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学科:只讲立场,不讲优劣

静语悟人 2024-11-08 06:37:53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其实,不管是从历史中获取智慧,还是在诗歌里滋养灵性,或是用数学锻炼思维,这些行为的背后,都体现出人的立场不同,汲取知识的目的不同,知识运用的方向也就不同。

秉持不同的立场,必然会塑造不同的知识体系。

同样,立场也有深浅之分,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对待知识学习,则决定了你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认知深度。

到了一定程度,我们或许会明白,一种卓越的求知智慧,就是只看立场,不究学科优劣。

01

立场不同,理解无门

在求知的道路上,每个人在日常的学习里,都会为自己的知识选择做出各种坚定的捍卫,

轻易就能拿出各类理由来为自己的学科倾向、学习方法、知识偏好等进行任何阐释和评判。

他们有理有据,底气十足,不容置疑,甚至为了维护自己认可的立场,完全不顾其他学科的价值。

学习过程中,学科与学科之间本就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关乎知识体系的构建、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术、生活、职业等层面的融合。

这些看似平常、普通且容易被忽视的联系,一旦涉及到立场问题,就容易引发不同的结果。

你会发现,当自己的学习立场与他人的立场对立时,再怎么努力解释,也是徒劳。

因为当一个人在潜意识里已经确定自己的立场,并本能地捍卫它时,别人再怎么解释,他也不会接受。

这就好比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一个科学研究者。

如果文学爱好者对科学研究者说,文学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精神慰藉,而科学研究太过枯燥,没什么意义。

站在文学爱好者的立场,他觉得自己说得没错。

但在科学研究者看来,科学研究能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类生活,文学只是精神上的消遣。

所以,两人立场不同,要想达成共识,只能一方改变,否则,永远无法相互理解。

02

学科优劣,因立场而现

实际上,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充满困惑、纠结、迷茫以及无奈等情绪,都是因为在评判学科时,下意识地希望对方能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学科价值。

有一个班级里,因为学校要增加一门新的特色课程,或是艺术鉴赏,或是编程入门。

有的学生觉得艺术鉴赏可以提升审美,让自己更有气质,应该选择这门课;

有的学生则认为编程入门能培养逻辑思维,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

支持艺术鉴赏的学生觉得那些支持编程的同学太功利,只看重实际利益;

支持编程的学生觉得支持艺术鉴赏的同学太理想化,不切实际。

而老师则希望学生能全面发展,综合考虑。

但在学生们各自的立场下,大家各执一词。

实际上,这些关于学科优劣的争论,正是源于立场的不同。

艺术鉴赏支持者的立场是追求精神享受和审美提升,编程入门支持者的立场是着眼于未来职业发展和技能培养,老师的立场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这三方都能适度考虑其他立场,那么矛盾就不会这么激烈。

然而,每个人在学习中,无论选择何种学科,或采取何种学习策略,都很难做到客观、全面、灵活且适度。

特别是适度这一点,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因为学习中要面对的各种考试压力、兴趣引导和其他因素太多了。

人都有局限性,知识也无穷尽,正是因为自身的局限和立场的不同,自然导致了学科优劣之争此起彼伏。

03

只看立场,不究学科优劣

人的立场不同,对学科优劣的看法自然也不同。

那么,面对这种差异,我们又需要在学习中获取全面的知识,该如何抉择呢?

实际上,人是先有了立场,然后才有了对学科的认知、评价、选择,进而在这些基础上产生学科优劣观。

由此可见,是你的立场,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学科优劣观,也决定了你会习惯性地使用哪些潜意识的思维来评判、辨别、选择学科以表达自己。

所以,一个真正聪明的学习者,在面对学习中的各种选择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站在什么立场来看待这些学科。

然后,再挖掘出其他同学、老师等相关人员又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对待这些问题,这样一来,无论是争论,还是对学科的偏见,问题的根源就找到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换句话说,自己和其他同学、老师之间之所以会产生不愉快、争论、分歧、不满、遗憾等情绪,皆因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所谓的学科优劣观、好坏观来看待学科。

而不是运用立场这种理性的、客观的方式来看待彼此之间的学科问题。

一个人拥有了深刻的立场观,往往会有明确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会让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学习路径,既不盲目跟风,也不随波逐流。

这样一来,即便遇到一些困难的学科选择、复杂的知识体系冲突、迷茫的学习方向问题,也会及时地自我剖析。

然后,分析出自己的立场在哪里,与自己产生分歧、矛盾以及困扰的对方的立场又在哪里。

接着,专注于自己认定正确的学习方向,建立起方向指引,心定而学,稳扎稳打,以不变应万变。

如此,你才能凭借专注和坚持的力量,在自己认为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只看立场,不究学科优劣,久而久之,你将走向知识独立、思维独立、能力独立。

一旦学有所成,他人自然会认可你当初的选择,并由衷钦佩你的立场,而你也将在知识的海洋中活得更通透,更有智慧。

1 阅读:12

静语悟人

简介: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