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诗词闻名于世,却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将领,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邓海春 2021-12-09 10:10:02

绍兴三十二年(1162),一位特殊的使者来到建康城,并很快得到了宋高宗的召见和嘉奖,此人便是在北方义军中担任掌书记的辛弃疾。与南宋朝廷联络后,他回到北方,却发现叛徒张安国已将义军领袖耿京杀害,并投降了金国。盛怒之下,辛弃疾冲入金军大营,当着数万敌军的面将张安国活捉,并移交朝廷处置。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三岁。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许多作品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等等。然而,与此同时辛弃疾其实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是南宋克复中原的希望。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却始终壮志未酬,令人不胜唏嘘。

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也就是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一带。尽管一生忠于大宋,但辛弃疾出生时山东早已沦为了金国的领地,而且,他的祖父辛赞还为了保护族人而在金国朝廷当了官。不过,据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的自述,他年幼时祖父常常带他登高望远,并时常流露出起兵抗金的愿望。

除了祖父的熏陶和教育外,辛弃疾从小亲眼目睹金人对宋朝遗民的残暴统治,心中因此埋下了反抗的种子。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废帝完颜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挥师南征,却遭遇兵变死在自己人手中。完颜亮一死,早已不满金人残酷压迫的北方各地汉人纷纷揭竿而起,辛弃疾也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义军,被任命为掌书记。

在那之后,正如文章最开始写的那样,耿京于辛弃疾前往建康期间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则于万军丛中将叛徒活捉,并带到了宋高宗驾前。为了表彰辛弃疾的忠勇,宋高宗将其封为了江阴佥判。刚刚进入南宋官场的辛弃疾对当时大臣们普遍主和的立场并不了解,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创作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文章,力主出兵北伐,克复中原。

然而,当时距离抗金名将岳飞被陷害致死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南宋朝廷已经几乎完全失去了进取之心。因此,尽管辛弃疾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策略,却都遭到了无视。提议北伐无果的同时,辛弃疾先后被委派为司农寺主簿、滁州知州、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仓部郎官、江西提刑等职,可见其理政、执法才能倒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尽管能力过人、政绩出色,但辛弃疾一来性格刚直,二来主战的立场与占据话语权的主和派相冲突,三来身为“归正人”,也就是从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因此在朝中遭遇了很多阻力和排挤。对此,辛弃疾心知肚明,于是在《论盗贼札子》中自述道:“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淳熙八年(1181)十一月,辛弃疾遭遇弹劾,并在被罢免后开始了闲居生活。此后的足足二十余年里,辛弃疾只短暂出仕过两次,其余时间都安然自若地过着恬静自在的田园生活。嘉泰三年(1203),主战派大臣韩侂胄上位,此人虽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掌权后大力为岳飞平反,贬抑奸臣秦桧,还起用了当时已经六十四岁的辛弃疾。

尽管年逾花甲,辛弃疾却仍然保存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他先后担任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协助韩侂胄进行北伐的准备。正是在任职镇江期间,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写下了那篇经典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正是他借廉颇比喻自己,抒发满溢于胸中的豪情壮志。

然而,韩侂胄并没有得势太久,辛弃疾也再度遭到了主和派的弹劾与攻击。失意之下,辛弃疾先是推辞了朝廷将其封为绍兴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的任命,又拒绝了入朝担任兵部侍郎的邀请。开禧三年(1207)九月,在又一次拒绝朝廷的起用后,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因病去世。据《康熙济南府志》记载,辛弃疾弥留之际曾高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留给许多人的印象是一位杰出的词人,然而讽刺的是,他的许多作品之所以感情充沛、言辞豪迈,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因为他拥有满腹军事才能,却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辛弃疾的一生充满坎坷,也充满遗憾,但或许正是因为磨难不断的人生,才成就了一个坚毅不屈的辛弃疾,缔造了许许多多的传世名篇。

2 阅读:590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