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高考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南湖老书生 2023-06-20 14:12:09

现今我们所称的高考,是封建王朝科举制度的延续和升华,历来考试都是普通人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实现阶级转跃迁的重要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乃至现在的高考,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存在意义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科举制度产生之前,怎样选拔官员

隋朝以前,官吏的基本来源于官僚士绅家族推荐(秦朝以军功授爵),注重家族势力和个人声望,官吏来源被世家大族牢牢掌控。三国梁静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更加注重选拔人员的门第出身。

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

隋朝统一中国后,统治者不满于取仕权被仕绅家族控制,为强化中央集权,打通庶族进入官僚体制的渠道,隋文帝首开先河,开科举取仕。隋文帝诏行分科举人,炀帝创建进士科取士,由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投考,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学而优则仕”,通过考试把读书和选官联系起来,将知识分子纳入国家政权体系管辖,将知识分子与国家紧密捆绑,这是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隋炀帝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第一次科举考试,当时只录取了100人左右,但作为一次革命性的尝试,这次科举考试是隋朝建立的一次官方的、全国性的考试,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的高考制度开始。

唐朝,科举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科举制度开端于隋朝,然而隋朝最终只延续了两朝,也没有给这一制度太多成熟完善的机会,到了唐朝,科举制度日渐规范。唐朝科举主要分为两种:“常科”和“制科”。常科一般在每年春季举行,而制科则是在每年秋季举行。常科可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制科考试分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是虚设,不授予,因此第三等就是最优等,取中的人多为第四等,而第五等即为未中淘汰。武则天首创了五举和殿试,广纳天下英才。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宋朝的科举,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繁荣

到了宋朝的“ 高考 ”不再以门第论英雄,甚至贩夫走卒也可以参加“ 高考 ”,而在考试中,因为采取了“ 糊名 ”、“ 誊抄 ”等多种防作弊手段,让考生很难在考试中作弊,对于可能影响考试的主考官员,也不再固定,而且一旦确定好考官,考官就会被“ 软禁 ”,防止其受外面的影响从而影响考试。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无一不是科举考试制度下的产物,从侧面也可以说明,当时宋朝对于文化的开放、包容的姿态。苏轼的考卷就曾被当时的考官欧阳修惊为神作。

明朝科举制的发展到了顶峰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开科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但不久后他认为中举学子缺少真才实学,于是科举又被叫停长达十年之久。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宣布恢复科举制度。洪武十七年(1384年),《科举成式》颁布,制定了一套成型的科举法规,一直沿用了明朝此后的二百五十多年。即使出身贫寒,只要在科举中能考中,就可以走上仕途,实现阶级跨越,因此全国上下的读书人都以科举为最佳出路,“科举之外无出路,科举之外无人才”。

清朝大体上仿照了前朝的成例,逐渐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名目繁多、等级分明、条规严苛的人才选拔体系。清朝重臣张之洞、袁世凯、端方等六人会衔上奏,废除科举制,改办现在学校,自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停止所有乡会试,至此延续了近1300多年的科举制结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乃至消亡,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文化渊源来看,这是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实践,是精英政治的产物,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刻的反映了人类文明由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再向近现代文明的演变历史进程。但凡是都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认识,科举制度对于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一,推动文化繁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物极必反,到了明清时期,科举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桎梏,成为了限制文化开放的制度枷锁,如八股文等一直被后人诟病。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科举制度不仅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还把儒家思想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引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就一直影响到清朝末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儒家学问自科举创立以来,就成为考试”热门“,统治者以为儒学典籍,实现对百姓的教化,儒学打造的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讲求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等之间的有序关系,以实现国家制度体系与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儒家知识分子以将”修身“与”治国“紧密相连,达到”内圣“和”外王“的完美统一。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实行高考制度,高考制度几经变革,1977年邓公恢复高考制度,至此,高考制度延续至今,并经过了几次改革,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1 阅读:36

南湖老书生

简介:读一本好书,与书本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