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女士的父亲70岁,去年12月份因为胸口心脏部位疼痛在某医院就诊,就诊时拍CT查出右上肺叶有约1.4cm×1.2c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然后段女士的父亲就转入该医院胸外科治疗,胸外科的医生看过影像诊断报告之后,建议做手术切除。
段女士和父亲沟通之后,老人也同意手术,遂在该医院做完了所有的术前检查,包括头部、全身骨骼、纤支镜、癌胚抗原、增强CT等等。手术前一天,医生看了段女士父亲的三维重建影像之后,约谈了段女士,提出要做肺叶切除。
段女士很不解,之前的初步方案只是右肺上叶楔形切除就可以了,怎么现在又改口说要切除整个右肺上叶?医生的解释是,结节长在右肺上叶肺门处,要想整个切除,需要完全切除右肺上叶。
然后段女士心里就产生了质疑,虽然说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医生有没有细致的看CT影像,有没有对段女士父亲的身体状况上心,那就不一定了。总之,段女士和医生交流过后,对医生产生了一丝不信任感。
为了让自己安心,段女士觉得要再找其他医生看看。段女士拿着CT影像和报告,找到另一家医院的影像科专家问诊。影像科的专家仔细阅片后告诉段女士,他的父亲不仅存在右上肺叶结节,右下肺叶还有个范围约3cm×2cm团块影。
医生说右肺下叶这个团块影内有空泡还有血管穿行,高度疑似恶性,而如果是恶性的话,比右肺上叶那个结节还要危险,如果要手术也应该先切掉这个。段女士很震惊,之前医院的诊断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到她父亲右肺下叶的问题,手术也没说要处理右肺下叶的问题。
震惊之余段女士问医生该怎么办,医生说段女士的父亲是第一次查出来,直接做手术有点太激进了,建议段女士先让她父亲做抗炎治疗,过一个月后复查,看看结节有没有吸收变小,如果结节被吸收就证明是炎症,不用手术。
听完影像科专家的建议,段女士回之前的医院和家人商量之后,果断决定让她父亲直接出院,不做手术了。因为段女士觉得未必没有炎症的可能性,为了排除炎症,还是先在家抗炎治疗半个月再复查看看吧。
段女士父亲在家抗炎的这段时间,段女士也没闲着,一直在到处问诊,想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案给她父亲治疗。段女士一边在网上问诊,问诊了好几位专家,专家们的意见不一,但相同之处是都认为段女士父亲的右肺上叶结节是个恶性,下叶的则暂时性质不明。
至于手术方案,专家们有的说右肺上叶全切,下叶楔切,有的说上叶全切,下叶观察,还有的说右肺上下叶都做楔切。段女士对于这些手术方案都不是很认可,感觉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后来,段女士看了一位医生,觉得他说的才最符合心意,
这位医生并没有给出手术具体的初步方案,而是说要住院评估,还说上下肺叶不能同时切。段女士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线下赶到医生所在的医院和他见了个面。见面之后,医生也没有说手术具体的方案,只是说他会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病灶,最大程度的保留住健康的肺组织。
段女士听完医生的这句话,当场让医生开了住院证,准备就在这里做手术。然后,段女士就赶回家和她父亲进行了充分沟通,段女士说手术是微创不开胸,段女士的父亲觉得可以接受,做好了要手术的心理准备。
等抗炎治疗半月,一月期满复查,段女士父亲的肺结节没有缩小,已基本确定是恶性。于是,段女士之后就找到给她开住院证的医生,让她父亲办理了住院。段女士的父亲住院之后,医院多科室进行会诊,最终给出了上叶结节做消融,下叶先做楔切,出术中病理后确定是恶性再做全叶切除的手术方案。
医生说上叶结节大概率也是恶性,但这次手术没办法一块切掉,原因是下叶的问题可能比上叶还要严重,只能先处理下叶,如果手术把下叶切除掉了还要切上叶的话,那么右肺中叶也保不住,它不能独活,整个右肺就没了。
医生继续说,说段女士的父亲已经70岁,如果损失一个肺的话,那对身体的伤害会很大,所以综合考虑只能先对上叶结节进行做消融处理同时切掉下叶的病灶,这是目前对肺伤害最小的方案了。段女士认可这个方案,决定就这样做手术。
