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麦收时
(纪实散文)
文/李文秀(山东德州)
麦收到了,习惯地给家里弟弟们打个电话,问了一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及收获情况,闻悉长势不错,收获期再等几日。喜悦之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把我带回了整整五十年前,感动、感慨与思念在胸中激荡……
一九七四年六月,我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麦收期间的一次晚饭后,时任生产队长的父亲把我叫到眼前,语重心长地说:"丫头,你书念完毕业了,回队好好干几年活吧,前途和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无论嘛时,别忘了你是农民的孩子,别忘了父老乡亲",我听了频频点头,父亲则抱着被褥去了生产队麦场。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便一咕噜爬起来,拿起父亲事先磨好的镰刀,兴致勃勃地走出家门。啊!出西段街南一片金黄,麦浪随风摇曳,与朝霞灿烂的光芒相辉映,我迎着晨曦,嗅着麦田的清香气息,兴奋的边走边吟唱着样板戏。来到生产队麦场边,四周堆满了小麦,社员们也陆续来到麦场,我亲切地和长辈们打声招呼。
父亲一声号令,大家向前走到待收的麦田地边一字排开,一人两耧(六行),父亲怕跟不上让我只揽了一搂。社员们挥舞银色的镰刀,小麦随镰刀刷刷声顿时一片片倒下,前面的负责打结出腰,后面的负责捆起来,笨拙的我学着长辈们拼命地向前赶,但不一会儿落下一大截,父亲不时地帮我割一段,我才勉强能赶上。汗水湿透了衣衫,豆大的汗珠浸的眼睛睁不开,整个脸庞像一片染过的大红布,红色的血泡点缀在细嫩的手掌上,真的很疼。到了地头,驻村的公社妇女主任和乡亲们望着我气喘吁吁的样子对父亲说:"这孩子太累了,刚下学,可别累着”,看得出父亲更心疼我,却信心满满地回应:锻炼锻炼吧,习惯了就好了!父亲的鼓励和信任让我干劲倍增,永不退缩,咬牙坚持到了早饭收工。
上午,男劳力负责把割下来的小麦用小车推到场间,女劳力用铡刀把麦子揽腰铡断,把麦穗部分摊在场间晾晒,厚厚的麦场中间必须翻腾几次,让其均匀晒干,炽热的阳光一上午即可完成任务,人们也饱受了烈日爆晒之苦。午饭后乡亲们稍微休息片刻,便拉来两台碌碡,系好粗绳捆在木棍上6人一组轮换轧场,晒好的麦穗在碌碡的辗轧下纷纷将籽粒剥脱,落入底层,上面留下的是逐渐光滑、干净银白色的麦秸。麦收期间中午的烈日炎炎如火烤,乡亲们又累又热,但大家有说有笑,热火朝天。
常言道: "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正当轧场基本告捷,大家阴凉处喝水休息片刻准备起场时,一声沉雷,打破了场间寂静,西北方向黑云压顶,电闪雷鸣渐渐逼近,父亲连忙招呼全体社员迅速堆场,大家七手八脚拿着木锨,木杈,扫帚等一起上阵,刚刚堆完,不料,瓢泼大雨倾盆而至,大家赶忙用草帘,苇箔把麦子盖上,但是,由于此场太多,盖不过来,这时,只见我的父亲毅然冲进卧铺把自己的被褥抱过来盖在麦堆上,乡亲们随后纷纷全部把被褥抱了出来,把麦堆盖了个严严实实。父亲长长出了一口气,吩咐大家去卧铺和饲养处躲雨。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脸上的笑容却更加灿烂,可我禁不住泪目,感动、感慨和心疼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我亲爱的德高望重的父亲,这就是我勤劳善良的伟大的父老乡亲!
当时,虽然由于土地瘠薄,生产条件差,再加上科技比较落后产量低而不稳,麦收后交足公粮,留下麦种,一家只能分几十斤最多百余斤小麦,吃几顿面条或者包子即解馋了。但是,农民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受其感动,我整个麦收没歇一天工,硬硬撑了下来,每当感觉累时,便想起父老乡亲们的苦和累,这正是党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决策英明所在。因此,高中毕业近两年来,我扎扎实实地向父老学习,竭尽全力,埋头苦干,并积极参加当时的政治理论学习,由于劳动积极,不遗余力,农民交口称赞,被公社及大队领导选任为团支部书记,为家乡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九七六年底,受农民代表逐级推荐,升入德州农校学习两年,因学习刻苦,不负重望,成绩优秀,一九七八年底经考试摘优录用,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走上了工作岗位。三十余年寒来暑往,风雪雨霜,始终不渝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下村入户、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示范与开发等形式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配套栽培技术,见证了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与推广带来的产量翻番再翻番的惊人变化,更欣慰父老乡亲们过上了由贫穷到富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美好生活,
盛世的今天,党中央采取脱贫攻坚、惠民补贴、土地确权等措施,振兴农村经济,扶助农民一起全面脱贫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麦收时只听机器响,地头等收粮,再也不用手割肩扛轧麦扬场,并且小麦高产优质,效益大增。这幸福与便利,来之于党的英明,来之于改革开放,来之于日新月异的农业科学技术。展望未来,智慧农业、大数据科技担当,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决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程更加辉煌!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