年之后的1947年,国民党再次挑起内战,胡宗南率部进逼延安。

在中央撤离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也不忘来到坟前,与小黄马告别,可见小黄马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小黄马死后,没了坐骑的毛主席,外出工作很不方便,当时恰好周总理也没有坐骑。

有关同志就托当地群众寻两匹好马,没多久回民同胞就送来一青、一红两匹马。

这两匹马都是当地属种,体型虽不大,但熟悉地形,跑起来健步如飞。

两匹马送到了毛主席的面前,让他挑选,他一下子就选中其中的小青马。

因为这匹马和之前的小黄马太像了,从体型到神态、再到对主席温顺的态度,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毛主席甚至觉得是小黄马又“活”了过来。

就这样,小青马驮着毛主席转战陕北战场,指挥全国各地的战事。

12年后,到了1949年,小青马又拖着毛主席一路来到了北京城。

北京城不同于陕北,地面平坦,交通方便,且在北京城骑马外出也不利于安全。

经过众人劝说,毛主席终于同意坐上了吉普车。

小青马自此被送进北京动物园,由专业的饲养员精心照顾。

虽然不再骑马,可毛主席还是像关心老朋友那样,时常来动物园看小青马,陪它说说话。

就这样,又过了13年,当初的小青马也垂垂老矣,青色的毛发逐渐变白,变成了一匹“白马”。

1962年,小青马北京动物园寿终正寝,此时距离它第一次来到主席身边过去了25年。

据说,临死前,它面向中南海方向发出三声嘶鸣,似乎是在与它的主人做最后的告别。

小青马死后,动物园的专业人员将它做成标本,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送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小青马最终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佛家有句古话“万物有灵”,毛主席的两匹战马无不诠释这句话的正确性。

小黄马和小青马虽然不是人类,但他们也和其他革命战士一样,为我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深切怀念。

本文由“云史长安战未央”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61

云史长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