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挂科延迟毕业,大量应届生开启“中式间隔年”,名校生也加入

祖国的花骨朵儿 2023-06-15 10:07:08

间隔年在英语中叫gapyear,是指学生在正式踏入工作之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缓冲和思考。这源自海外青年的习惯,通常有旅行、做义工、接受培训等方式。

目的是让毕业生适应一下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并且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和验证到底适合进入哪类行业和单位。但是放在国内,这种行为可能就要被不少长辈视为“遭天谴”啦。

我们的文化中,几乎是很难接受“放空”等想法的。尤其是涉及到对年轻人俯视的视角,可能有些家长自己也没勤快到哪去,但无法接受毕业生有空档期。但00后们有着自己的对策。

主动挂科延迟毕业,大量应届生开启“中式间隔年”

大学毕业是一项值得庆祝的“里程碑”,尤其是院校还不错的学生。但现在出现一个“反常”现象,就是有大量应届生,开始主动挂科延迟毕业。

高校中对毕业有一定标准,平时再松散,基本的学分需要达标才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有人资质平庸,好不容易才顺利把挂科的补上。

可是有些名校学霸,竟然也加入了“故意延毕”的行列;本科生和研究生均有此类现象。有媒体采访了北大、交大等知名学府的同学。

比如,有位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男生,他表示自己主动延毕后,整个人都比以前有活力了。他因为申请留学的手续出了些问题,未能按计划的未来落实。

后来去投递简历,但国企和私企中都没有满意的归属。思来想去男生还是希望自己能走学术路线,所以主动留在高校待来年继续计划。

其实主动延迟毕业的举动,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有位22届的上海交大学生坦言,他认为“延毕是20年代以来,本科生最潮流最前卫的选择”。

如果了解一下欧美、日韩的高校生,就会发现国内应届生延毕和推迟就业现象,已经“落后”很多年。在海外这早就司空见惯。这或许是00后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中式间隔年”吧。

应届生故意拖延毕业,现实理由叫人叹息

每一代人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挑战。比如,70年代物质条件太差,可那时人才稀缺,但凡认真读书就有机会从农民家庭变成公务员家庭。

这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好,可竞争也不是一般大,就算名校生也要替未来焦虑和迷茫。任何一种现象,都不仅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有人接受不了延毕现象,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就是“矫情”,或者是跟西方教育思想“学坏了”。吃苦耐劳才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啊,怎么能主动挂科延毕呢?

我们需要看到更深层的缘由。不能否定,有一部分大学生是害怕面对工作,害怕走出校园模式。但还有很多现实的无奈,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是离开大学后,生活成本的激增。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自己租房跟住宿舍,价格直接差了十倍。合租的话还很难保证素质。

其次是考编和就业时,应届生与往届生在竞争上的“不平等”。网络再发达的时期也存在信息差,特别是非常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就那么一点机会。

家里如果没个“内行”来提醒和引路,真的很容易错过。而这些岗位往往又对应届生有名额上的严重倾斜。有同学表示,自己作为往届生比同事多20几分才能录用。

延迟毕业应该被接纳还是被批评?

连名校生也加入了延迟毕业的行列,足以说明了一些问题已不容忽视。其实国内青年的“间隔年”跟海外的gapyear无论在形式还是原因上,都存在差异。

很现实地说,国内不少应届生是出于就业方面的难处,以及应往届身份带来的不平等,所以要延毕保留应届生的角色。逆袭,已经不是光靠高考进入名校就行。

#百家话高考#

延毕到底该认可还是该批评,笔者认为不该有统一的答案。最重要的是,大学生是否清楚自己的行为;与家庭现实条件是否相符。

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是,条件好的家庭往往不太纠结这个问题;也不存在“啃老”一说。家贫的同学就算想让自己有个“间隔年”也不现实。

这又回到了悖论的问题,那些敢于主动挂科来推延毕业的大学生,通常是家庭氛围相对轻松开放、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经济层面不至于太次的。

话题:你如何看待名校生加入故意延毕的行列?

0 阅读:96

祖国的花骨朵儿

简介: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