段女士的父亲再次做完术前检查后,于手术日当天上午八点进手术室手术。段女士从上午等到下午3点多,才看到她父亲被推出来。手术完成后,因为医生很忙,段女士当天没有问医生术中病理结果,过了一晚在早上才问到。
医生说段女士父亲的术中病理是腺癌,所以只有扩大切除面积,把右肺下叶进行了全切,同时还清扫了周围的淋巴结,手术是很成功的。段女士听到这个结果后没有太难过,感觉还在意料之中。
术后恢复方面,段女士的父亲只在手术结束当天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观察过24小时,然后就转回了普通病房,没有出现危险情况。回到普通病房后的第二天,段女士的父亲感觉良好,精神状态也可以,能下床缓慢走路。
术后第五天,段女士的父亲顺利拔了引流管,术后第六天办理出院手续,同时段女士父亲的大病理也出来了,是中分化浸润性腺癌,腺泡型和乳头型为主,切下来的11组淋巴结中有1组查出转移,医生最后给定的分期是2b期,建议做基因检测,因为术后需要辅助治疗。
段女士父亲这次手术的花费,包括消融手术、肺叶切除术、住院加上各种检查的费用总共有11万多,但报销比较少,一共才报销了不到2.5万,自费接近9万。
术后一个月,段女士的父亲复查,查了肝功能、血常规、癌胚抗原还拍了CT。CT结果显示段女士父亲的胸腔内还有少量积液,另外肝功能和血常规全部正常,癌胚抗原略高。总体来说恢复的挺好,同时段女士的父亲也开始做术后的辅助治疗,开始吃靶向药。
因为段女士父亲之前的基因检测是查出了EGRF突变,医生建议直接吃3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说这个药的副作用较小,耐药期比较长。段女士看了一些科普,也问过一些病友,确实是这样,就采纳了医生的建议。
段女士的父亲需要吃靶向药至少两年,没拿药之前段女士还担心会很贵,但交了费用一看,发现才900多块钱。原价是接近5000块的,但统筹报销以后就不到1000块,这样算来吃两年也就两万多,段女士感觉真的轻松了很多。
段女士有了解过,之前这个药在前些年的时候还是5万多一盒,后来降价也是1.5万一盒,吃一年要十几万,而且早中期的病人没纳入医保。现在统筹报销后不到1000块,段女士真切实感觉到了国家医保政策变化的好处。
正式开始吃靶向药之前,段女士的父亲还有点紧张,因为段女士把靶向药的副作用都给他说了。段女士的父亲是比较担心副作用会影响以后的生活,段女士其实也很担心,但她觉得她父亲身体还可以,即使有副作用应该也会在耐受范围之内,再说副作用也可以用药来解决。
段女士耐心开导,把她的想法给她父亲说了,还把网上医生整理的副作用清单和相关的应对办法都给他父亲看了。段女士的父亲了解之后也就不紧张了,开始吃药,吃药之后确实有副作用,但都比较轻微,主要是口腔溃疡、发皮疹和腹泻,别的暂时没有。
如今,段女士的父亲继续吃着靶向药,身体状态还是很好的,除了因为手术切了肺叶还偶有咳嗽之外没有大碍。经过这一场手术,段女士有许多感想,同时也有些心得想要分享。
段女士认为肺部手术是不可逆的,做手术一定要慎重,初次发现肺部结节后,不要马上就进行手术,那有点太过冒进了,如果结节是炎症或者结核残留,手术就是过度治疗了。实际上肺结节过度治疗率并不低,有些肺结节患者的术后病理都是良性的,如果这样就切除了肺叶,术后很难不后悔。
段女士就认识一位做过肺结节手术的病人,他60多岁,首次发现超过4cm的实性结节就被家人要求做手术,但是术后病理结果却是良性,因而很后悔。术后,这位病人恢复的特别不好,比段女士的父亲都要差许多,因为他术中切了肋骨还有出血状况。
这位病人年轻时得过肺结核,他一直怀疑他的结节和肺结核有关,但手术前可能和医生沟通不到位,又被家人催着才着急做了手术。
因而段女士认为,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虽然不可能学会很深的医学知识,但起码要有一些基础的了解,在权衡手术方案利弊的时候更是要慎重,现在医学虽然进步很快,但是医生的诊断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多听、多问、多看,谨慎选择,不要在“癌”这个字面前失去理智,一着急就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