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软化血管没用,得先化痰,一张奇方,道尽中医之精华

关关的笔记 2024-02-21 05:32:15

都说时代在发展,中医也要变,可有些东西能变,有些东西却变不得。

为什么这样说,我给大家说一个我门诊的真实案例,大家就明白了。

医案:患者女,东北人,65岁,近两年总觉得头晕,胸闷,没有力气,没有食欲,庄稼人嘛,以为是干活累的,歇歇就好了。但她一直不好,还总是咳嗽痰多,就去医院看了看。

医生说,这是脑动脉硬化,血管不好了,就开了软化血管的药物,吃了一大堆,还是不好,就不再去医院了。

停了一段时间,越发感觉咳嗽痰多,就去镇上的中医诊所看了看,说她是心脾两虚,肝肾不足,开了归脾汤,肾气丸,结果还是不好。

无奈之下,继续求医,这次找到我,我发现她脉象濡细,舌体胖嫩,舌苔白腻而滑,细细问才得知,大概从60岁开始,也就是5年前,她就有肢体麻木,浮肿的感觉,还经常感到胸闷,气短,痰多,晚上睡觉脑子就没停下来过,不停的做梦,食欲也不好,还总是感到头晕,前几年不太明显,这两年次数多了才想着看医生的。

我说你这个病,不能只想着疏通血管,软化血管,应该先化痰。我就给她开了个方子:

天麻,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甘草,竹茹,枳壳,代赭石,僵蚕,胆南星。

一周后又来找我,说只服4剂,就感觉头目清爽,不再头晕目眩,只是还感觉肢体麻木,浮肿,睡觉不安定。我就在原方中加远志,泽泻,龙齿。

一周后再来,见她舌淡苔薄白,从前的白腻舌苔没有了,上方症状也都消失了。为巩固病情,在上方中加当归,白芍,再服3剂。

随访8年,从未复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她这个病,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这本身没啥稀奇的,那如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脑动脉硬化呢?

在中医看来,就是痰湿内生,风痰上扰,你们看,她首先是脑袋迷糊,肢体麻木,我们中医就认为是体内有风邪,体内的风邪,往往源于肝。肝属木,为风木之脏。肝气出了问题,就容易生肝风。

那么,患者这个肝风,是怎么生起来的呢?

我们去看患者的整体情况。她体态丰腴,喜欢肥甘厚腻,平时多痰,舌体胖嫩,苔白腻而滑。脉象濡细。什么是腻苔?油油腻腻的白苔涂在舌面上,擦不去,颗粒非常致密。什么是濡脉?就是浮而细软。这两个,都主痰湿。

这一看我们就知道了,患者是中焦脾胃运化失常,痰湿中阻啊。说白了,就是肥甘厚味吃得太多,影响了脾的运化,导致痰湿内生。痰湿困脾,脾就无法生血。肝血得不到补充,就无法柔养肝体。于是,肝风就起来了。

肝风起来,吹着痰湿,就上扰清空了。所以患者就头晕。痰湿阻止,气机不畅,所以患者就胸闷了。脾胃不足,气血生化发源,所以就气短乏力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患者就咳嗽多痰了。

你看,这一切不是很明了吗?它就是用中医的理论,来看待和解释脑动脉硬化的症状。

这个时候咋办?肯定是健脾除湿,化痰息风。你来看这个方子,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运用。

其中,半夏燥湿化痰。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陈皮行气除湿。天麻,用于祛风止眩晕。这个,就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本组成。

在这个基础上,配竹茹清痰,配枳壳行气消痞,改善胸闷。胆南星化痰。僵蚕配和天麻息风,代赭石重镇降逆,配合天麻来止眩晕。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后来加远志、龙齿和泽泻。远志可以化痰,龙齿同样重镇止眩晕。泽泻利痰湿。

总而言之,医家重点要做的,就是健脾除湿,化痰息风。这是一以贯之的思路。

5 阅读:145

关关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